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扬子晚报
江南
受访嘉宾:季国兴 昆山市锦溪古镇总经理
撰稿:扬子晚报记者 黄珊
去过了同里、乌镇的人,恐怕都要头痛于那里的人山人海,但是锦溪,却还原了我对江南水乡原本静雅的印象。午后的暖阳洒在河畔时,粉墙黛瓦的倒影被乌篷船的摇橹层层推开,仿佛伊人欲遮还羞地褪去面纱,低眉吟唱着她的故事……
水冢遗韵:
帝王柔情付流水
提到锦溪,就不可不说她之前的名字--陈墓。志史上记载的不过是短短数语:南宋孝宗皇帝宠妃陈氏病逝于此,帝感于陈妃对于此地的钟爱,便下旨将陈妃水葬于此镇一座小岛上,又在与水冢隔水相望的五保湖边修建寺庙,为陈妃超度,并将锦溪更名为陈墓。这几语却引起了无数后人的咏叹,文徵明曾作诗曰:"君恩付流水,无复吊仙姬",孝宗后来有没有来此凭吊,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寡情如帝王,能做到如斯地步,已足够令人感怀千年了。而对于安卧水下的陈妃来说,能在白日里弹唱于荷风荡漾的五保湖上,夜晚时醉舞在吴歌氤氲的渔船旁,对她也算是另一种补偿吧?
千年后的今天,湖中层层涟漪在秋阳映照下闪烁着万道耀眼金光,水冢边植有苍松翠柏,小岛上的水冢、小亭、石牌坊一派流光溢彩。当我们划船行驶到这座小小岛旁时,能做的除了欣赏水冢畔的霞光云影外,也不过是为这个故事徒添些感叹罢了。
渔歌唱晚:
荡桨船头话江南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不经意间,脚下的走过的路,都有二千余年的历史。顺着锦溪的长廊走着,忽然听见从远处传来吴曲悠悠,歌声袅娜婉转,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糯甜。
原来是锦溪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宣卷又称丝弦宣卷,是苏南地区相当古老的地方戏曲奇葩,它起源于隋唐,滥觞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就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苏南地区的丝弦宣卷艺术表演还是相当盛行。
丝弦宣卷表演为唱曲和说表融为一体,以唱为主,说表为辅,所用乐器主要有二胡、笛子、琵琶、扬琴、古筝、笙等丝弦乐器为主,所以称丝弦宣卷。
在这个高度物质化的今天还能听到如此美妙淳朴的乡间小曲,无不打动着过往的路人驻足凝望,感受着江南水乡的丝丝柔情。
别样水乡:
“五湖三荡”的生态之旅
锦溪古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南部,是一个人与自然交融的清幽世界,也许有人还没听说过,但离它咫尺之遥的周庄古镇早已游人如过江之鲫。错位发展,生态为先,拓展新元素,形成"慢游"休闲栖息地,锦溪旅游发展的模式使这座古镇依然没有被商业化,而是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鱼米水乡风情。 通过历史文化碎片的整理、古镇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水乡生活方式的传承,为古镇旅游注入了更多江南特色文化元素。对"五湖三荡"沿岸200米范围内的鱼塘逐步停止养殖,进行绿化造林,展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绿色生态岸线,再造鱼米之乡的田园风光。这样 "以退为进"的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扩大生态湿地、公共绿化和成片林带面积,使锦溪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