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64|回复: 1

2010:新华社记者眼中的外交瞬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6 13: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上海世博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万里驰援巴基斯坦洪灾……一个个重大事件勾勒出2010年中国外交的风云际会。

对身处采访一线的新华社记者来说,这些事件不仅仅是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是在稿件中难以尽言的细节和至今历历在目的场景。

采访本记下了菲律宾华裔女孩颜丽虹、巴基斯坦洪灾灾区警察哈桑和他的中国“爸爸”徐志忠、印度男孩阿布舍克……记下了新华社记者眼中中国外交的一个个难忘瞬间。


钓鱼台芳菲苑中美“交锋”

北京,5月24日10点05分。十几辆车从人民大会堂东门鱼贯而出,拐上长安街后,一路向西……

在这个绵延几十米的车队中,有四辆黑色轿车,里面坐着中美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长盖特纳。

紧随其后的车队里,还坐着执掌中美外交、财政、能源、商务、贸易、金融、科技、交通、卫生等部门的部长级官员。

10点22分,车队驶进钓鱼台国宾馆东门,分两路,一路直奔芳菲苑,一路驶向5号楼。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正式拉开大幕。

一小时前,钓鱼台芳菲苑,几十名中外记者架起各式各样的“长枪短炮”,翘首以待。

哪怕是等候时的闲聊,记者们的话题也离不开这次对话。有记者津津乐道“希拉里·克林顿故地重游”——头天晚上,戴秉国在钓鱼台18号楼宴请了她。这幢红柱灰墙、黄顶飞檐的中式建筑,对她而言并不陌生。1998年,她陪同丈夫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时就下榻在此,而她去年就任国务卿后首次访华也在这里与中方会谈。

在两天的会议中,双方多是开门见山,直陈诉求。

“希望详细了解美方关于逐步消除对华高技术出口障碍、平等对待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王岐山在经济对话开始时这样说。

在敦促美国取消对华出口限制时,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得更直白:“我希望美方(改革出口管制体系的)表态不是光打雷不下雨,也希望不是下小雨……如果美国政府真正能够这样做,中美双方的企业将得益不少。”

虽然王岐山开幕时强调,“对话不同于谈判,不以具体成果作为评价标准”,但此次对话还是成果丰硕。仅从数字看——战略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经济对话就5方面达成逾6000字的共识,具体合作协议签署8项。(讲述者:记者熊争艳)

世博会:关于一个菲律宾华裔女孩的记忆

灯下夜读,突然翻到一张上海世博会菲律宾馆的宣传页。急忙搬出几本名片册,想找寻一个记忆深处的女孩,确认还妥善保管着她的名片,心才安下来。

这个菲律宾华裔女孩叫颜丽虹。初识她,是在今年6月上海世博会举行的菲律宾国家馆日庆典上。当时我初到世博园采访,满怀好奇,丽虹是菲方工作人员中少有能说流利中英文的,很快我们两个同龄人便熟识起来。

丽虹告诉我,她生长在深圳,上完小学才随家人移民到菲律宾,现在还在菲律宾读大学。

此后两个星期里,我多次在菲律宾馆见到丽虹,众多游客将本就面积不大的场馆挤得水泄不通,但丽虹脸上一直带着纯真、热情的笑容,努力向游客用中英文讲解场馆电视里播放的菲律宾电影、陈列的铜锣编钟乐器“库铃镗”……

临近岁末,当我在北京又想起丽虹,忍不住在网络上搜索她的消息,竟发现当地媒体报道,她已以优异成绩从领事与外交事务系毕业。看到这个消息,丽虹那个认真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她终于圆梦了。”

184天来,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逾7300万人次参观者,百余位国家元首和政要抵沪共襄盛举……世博会也搭建起心与心交流的多边外交平台。

上海世博会虽已落幕,但各地人们曾因此在同一个世界大家园相聚,他们都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这份情结和一个个难忘瞬间深藏记忆,曲未终,人未散。(讲述者:记者孙奕)

巴基斯坦特达:灾难中的中巴友情

小学4年级的女孩玛扎娜,把小手伸到吴敏嘴边,湿乎乎的手里是一块糖。吴敏先是一愣,但看到玛扎娜真挚的眼神,她还是弯下腰,张开嘴,让玛扎娜把糖放到自己的嘴里。玛扎娜开心地笑了。

