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堃堡 于 2012-1-1 19:32 编辑
2003年9月19日,在北京亮马河南路二号联合国大院内举行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成立典礼。这天,大院内热闹非凡。各国驻华大使、各联合国机构驻华代表和中国各部委的领导人500多位中外来宾出席,其中有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菲尔、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兼联合国驻华协调代表马和励(Khalid Malik)、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和副局长祝光耀、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等。
当时,我们正在北京召开 “联合国环境署亚太地区次区域环境政策对话会” 和“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研讨会”。出席这两次会议的来自亚太地区的10余位环境部长和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等著名高校的10多位校长和教授也出席了成立典礼。
成立仪式由环境署地区合作司司长克利斯蒂娜﹒波尔凯女士主持。据协助组织这次活动的联合国开发署官员说,这是近几年来在这个院子里举办的最热闹的一次活动。特普菲尔发表讲话,宣布联合国环境署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级代表处--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正式成立,并宣布夏堃堡为该代表处第一任主任。他说:“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联合国环境署充分认识到她在全球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其本国人民的福利,而且对全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加强环境署和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我们决定在中国建立这个代表处。”祝光耀讲话中高度赞扬环境署的这个决定,说代表处的建立必将进一步促进环境署和中国的合作。我站在特普菲尔和波尔凯的边上,面对着中外来宾的眼光和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心里有一点激动,也有一点紧张。我真正感到了担子的沉重。
仪式以后,举行了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揭牌仪式。一块铜质名牌已经挂在了北京联合国大院的大门上,与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世界粮食署等联合国机构的名牌挂在了一起,上面盖了一块象征环境保护的绿色丝绸。在门口,特普菲尔和祝光耀轻轻地将那块绸布揭了下来,它标志着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正式开张。这时,大家热烈鼓掌,庆祝这历史性的时刻。
照片71:揭牌仪式以后合影,左起:马和励、特普菲尔、祝光耀、沈国放、作者(邓佳摄) 此后举行了招待会。来宾们纷纷向我表示祝贺。有几位记者与我预约采访。解振华局长因为有其他重要公务,在招待会开始后才匆匆赶来。我对他和国家环保总局对代表处成立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代表处的成立是中国与环境署合作的新起点,表示将全力支持代表处的工作。
招待会上,我还见到到了外交部主管联合国事务的部长助理沈国放。沈是江苏常熟人,与我是同乡。由于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和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是个名人。每次我回常熟,见到的市领导,还有一些普通老百姓,都会提起他。但我从来没有与他见过面。他对我被任命为环境署代表处主任表示祝贺。我说:“代表处的工作希望得到外交部的支持。”他说:“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们一定支持。” 他又指着站在旁边的外交部国际司负责环境外交事务的二处白永洁处长说:“有事找她就行。” 白永洁说:“我们一定支持你的工作,希望加强合作。”外交部对代表处的成立已经给了完全的支持。外交部起草了关于在北京建立环境署驻华代表处的报告,并会签国家环保总局后报送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2003年初予以批准。听了环保总局和外交部领导说的这些话,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活动前,特普菲尔在福尔特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我的办公室。特普菲尔坐在我办公桌后的椅子上, 看了一下四周后说:“这房间是小了点,但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们有了这房间,代表处就可以开始工作。房子以后可以扩大。”他笑了笑对我说:“堃堡,你知道不知道,我们做了一件大事。” 我说:“我知道。”
二个月前,我奉特普费尔的指令,和夫人崔成兰一起,从泰国曼谷飞回北京,创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环境署是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联合国机构,总部设在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仅有的两个联合国机构之一。 我曾在那里工作了七年。
多年来,环境署与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署同中国政府的合作,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经过双方协商,特普费尔执行主任和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代表郭崇立大使于2003年5月29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在华设立环境署代表处的协议》。这个协议是我起草的。我原任环境署能力建设部主任。我被任命为驻华代表处主任后应立即到北京就任,但因当时北京流行非典,我同夫人先去了设在泰国首都曼谷的环境署亚太地区办事处,在那里开始了创建驻华代表处的工作。
2003年2月在内罗毕举行的环境署第22届理事会期间,解振华局长在内罗毕最好的一家中餐馆江苏饭店举行了一次晚宴,招待特普费尔和其他环境署高级官员。特普费尔在致祝酒词时说:“我已决定任命堃堡先生为首任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主任。堃堡先生是破冰船,是最好的大使。” 晚宴结束时,我向特普费尔表示感谢。特说:“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说我是破冰船, 有几层意思。 在此以前, 环境署在世界上只有地区办事处, 没有国家办事处。 我将建立环境署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代表处,这对环境署来说是个突破,对中国来说,也当然是破天荒的了,北京将第一次有了一个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联合国机构代表处;其次,在北京,有20多个联合国机构设有驻华代表处,各机构的领导人均为外国人,我将是唯一的例外。这种情况以前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我开创了中国人担任联合国驻华机构领导人的先例。说我是大使,是个比喻。根据中国与环境署的协议,我这个职务是环境署在中国的代表,即代表环境署协调和组织其在中国的合作活动,参加中国政府组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重大会议,参加联合国驻华工作组的活动,因此是环境署在中国的使者。
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北京会见了特普费尔一行。特普费尔将他的随行人员一一向他做了介绍。当介绍到我时,唐家璇说:“祝贺你呀!” 我告诉他,我原来是国家环保总局的。他高兴地点了点头。他对环境署驻华代表处的成立表示祝贺,重申了中国政府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立场和政策。特普费尔对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扬,希望代表处成立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合作。
照片72:唐家璇国务委员与作者握手
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和《朝日新闻》等国外主流媒体对环境署驻华代表处的成立作了大量的报道;新华通讯社主任记者王敬中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的专稿,被国内外各媒体纷纷采用;联合国广播电台华语记者姚咏梅从纽约通过电话对我进行采访的专题报道被反复广播到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环境署的刊物“Tidbits” (《珍闻》) 以 “UNEP says Ni Hao, China!” ( 《环境署说:中国, 你好!》)为题报道了我任职的消息,并附有福尔特先生所摄的我的照片。《联合国环境署2003年年度报告》将此列为该年环境署的一项重大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装禎十分精美的《中国绿色画报》以《绿色大使—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夏堃堡》为题发表了我的照片和对我的专访。文章最后说: 夏堃堡“是一位传播绿色信息的使者,是一位传播绿色希望的大使”。
照片73:作者在北京联合国大楼前 我担任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主任以后,协助和协调了环境署在华项目的实施;协调和参与了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和活动的开发和实施;代表环境署参加了在华举办的重要环境活动;参加了在华联合国机构工作组的活动;我还代表环境署参加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的一些环境保护活动。我起草了中英两种文字的《北京奥组委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谅解备忘录》,为推动绿色奥运的实施做了一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