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4-12 07:16 编辑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内外统一性,因而完整、活体、动态地看待具有情感思维的人及其疾病的反应状态,所以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医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心理学思想贯穿了中医的整体观思想,突出体现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脏腑功能基础之上的;同时人的心理活动有个体差异性,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中医心理学是从中医学这个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学科。神经衰弱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或受到精神创伤,致使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主要有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但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神经衰弱属中医的“郁证”、“不寐”、“心悸”等范畴。 【辩证分型及治则】 1.肝郁气滞: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腹胀脘闷,暖气呕吐,纳食减少,大便失常,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行滞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 2.气郁化火:胸闷胁胀,头痛,眩晕,目赤,耳鸣,急躁易怒,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行气解郁,清泻肝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3.气郁痰结:自觉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吞咽无妨,胸中满闷,两胁胀痛。苔白腻,脉弦滑。治则:利气化痰,开郁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4.心神失养: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忧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欠安,呵欠连连,甚者言语失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则:益气养心,安神定志。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5.心脾两亏: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头晕神疲,饮食减少,或便溏,面色不华。舌质谈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治则:益气安神,健脾养心。方药: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6.阴虚火旺:眩晕,头胀,易怒,心悸,心烦,少寐,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治则:滋阴泻火,重镇安神。方药:滋水清肝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针灸疗法】取穴大椎、百会、胃俞、肝俞、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安眠等,每次选用2~4穴,双侧针刺,每日上午或下午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1.药物治疗外,首要措施的是情志调节。解除思想顾虑,避免各种刺激。注意劳逸结合。在晚上睡觉前,必须保持心情平静,不宜大量饮水,不喝浓茶、咖啡等。 2.适当多吃百合、莲子、桂圆、大枣等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品。日常以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3.树立治愈的信心,确立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神经衰弱患者应按照作息时间安排生活和学习。不能因为担心失眠而提早上床,也不能因为早醒而赖在床上睡懒觉。 4.坚持锻炼身体,参加文体活动,这样可以缓解情绪上的波动,较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5.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改变不良的性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