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厦门大学
陈嘉庚1
倡兴学,选址演武场
1919年,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北方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战的硝烟刚散去,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此时身在南洋的陈嘉庚很明白,祖国大地“专制之积弊未除,共和之建设未备,国民之教育未遍,地方之实业未兴”,而让这一切产生转机的莫过于兴学除弊。他把这个愿望寄托于专门大学的教育,有了专门大学的设立,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辈出。于是,他决心回国实现自己“竭力兴学”的梦想。在辞别众人的宴会上,他郑重宣布:“此后本人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花红外,或留一分部添入资本,其余所剩,虽至数百万元,亦决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费用。”​
7月13日,陈嘉庚在厦门浮屿陈氏宗祠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今日国势危如垒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这一天,陈嘉庚认捐100万元洋银作为厦大的筹办费用,300万元洋银作为经常费用,分12年付完。在1919年,400万元洋银是一笔巨款,相当于陈嘉庚的全部实用资产。​
倡办厦门大学的理想在他心里萌芽已久,而他也将这股理想的热情化成实践的动力,走禾山,行湖里,访前埔,在厦门岛内寻找适合建校的理想校址。​
始建于唐代的南普陀寺,背依秀奇群峰。在其前方东侧,明末清初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清初演武场成为清军的阅兵场,鸦片战争后,又兼为洋人的跑马场,再后来,洋人将其改造成高尔夫球场。土层之上,人事物的变迁见证着中国屈辱的历史。这是一块荆棘丛生、荒冢乱岗的土地,是一块仅存残垣断壁的土地,同时,这也是一块厚重的土地,一块发人深醒的土地。站在五老峰之上,陈嘉庚划定了未来厦大的蓝图:“西既迫近乡村,南又临海,此两方面已无扩展可能;北虽高山,若开辟车路,建师生住宅,可作许多层级由下而上,清爽美观。至于东向方面,虽多阜陵起伏,然地势不高,全面可以建筑,颇为适宜。计西自许家村,东自湖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余亩,大都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当归入厦大校界。”现今的厦大实现了校主96年前预言的蓝图。​
二、受阻,国耻日奠基
​
陈嘉庚原定汪精卫就任厦大第一任校长,汪精卫还与他一起查看了厦大的选址,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就等汪精卫走马上任。1920年6月,就在筹办厦大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和襄赞蔡元培管理校政的蒋梦麟均表示“厦大不宜速办”,理由是师资缺乏、学校经费无法持续。这确实也是当时存在的客观问题。8月,陈炯明带领闽粤军从漳州挥师讨伐盘踞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请回孙中山主持政局。汪精卫陷入繁忙的政务中,无奈向陈嘉庚请辞厦大校长一职。蔡蒋的否定,准校长的临时请辞,让厦大的筹办事宜一度陷入僵局。然而,陈嘉庚这位“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决心放手一搏:“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面对蔡蒋的质疑,他坚持厦大创办“刻不容缓”。​
政府划拨演武场四分之一为大学校址后,陈嘉庚委托上海美国技师绘制校舍图。美国技师设计的第一批校舍建筑图是“品”字形,并告诉陈嘉庚这样才不失美观。陈嘉庚不以为然,他认为“品”字形校舍多占演武场场地,妨碍将来运动会或纪念日大会之用,因此亲自将原先的“品”字形设计改为“一”字形,这就形成了现在厦大群贤楼群的最初模样。袁世凯政府于1915年5月9日承认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此后人们将5月9日确定为国耻纪念日。六年后的5月9日“国耻日”,演武场厦大校舍奠基开工。陈嘉庚选择该天为奠基日,以示厦大学子不忘国耻,发奋为国。基石镌刻为陈嘉庚手书:“中华民国十年五月九日厦门大学校舍开工,陈嘉庚奠基题”,至今仍完好嵌于群贤楼中厅墙跟下。​
