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01|回复: 6

慢性痼疾悬壶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8 10: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多年来,在临床上治疗慢性病较多,曾先后从事中医骨伤科、消化科、妇科、呼吸科及老年病科工作。实践中感触良多,多种慢性病获效不易,根治尤难,疗程甚长,患者不堪其苦而医者不胜其难。反复寻思,略有所悟,陈管于下,以冀分享。
        
1、纵观大局,把握细微
       欲提高慢性病疗效,主要还当靠辨证论治。尤其是想达到根治目的,非坚持运用辨证方法不可,一病一方、一病一药是很难实现的。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虽中西成药不下百种,但几乎无一能完全满意。基于“证”是在特定时间、条件下对疾病本质的反映。同一种病于不同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不同“证”,因此,只有坚持对“证”的充分认识(即辨证),逐步解决疾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证”,才能彻底治愈病。然而,传统的辨证方法仅停留在宏观水平,近年来许多有意义的微观指标不仅能使宏观辨证得到充实,而且还能拓展和修正宏观辨证。合理地综合传统的宏观辨证与有关微观数据,使之提高成为综观辨证,是当代中医辨证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观辨证将辨证从整体系统提高到整体、细胞、分子全结构系统,更能准确地把握疾病在特定条件下的本质,从而更有利于根本上治愈疾病。
      
2、据证创新,循证立法
       在不断提高辨证水平同时,立法是决定慢性病疗效的又一重要关键。传统的据证立法(包括八法和各种具体治法)内容非常丰富,运用得当,可获较好疗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人的治法显然有一定局限性。大量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表明,对慢性病的治疗,随着综观辨证的逐步完善,应敢于开拓思路不断创立新法,以更大地提高疗效。创新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慢性病疗效的主要出路。创新法不仅可适当运用治疗他“证”的方法治此“证”或综合原有数法而自成一体,还当针对某些微观指标,引用西医学治法思路而创立新法,诸如旨在调整免疫功能、消炎抗菌、纠正内分泌紊乱的方法、调整血压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法、改善各内脏功能的方法、调整血糖、血脂、酶等新陈代谢指标的方法、抑制肿瘤生长、改善组织修复功能的方法等,均宜逐一研究其与传统某些治法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创立多种新的治法。
       3、挖掘验方,古为今用
       欲提高慢性病疗效,搜寻对各种“病”、“症”的特效方药亦甚重要。特效方药是指能较迅速而明显地解除某病的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或消除病因的方剂或药物。特效方药能较快控制病情而大大缩短疗程,因而努力搜寻特效方药是提高慢性病疗效的重要手段。
       特效方药有的自古早已应用,有的新近方才发现,而大量的还有待挖掘。如丁香柿蒂散治呃逆,白头翁汤治痢疾等皆堪称特效古方,又如垂盆草降谷丙转氨酶、黛矾散治高胆红质血症等,为我师丁济民先生新发现的特效方药,但至今仍有大量慢性病尚缺乏特效方药,有些已有的特效方药也尚有较大局限性,因而挖掘工作有待广泛开展。特效方药的搜寻决非易事,历代和近年出版的大量单方、验方,并不等于特效方药,所谓“单方一味,气煞名医”的单方大多属重复性不强,疗效偶然性很大的方药。搜寻特效方药固然不能忽视对“单方”、“验方”的遴选,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认真整理研究历代典籍的同时认真总结广大临床工作的经验,进行更广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4、重视起居,饮食调摄
      慢性病所以不易痊愈及愈后每易复发,主要是病因未能彻底消除和体质虚弱之故。故治疗中尤需注意随时调摄和及时进补。调摄对消除病因,辅助治疗,调整体质均有重要意义,进补可增强体质,调整脏腑功能,防止病因的伤害,巩固疗效,因而慢性病必须十分重视调摄和进补。
       至于如何调摄,则视具体病种而定,以慢性胃炎为例,需注意饮食卫生(包括禁食有毒或被污染、过期或变质食物),口腔卫生,精神保养(包括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郁怒及长期高度兴奋或紧张等),劳逸结合(避免长期或过度劳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适当加强运动锻炼外,还当避免过食胃刺激物(如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生冷、过烫、粗硬食品、香烟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等),适量增加营养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和丰富维生素的补充)。进补亦应因人而异,除辨证论治过程中随时注意方中加用适量补品外,在病情有较大好转时或辨证论治疗效较差甚至无动于衷时,均宜考虑酌情进补,至症状基本消除或疾病完全痊愈,则更应以补剂善其后。进补可用食补,也可用药补,而药食并进的膏方更能适应不同病种和不同个体,尤当提倡。
发表于 2010-12-28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茂公 的帖子

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是中医的诊治经验更为重要,老中医是大家都信赖的对象,经验只可以积累,很难走捷径的。。。茂公有30多年的中医诊治经验,是名副其实的“老”中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知音啊,谢谢!
发表于 2010-12-28 1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茂公 发表于 2010-12-28 20:37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知音啊,谢谢!

枫叶也很荣幸有茂公这样“文武双全”的朋友。。。中医之外的文学修养及摄影造诣。。。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过奖过奖!
发表于 2010-12-29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茂公 发表于 2010-12-29 11:37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过奖过奖!

这话让枫叶联想起武打小说里面的顶级高手的自谦了,还双手握拳示意。。。那份自信的飘逸令人羡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2 09: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