8月,巴基斯坦南部洪灾最严重的小城——特达,这个瞬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在这里,无家可归的玛扎娜和她的很多小伙伴,把中国国际救援队临时搭建的“帐篷城”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包括吴敏在内的每一个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7月下旬,印度河泛滥,80年一遇的洪水,让巴基斯坦顿成泽国,2000多万灾民陷入困顿。在紧急提供物资援助的同时,中国从8月26日开始连续派出两批国际救援队赴巴灾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我随队采访,见证了两国人民间弥足珍贵的友爱之情。

面对皮肤病、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中国国际救援队迎高温,战酷暑,超负荷工作。累了,席地睡一会儿;饿了,方便面充饥;身上起疹子了,抹上药水继续奔走在烈日下……很多队员中暑了,仍然挂着盐水瓶继续工作。他们的身影让深受水灾之苦的巴基斯坦民众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温暖。

情到深处自然浓。24岁的当地警察哈桑一直担任救援队的志愿者。多日相处,他亲切地把救援队联络官徐志称作“爸爸”;一名18岁的当地保安高烧不退,得到张艳君无微不至的护理,他动情地称张艳君“妈妈”;救援队离开时,很多当地志愿者和救援队员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回国几个月,我仍在一直关注着这个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南亚邻国。最近的报道让我在惊喜中重见“故人”。岁末,温家宝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在与为中巴友谊作出贡献的两国代表座谈时,徐志忠和哈桑这对“父子”也来到现场。说到动情处,哈桑哽咽了。温总理说,虽然中国救援队离开了,但把友谊留给了巴基斯坦人民。总理的话让我们对中巴友谊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讲述者:记者李忠发)


里斯本:胡锦涛主席和葡萄牙骑兵的拥抱

白墙红瓦映着波光,仪仗乐队戎装肃立。11月6日下午,葡萄牙总统府敞开大门静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来。

此时此刻,葡萄牙观众正在被电视直播牢牢吸引——中国最高领导人同一个普通葡萄牙人的拥抱。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热罗尼姆斯教堂前,胡锦涛主席在检阅仪式结束后,并没有按原定路线前去乘车,而是快步走下检阅台,径直走向刚才坠马受伤的仪仗队骑兵,关切地询问:“你不要紧吧?”并紧紧拥抱了他。

发自内心的关切,充满真情的举动,让在场人们难以忘怀。“非常感谢,主席先生!”受伤的葡萄牙骑兵激动地拉着胡锦涛主席的手臂说。他在同伴的帮助下再次上马,坚持完成护卫任务。

中国国家元首同葡萄牙骑兵的真情互动,同样吸引了世界媒体的目光。各国记者蜂拥上前,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感人画面。

在随后的几天里,胡锦涛主席拥抱葡萄牙骑兵的画面反复出现在当地电视台的节目里,出现在当地报纸的版面上,并通过媒体传向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彰显中国领导人人格魅力的瞬间。 (讲述者:记者刘东凯)

新德里、伊斯兰堡:温家宝总理印巴之旅温情点滴

岁末,温家宝总理对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这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经贸之旅”开启了中国与两国友谊的新篇章,也传递着温情与暖意。

在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14岁的印度男孩阿布舍克认真地问温家宝总理:“我能叫您一声温爷爷吗?”作为随行记者,我被他清澈而真诚的目光打动。

为教孩子们书法,温总理用不同体例先后三次写下“中印友好”四个汉字:先用毛笔从右而左,从左而右,演绎古体与现代体的区别;再用水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写下简体,以便孩子们临摹。

同在这里上学的10岁的巴德拉对我说:“以前从电视上看温总理,觉得他很忙。今天认识了温爷爷另一面,亲切、和蔼,像我自己的爷爷。”

在伊斯兰堡中巴友谊中心,身穿民族服装的的巴基斯坦孩子们载歌载舞,曲罢一起跑到温总理身边,齐声高呼:“秦巴多斯蒂,今达巴!”(乌尔都语:中巴友谊万岁)温总理笑着把孩子们搂在怀里,现场洋溢的融融暖意令所有人感动。

温总理访巴的最后一项活动——在议会发表演讲,虽然时值周末,却吸引了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近700位议员、反对党领袖、军队领导人及地方政府代表到场倾听。长达30分钟的演讲,赢得了全场30次掌声。

我在伊斯兰堡街头采访时,市民哈希德主动向我倾吐心情:“来了中国贵宾,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愿意倾听他的声音。因为温总理说的是心里话。”(讲述者:记者谭晶晶)(完)

发表于 2011-11-15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不容易,回贴顶的就是我兄弟...












油罐车、湖北程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7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