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名城苏州网 刚到苏州的你们,也许还没来得及去逛园林、去美食街、去游乐园,那就在课余时间先逛逛校园吧,绝对美得超乎你们想象! 东吴大学校门 东吴大学校门是来苏大的朋友都愿意为之驻步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因它有着洋气的三个圆拱门设置,更因为它串联起了人们对东吴大学这所在中国高校办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大学的记忆和联想。 东吴大学校门
东吴校门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引导你的视线落在苏大最美丽的所在,穿过圆门,映入眼帘的钟楼、精正楼、维格堂、子实堂等风格各异的建筑,犹如一个小小的建筑博览会。 红楼 红楼
晨曦悄然拨开天赐庄河畔的林翳,为百年红楼洒下缕缕柔光。对于每一位苏大学子来说,红楼是一个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地方。红楼的门楣上镌刻着的一行英文“THE LAURA HAYGOOD MEMORI AL”!海淑德(LauraAskewHaygood)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女传教士,献身中国女子教育17年。红楼原属“景海女塾”(景仰海淑德之意)。红楼里珍藏过海量的古籍善本,国学大师钱仲联曾经坐拥书城用一腔纯熟的常熟老方言给博士生讲授明清诗文。 可园 可园于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园内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后易名为“可园”,成为古苏州著名学府,巡抚林则徐曾授课于此。1957年后成为原苏州医学院校区的一部分。 可园
方塔 明代修建,据传太平天国时曾用作瞭望塔,砖木结构,阁高四层,平面呈正方形,下砌三重青石高台,上复四角攒尖顶,内架横木梁悬挂大铁钟,铭文“文星宝阁”,是校园内一处独具一格的古建筑,位于北校区。 方塔
孙堂 孙堂
孙堂为纪念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而命名,建于1908~1912年。孙堂的平面布局与立面构图均基本对称,建筑风格细腻,施工工艺精良,风格上以英国哥特复兴式为主。入口门廊为哥特式尖券造型,高两层,门洞上部缀有精美的石雕花饰,是近代西式风格建筑中难得的精品。夏日的孙堂立面爬满了藤蔓,与美国东部常春藤大学校舍的面貌十分相似,斜阳西照下凝视这座巍峨的建筑,说不出的高贵、雅致、神秘和幽静。 钟楼(林堂) 钟楼(林堂)
美丽的西式钟楼林堂始建于1901—1903年,为纪念该校奠基者之一林乐知得名。林堂以红砖勾勒框架和窗楣,青砖填充墙面,而柱式、线脚和花饰则为石制。该楼落成后,成为当时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西式建筑,高高耸立的钟塔在外廊和两边壁柱的衬托下显得优雅挺拔,青红砖墙与石材条带组合而成的色彩基调沉着而明快。建筑上层的钟塔位于校区的中轴线上,顶部置有报时大钟,所以“林堂”又被称为钟楼。林堂在建筑形式上隽秀雅致,比例优美精当,无论在当时还是历经百年后的今天,她都是整个学校的标志建筑。 子实堂 子实堂
子实堂建成于1930年,为纪念曹子实而命名。建筑基本以红砖为主,是当时的学生宿舍,楼高四层,风格简朴、明快,只稍为突出了入口。 司马德体育馆 司马德体育馆
司马德体育馆建于1934~1937年间,是东吴大学校舍发展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因纪念美籍教师司马德在东吴倡导体育教学的功勋得名。这是一座外观两层,主体部分屋架采用钢屋架和木斜梁支撑。窗洞高大,采用半圆券式样,保证了室内采光。入口突出并饰以文艺复兴式线脚,上方有孔祥熙所题“体育馆”三字。 郑辟疆铜像 郑辟疆先生铜像是苏大北校区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点,不仅是苏大丝绸人、也是我国丝绸学人缅怀这位德术双馨老前辈的精神家园。老校长的遗稿道出了作为一代蚕桑丝绸先驱者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一生无贡献,未尽人民责,徒餐三百石,无以报农人。”这样的赤子情怀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丝绸人”在科研道路上努力探索。 尊师轩 尊师轩
尊师轩,退休的学校教师活动场所,前面的那条河被学生称为情人河。 炳麟图书馆 炳麟图书馆
位于苏大独墅湖校区的炳麟图书馆系美国唐仲英基金会董事长唐仲英先生为纪念其父唐炳麟先生捐赠人民币一千万元助建而成,其“水晶莲花”般高雅端庄的风姿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馆外,三五成群的师生穿梭往来,南亚女生鲜艳飘逸的民族服饰成为独特的风景;馆内,莘莘学子或圈点勾画,或低吟默诵,为“勤勉”下着最好的注脚……闲暇时,坐在底层的咖啡厅中,淘一本旧书,轻拂去封面的灰尘,于如此现代之中神交古人,无论悲喜,皆是人生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