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2|回复: 0

从程门立雪看睡倒一片 校园里上课睡觉很普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3 18: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广州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给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生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现场趴着睡觉,引发了舆论的批评。不少人认为现在校园里学生上课睡觉很普遍,但却是对站立授课老师极大的不尊重;不过也有人觉得现在的“90后”想法独立、重沟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做出适当的改善。
  华南师大文学院新闻编辑系2011级学生 许婷丽
  尊师重道是传统
  课堂睡觉极不妥
  我个人对部分学生在吴老师做报告时睡觉的举动持否定态度。一方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是我们历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吴先生九十多岁高龄,还坚持站立做报告,《弟子规》里面都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而在这次讲座中,作为晚辈的学生居然睡着了,确实行为不当。
  所谓尊重,是一个相互理解的问题。要像古人那样,不止是在言行举止上尊重老师,在内心里也要敬重老师,在这点上确实还需要努力。
  不过,从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也能理解这些学生的举动。老师讲课时学生睡觉这种现象,在校园里也不是没有。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并非是不尊重老师,只是可能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不佳,因课业繁重、打游戏熬夜、在外兼职打工等原因,导致上课时犯困的情况其实也很常见。而且,对于一些相对理论化、重复性强、较为沉闷的课,这种情况就更为突出了。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大部分过错是在学生身上,不过有些老师也可以从自身授课艺术上找一找原因,进一步提升。当然,绝大部分老师是很敬业的,只是有些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这就十分考验老师的授课艺术。我们学生还是很喜欢有互动、有故事,能结合我们学习生活乃至就业实况的教学方法。
  吴良镛教授以九旬高龄坚持站着做报告,这种对学术、对教育、对学生的严谨、重视的态度,我个人是很钦佩的。学生睡觉这种事情,也不是个别案例,在社会上也有。公司和单位开会,或者培训,讲座,下面听讲的人交头接耳玩手机的事也不少。这确实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问题。
  华南师大组织部 丁纯
  “90后”独立重沟通
  睡觉不应被“鞭挞”
  从礼貌上而言,睡觉的那部分学生确实有些失礼,吴良镛先生的报告不过半个多小时,出于对一个老者和学者的尊敬,支撑半个小时是不难的。同时,吴良镛先生的报告对学生将来做人、做学问,都很有帮助,认真听一听是应该的。但也不应该像有些人那样对学生如此“鞭挞”,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要和学生一起研究、探索、想办法。
  从这一事件中反映了一个怎样与“90后”学生进行沟通的问题。吴良镛先生的报告,对于我们“70后”而言,肯定很有吸引力,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强调吃苦发奋,强调通过学习取得进步,不过“90后”的情况则有很大不同。我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如今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独立性很强,看待事物有自己的观点,我们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接收。因此,吴良镛先生的报告,诚然是金玉良言,但可能跟他们的成长环境、生活和学习经历,乃至语言表述模式,有一定的隔阂,导致一时不能很好地对接。
  而且,“90后”的学生希望师长能尊重他们,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训他们。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吴良镛先生居高临下,92岁的老人家站着做报告,已属不易。但是在平常的教学教育中,“90后”是不喜欢被动教育的。老师们跟他们打交道,首先得放下姿态,平等交流,用他们喜欢的语言模式去沟通,他们喜欢的是彼此都受尊重的交流,而不只是听报告。所以,我们如果再用教育“70后”的方式去教育“90后”,恐怕是有点滞后了。
  暨南大学物理系 李老师
  注重授课技巧
  让学生听课兴致盎然
  首先,吴良镛教授是我们科学界、学术界的泰斗,在92岁高龄,还站着给同学们做报告,已经够令人感动了;其次,从原则上讲,我觉得个别同学在听报告时睡觉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尤其是对德高望重的吴良镛教授。
