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导读:十年前采访秦海璐,她对事业踌躇满志,不讳言想当女强人;十年后,在演艺高度上,她仍是郑晓龙眼里担得起跟周迅对戏的“不二”人选,但坐在记者面前的,却是一个柔软和放得下的“小女人”。嫁给王新军,即将为人母,秦海璐正安心享受着人生转弯处的风景。秦海璐整个人巨大的变化,让记者联想到跟她一起开公司的好闺蜜刘涛,后者早早嫁入“豪门”就宣布息影一心相夫教子,不想“命运捉弄”现在成了著名的“女汉子”,而从小立志经济独立干一番事业的秦海璐,反倒热火朝天过起了传统女性的“小日子”……命运的流转在两个闺蜜身上让人心生感喟,不过秦海璐说,“这就是女性的伟大,只要心中有爱,什么样的路都能走下去,既是柔弱,也是坚强。”
对比:当“白玫瑰”邂逅《红高粱》
秦海璐曾在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饰演渴望冲破婚姻桎梏、自由追逐爱情的“红玫瑰”王娇蕊,而这一次,她化身为《红高粱》里的“白玫瑰”——被封建礼教所禁锢,为恪守贞洁一直守寡,拼命压抑对罗汉深埋十几年情感的大少奶奶淑贤。
秦海璐饰演的淑贤是一个全新出现的人物,与周迅饰演的九儿,也像是《红高粱》版本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是封建礼教下的传统女性,一个是带有叛逆色彩的新女性,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命运,但是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秦海璐认为,淑贤的存在“更会彰显九儿的不同”,比如同样是激情戏,“九儿跟于占鳌完全是生理上对于年轻男女初次的一个碰撞,九儿更多的是幸福享受的过程”;而“罗汉和淑贤是两个人在这个房子里面已经十几年了,罗汉是这个宅子里淑贤唯一可以依靠的人”,这份压抑到极致的情感在两人的激情戏中得到了集中的爆发,“淑贤有渴望、有克制,有很多不甘、怨恨,有更多的期许在里面。”
碰撞:不担心“被周迅吃掉”
这部戏是秦海璐和周迅第一次合作,“对手戏大家都会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很多时候我很惊讶她这么处理了。”秦海璐透露,郑晓龙导演一开始告诉她九儿是周迅演,她也觉得和印象中的山东大妞不太一样,后来看完剧本发现导演的选择是对的。秦海璐评价,周迅演戏灵动,跟九儿的心思缜密暗合,实际上生活中的周迅比镜头里更加顽皮,还爱在朋友圈发一些养生帖子。
秦海璐表示不担心戏被拿来和周迅比,“两个角色差异太大了,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女性立场,所以没办法说谁吞掉谁。”她笑称,丝毫不担心自己“被周迅吃掉”。对秦海璐而言,演戏不是一场争夺战,不必担心掩盖住彼此的光芒,“大家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不同的光芒,戏才会好看,如果一味地想要盖掉什么的话,你再亮也是孤独的,会很单一。”
巧合:朋友圈里竟有单家长孙
在导演郑晓龙眼中,秦海璐是淑贤的不二人选,“如果秦海璐不能来,再考虑其他人选;如果她能来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她的角色。”当相熟的朋友得知秦海璐出演淑贤这个角色时,说了一句:“哦,是演我大奶奶吗?”秦海璐才知道这位朋友的真实身份是单家的长孙,也就是莫言的小说原作《红高粱》中的家族原型。朋友给秦海璐看了单家族谱,讲了家族结构和当时真正经历的事情,为秦海璐演好大少奶奶淑贤做足了功课。“虽然小说里没有淑贤这个人,但是跟真实的他们家里的大奶奶其实没有太大的出入。事情还是有一些杜撰的,毕竟是电视剧,不过还好大少奶奶还是被他们家认可的。”秦海璐说,与现实中大少奶奶独守一生不同,电视剧中的淑贤最终选择与罗汉殉情。
必然:想演主角之外出彩的配角
现在的秦海璐,“想演主角之外出彩的配角”。淑贤对于秦海璐的第一眼吸引,在于她的压抑,“我之前的角色都相对单纯,敢爱敢恨,没有口是心非、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情况,而淑贤和罗汉的情感一直是被压抑的,压抑的过程让我觉得挺过瘾。”
除此之外,业余会自己做编剧的秦海璐还“眼毒”地看到这个“配角”前后有着戏剧变化和完整性,“淑贤是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开始认为贞洁是最重要的,但跟九儿几番较量之后,淑贤被感染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她是一个有根本性改变的人物,从极端的传统女性到不畏人言找回管家跟他成亲拜堂,背弃封建礼教,脱掉外壳,她的变化是很彻底的。”
安心:女人没法一辈子内心坚硬
秦海璐把即将当妈妈的自己比作“藕荷色”的玫瑰:“不会像粉色、红色那么妖艳娇嫩,未来的生活很新鲜,所以它是一个全新的色彩。” 秦海璐说,其实女人只是玫瑰,在不同人的眼里涂上不同的颜色;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才不会局限于红白两个颜色。”
结婚加怀孕,2014年对秦海璐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但是准妈妈秦海璐显得异常淡定,“没给孩子买过一件东西,没有婴儿房。”当记者问到有没有看孕妇禁忌、育儿经之类的知识时,秦海璐一脸茫然:“去哪儿看呢?”
“女人没法一辈子内心坚硬。”秦海璐对婚后的状态顺其自然,“曾经我是一个所谓女强人的样子,因为我始终对婚姻生活没有抱很大的期许,不知道婚后会是什么样子,经济独立、事业独立?但是我现在发现,其实可以不独立,或者说不用那么独立,然后你会发现婚姻生活有非常美好和让你安心的一面。”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实习记者 范毓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