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0|回复: 0

人民日报谈改革:敷衍心态阻碍顶层设计基层落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19: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呼唤“上下对称”的自觉(评论员观察)

  经络畅通,才能令改革之势如臂使指,促进权力配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力除政策藩篱,确保“上下对称”。今年7月,国务院成立8个督察组,分赴27个中央部委及16个地方省市,对中央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参与者称,“部委组每天只能搬两张凳子在会议室打个盹,地方组则经常开会到凌晨”,这让很多人连称“没想到”。

  其实,应该能想到。长期以来,中央大刀阔斧、基层按兵不动的状况不在少数,以至于“政令不出中南海”成了一种饱受诟病的现象。比如,中央力推公务用车改革,一些人却心里打鼓,第一反应是“左顾右盼”:不着急,先看看身边的兄弟单位怎么改。更有人找的借口近乎“撒娇”:“没车用怎么开展工作”“车补低就不出差了”,甚至称“别人开车我打车,面子上过不去”。遇事先考虑“左右对齐”,而不是“上下对称”,是改革过程中亟待破除的一种消极心态,阻碍着顶层设计在基层的落地。

  “上下对称”不仅仅是落实政策的态度问题,更是中国改革的方法论、路线图。人们常用线与针来比喻上与下,这一比喻的关键在于,没有针的牵引,线无法自己织成锦绣。改革也是如此,顶层设计如果不能体现为基层的细密针脚,难免变形走样,图纸上是西服,缝出来成背心;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却是失望。

  十八大以来,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顶层设计,从行政审批制度到财税预算体制,从司法领域到国资国企,改革多点开花,呈缤纷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怀揣“等等看”“走着瞧”的敷衍心态,无疑是在中央政策和群众期待之间“设卡收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李克强总理也曾表示,“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在中央的改革决心、社会的改革热望之下,试图圈起特权的“自留地”,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推进改革“上下对称”的过程,也是一个疏通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经络”、促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经络畅通,才能令改革之势如臂使指,促进权力配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些地方之所以不愿“向上对齐”,说穿了还是因为不想放弃权力以及背后的利益。中央讲简政放权,为什么有些地方总舍不得真正放权、找出各种理由推三阻四?上面讲预算公开,为何下面仍或是一笔带过,或是遮遮掩掩?打掉这一部分阻力,需要借助公开、透明的程序,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帮助基层政府和部门排排队、看看齐。中国的改革,说到底是为了释放社会活力、创造社会财富,让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推动力。

  对于基层而言,确保“上下对称”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意味着在准确把握改革精神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上下结合。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打破被很多人认为“千难万难”的城乡壁垒,不少基层干部觉得“跟不上趟”。在落实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多个部门的改革过程中,东部和西部的情况不同,大城和小镇的特点各异,而各个政府部门承担的任务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是不能对原有的福利进行补偿,农民不想进城;有些则是无形门槛依然很高,农民想进城却不得其门而入。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上下对称”就绝不能刻舟求剑,而应该对改革意图做到心领神会、上下贯通。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上下对称”下好一盘大棋,不仅是布局部署,更是贯彻落实;不仅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更是中央的政治要求。(白龙)

  

来源: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