  但是,我作为高校教师,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如今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讨厌枯燥的说教,讨厌板滞的课堂教学,想要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不让他们分神、打瞌睡,还真得想办法。我上的物理课一般是在中午,正是最容易疲倦的时候,我就想尽一切办法,用各种途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将社会上的热门现象和物理学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分析,或者运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网络语言,这样效果很好。
  同时,师生之间要注重沟通,这样才能拉近距离,形成最好的教学组合。而且,我们教师备课,不只需要备讲授的这门课,同时也要备学生心理这一堂课,如何让学科被学生接受,很花心思。不过,这种情况不能套用到吴良镛先生身上,他的丰硕成果已经摆在那里。同时,这么高龄的长者,也不可能要求他去琢磨互动,学习一些新的网络语言。
  其实,现在的“90后”学生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八卦、爱娱乐,拒绝接受有教育意义的东西。例如,一些走红的娱乐人物来高校讲座,同学们的反应也不是那么热烈,还是比较理性的。所以,我们年轻的高校教师确实要琢磨一下教学的方法,找到一种能被“90后”所能接受的方式。
  暨南大学数学系 刘老师
组织者应考虑
  主讲人与学生的结合点
  因为不在现场,不知是个别学生听报告时睡倒,还是一大片学生睡倒,不管怎样,还是得找找原因。主讲者讲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不爱听?是讲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还是讲的方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吴良镛教授所做的报告,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他们的将来而言,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睡着了,可能还是沟通的问题,或者是主讲者的风格和接受者的口味有一定差距?
  同时,报告组织者也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讲者虽然学问大,但是否适合进行这种大型的、非其专业领域的演说?是不是要考虑到接受群体最喜欢主讲者哪一方面的闪光点?如果把这些方面考虑好了,估计效果会好很多。当然,我相信组织者肯定花了不少工夫,也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睡觉而否定他们的劳动。但是,从这个现象中,也可以发掘出改进工作的一些方法,进一步提升报告的效果。
  现在的“90后”学生表达情绪很直接,在学校里,对于讲得不好的课,睡觉也是他们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吴良镛先生的报告,个别学生这样做,确实不应该,我相信吴教授的报告是很有教育价值的。
  不过,开会睡觉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很多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根源都在于在有些会议中,听众与主讲人之间没有建立起很好的结合点。
  观点摘编
  从程门立雪看睡倒一片
  论年龄,吴良镛院士比一些学生的爷爷还要年长;论成就,吴良镛是我国建筑学领域泰斗、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单凭这两点,部分青年学生就应该好好反思。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虚心求学的典故,例如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了弟子礼,自谦道:“我才疏学浅,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向老师请教。”
  又如,宋代学者杨时四十多岁时还向程颐求教,程颐刚好坐在那里打瞌睡,于是杨时一直站在外面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如今,92岁的院士站着,讲了30多分钟;20多岁的学生坐着,却睡倒一片。对比古代学者,如今的部分青年学生应该感到汗颜。
  近年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一些学生并非有志于学术,而是为了给自己“加冕”,提升就业的“筹码”。因此老院士的演讲,似乎离他们的功利目的很遥远,以至于忘记了尊师的礼仪。
  ——《吉林日报》
  批评学生前先扪心自问
  假如简单地对睡倒的学生做一番“不敬师不尊老”的批评,然后上升到“不珍惜不感恩”的高度,未免太过偷懒和狭隘。造成这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需要检讨的是报告会的组织者,乃至此类报告会的组织模式。
  在对睡倒的同学发出批评前,要扪心自问,批评者自己有没有过在会议上打瞌睡的经历?如果曾经听着催眠曲一样的内容,发现自己睡得还挺香甜,那么就没有什么资格去斥责这些学生。
  我们的身体、神经其实是很诚实的,遇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想睡都睡不着,而那些枯燥无味、照本宣科的东西传到耳朵里,几乎每句话都变成了“睡吧睡吧”,扛都扛不住。
  报告会能不能拢住听众的精神,组织者仅仅关注形式、场地也就是做些皮毛功夫。当然,可能皮毛恰恰就是被需要的,老院士也罢、学生娃也罢,只能“同去同去”。
  ——张丽 《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