陈嘉庚2
倾全资,独力撑厦大
​
厦大的发展需要后续资金的支持。陈嘉庚计划“二三年后略具规模,即向富侨劝募巨款”,然而,这些资产过百万、千万的富侨们让陈嘉庚吃了闭门羹。​
在陈嘉庚的回忆录中,他忆起第一次劝募的场景。通过逐字逐句斟酌,陈嘉庚向一位拥有4万万盾资产的富商发出了邀请:“凡人有诚意办公益事,当由近处作始,君祖同安,厦门岛前属同安,请捐五百万为厦大基金。”“抑捐办医学一科,以为君纪念。”劝募信寄出后,如石沉大海。第八日,寝食难安的陈嘉庚差人从侧打听,这才得到四个字的口音:“信收到了。”此后再无下文。​
第一次的失败并未打击到陈嘉庚的积极性。第二次、第三次他分别向万隆泗水的两位富侨劝募,希望他们为厦大捐建一座图书馆,而此项耗费不过数万。然而,两位富商断然拒绝了。陈嘉庚愤而慨然:“自助者天助!”他决心发展实业,独立支撑厦门大学。​​
《陈嘉庚公司分行章程》的字字句句皆由陈嘉庚推敲而成。每个进陈嘉庚公司的人,都必须熟读章程,在章程中写道:“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两校之经费,取给于本公司,本公司之营业,托力于全部店员。直接为本公司之店员,间接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两校董事。”“为本公司为谋一分利益,即为国家多培一个人才。”​​
​​
十六载,厦大终姓“国”
​
陈嘉庚的实业兴学道路一波三折,二十年代末,陈嘉庚的公司江河日下。见陈嘉庚公司资难抵债,英国汇丰银行找到陈嘉庚,愿意帮助陈的公司走出困境,前提是停办厦大、集美学校。陈嘉庚断然拒绝。位于新加坡经禧律42号的三座大厦,曾是陈嘉庚和儿子共同居住的私人别墅住宅,那是陈嘉庚在其公司鼎盛时期所经营的,三座大厦早已承继给儿子,然而,为了厦大发展,陈嘉庚决定“变卖大厦,维持厦大”。陈嘉庚“毁家兴学”的精神也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
在厦大举步维艰的日子里,不少仁人志士为她奔走四方。厦大的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将任校长16年来的薪金全部捐出,创办厦门大学附属小学,临终又立遗言,将他最后一笔50万存款,10万留家属,10万捐给新加坡华侨中学,30万捐给厦大。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更是以身作则,鼎力支持。陈嘉庚“告以千苦”,苦苦支撑中国教育界东南沿海的一隅。然而,杯水车薪难以挽救厦大办学经费拮据的困境,一时各路厦大将颓的谣言四起。陈嘉庚深感无力回天,只能痛定思痛,将厦门大学无条件“奉送”给政府,所有董权一概取消。1937年7月1日,经南京国民政府核定,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
​​
穷其生,校主严律己
​
尽管不再拥有厦门大学的董事权,但陈嘉庚一如既往地支持厦大的发展建设。在筹办厦大这件事情的财务花费上,陈嘉庚毫不犹豫,然而,他自己却一直秉持艰苦朴素的传统,对自己一切从简。新中国成立初期,陈嘉庚任职于中央人民政府,月薪300元,他每月只留15元作为伙食费,其余尽数捐出,作为教育经费。每逢宴会吃请,不管是达官显要还是商贾富人,他一视同仁,皆用番薯粥招待,另添四碟小菜:五香花生、青葱豆腐、油煎海蛎、咸腌芥菜。晚年陈嘉庚因患腰部酸痛,不能伏在书桌上写字,他只好请友人帮助购买一把靠手的旧沙发。他每夜十点过后用来照明、写信的烛台,是一个倒扣的旧茶杯。​​
50年代重建厦大时,他的旧居早已被日本飞机炸毁,然而他并不急于修建自己的房屋,像打游击一样,在几所简陋的房子里指挥着厦大的重建工作。一日在上弦楼群工地视察时,陈嘉庚的裤脚不小心被钢筋勾住,绊倒了,顿时左脸血迹斑斑。众人前去搀扶,这年逾八十的老人竟不把伤口当一回事,接过拐杖,什么话都不说继续视察。​​
​
逝者如斯,九十五载斗转星移,厦大也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厦大钟声自建校之日起,便在校园中激荡,向这位大学创建者致敬,向自强不息的厦大人致意;而一代代厦大人,也以厦大为荣,以校主为豪。​​
值此校主诞辰140周年之际,致敬校主,致敬我们永远的爱国志士,陈嘉庚。​​
​​
厦门大学文:郭晓琳​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陈嘉庚回忆录》 陈嘉庚著​
《厦大往事》 朱水涌著​
责任编辑:郭晓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