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福建
9月6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署名文章《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文中提出,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历史辉煌,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打造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福建具有历史的、人文的、现实的三大独特优势。福建省海洋文化中心主任、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认为,福建是中国最具海洋个性的区域,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新一轮资源配置中,应该充分发扬区域的文化优势与资源禀赋,在提供海洋文化理论以及历史遗产资源上起引领推进作用。
打造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由于台湾海峡的独特地理优势,福建各港口出发的船只可以上北洋(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下西洋(中南半岛、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走南洋(菲律宾群岛、部分印尼群岛)、过台湾。福州港、泉州港、漳州月港都曾闻名于世,福建人民成为从海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与中介。
打造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福建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由福建各港口出发的商船持久地、大规模地进入东盟地区;因而使得该区域的文化深深打上了带着福建口音的中华文明的影响。作为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有1200多万人,其中80%集中在东南亚;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近1000万人祖籍福建。
打造海西建设重要枢纽,福建有着扎实的经贸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与海丝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十分密切,特别是海洋渔业方面。如今,在远洋渔业“二下西洋”计划的推动下,目前全省外派远洋渔船达400多艘,捕捞作业区域拓展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公海海域和印尼、印度、缅甸、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等国家经济专属区海域。在印尼、缅甸、毛塔等国投资兴建了7个集渔船停泊、维修、制冰、加工等设施较为齐的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并在印尼瑟兰岛、新加朗岛等海域建设了一批生态养殖基地。在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中硕果累累,去年,在出口的水产品中,约有26%出口东盟市场,占全国水产品出口东盟贸易额的62%。重点推动了“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包括建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海洋学院”和“印尼纳土纳渔业基地建设”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
文中提出,福建在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承接好商贸人文的历史辉煌,发挥好“海上海外”的特色优势,以东南亚为重点,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经济合作与人文融合并重,努力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将海洋事业融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蓝图中,我们信心满满,下一步将以‘突出东盟、突破东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的海洋经济、文化、人文的交流与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说。
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国家多,发展邮轮产业将有助于加强与海丝沿线各国的交流。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黄世峰说,要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完善符合国际邮轮标准的后勤服务与配套设施,增强福建邮轮研发制造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邮轮母港。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区位优势,发展邮轮码头,重点对接台湾东南亚邮轮航线。通过邮轮将各国滨海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来,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经济走廊。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合作,发展蓝色经济。省海洋与渔业厅总工程师李涛说,要以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我省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在海洋生态修复、海洋污染物排放管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海洋环境灾害预警等方面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合作,努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榜样和先锋。
我省发展远洋渔业有成效,更有潜力,与各国的合作将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林月玲说,下一步,我们将制定《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开发新的国际渔业资源,开拓远洋渔业发展新空间,增强远洋渔业发展后劲。重点抓好东南亚国家海域、西非等过洋性远洋渔业、发展壮大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性远洋渔业,加强东盟、非洲、中南美洲等主要入渔国新资源新渔场的探捕和开发利用。
灿烂的海丝文化印证了曾经繁荣的历史,更赋予我们再现海丝辉煌的信心。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李钢生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海洋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建设,支持泉州市筹划建设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规划馆,加快建设莆田妈祖文化产业发展区、福州船政文化产业发展区等;与省文化厅共同推动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赴东盟国家巡演,推动福建省海丝文化对外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