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5-2 09:37 编辑
演戏要有行头,经商要有招牌,就像人们一看到红十字、看到白大褂就会想到医生,而且一般想到的都是西医。那么什么标志最能代表中医呢?能让人一看到就知道是中国传统医学或中医的东西,并且具有东方文化特色。这里要介绍的是最有代表性古代行医三大标志:扁鹊针、葫芦和虎撑。古时的国人是崇尚含蓄的典范,与现代西人外露张扬的民族个性迥异。这也许是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审美情趣所使然吧。中医也不列外,古代中医在行医过程中,会时常随身携带一个职业徽标,以确切地表明自己的职业身份。这种做法比较自然而含蓄,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职业意蕴。 1、扁鹊针(杖) 作为医史文物的扁鹊针。它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地区发现。经我国医史文物专家的认真细致的考证,一个喜鹊鸟和一根针组合而成的独特造型,是我国医人在战国时期的行医徽标。而这与名医秦越人行医活动的社会历史时代是相吻合的。当年秦越人所率领的东方医疗队(类似当今援外医疗队),有子阳、子明、子同、子越、子豹、子仪、子容等弟子组成。在这支精干而高效的医疗团队里,是各有专长的。如有擅长针刺、火灸、汤药、热熨、推拿按摩等诸多高手,他们不仅可以各显神通,而且能够相互配合。这样自然就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他们紧跟师父秦越人北上西行的足迹,把医疗康复的福音传遍北国,并且还留下了综合疗法显神功,起死回生好传奇的佳话。这些具体医疗事迹可以详见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韩诗外传》、《战国策》等古籍。 2、葫芦 另外一种中医行医之职业徽标——葫芦。葫芦,我国先民早就培植,并且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食用。早在《诗经》里,葫芦就被先民吟咏:“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葫芦,它既可入药,亦可做成盛装东西的器物,还可做舀水用的工具——瓢。也因为其轻便,古代中医就把它用来装盛药物,这就是古代最早的“药箱”。于是在我国民间才会有那句广为流传的谚语:“你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药?”葫芦,常为古代中医斜背在背上,也作为中医行医的职业徽标出现在世人的视野里。 那么,为什么行医要带着葫芦,葫芦又是如何为医者“代言”成为行医的招牌呢?这里,还有一则传说故事,史书《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和《太平广记·神仙传》中都有这样的记载:一位老者在闹市中卖药,他随身只带着一个大葫芦,有人前来寻医问药时,老者问过病情,就从葫芦里掏出一些药交给患者。虽然老者的药绝无二价,但确实很神效,病人服用之后立即药到病除。因他医术高明乐善好施,随身又带着一个大葫芦,人们便都尊称他为“葫公”。 葫公每天卖完药之后,就跳入他所带的葫芦中,集市上的人都没有发现,只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看到了。费长房是汝南人,曾当过市掾,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机关小职员。当时他正在酒楼上喝酒,无意中望楼下一看,遂发现了葫公这个秘密。费长房感觉很惊奇,认为葫公不是凡人,就请求向葫公拜师学医。经过几次三番的考验之后,葫公感其心诚,终于把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费长房遂成一代名医。为纪念这位葫公,费长房行医时就在门上悬挂着一个葫芦。后来,凡是行医之人都在门上悬挂一个葫芦,人们看到这个葫芦后就能知道这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3、虎撑(串铃) 最后一种中医行医的职业徽标是串铃,它有形有声,似乎比那扁鹊针、葫芦更进一步。相传“药王”孙思邈行医时常骑着一头驴子为人治病。 有一次他在替人看病时,系在村边一棵大树旁的坐骑驴子为野虎吞噬。但那头虎也许是很饿,也很贪心,吃得太猛,竟让一根驴骨卡在了虎口。它吞也吞不进,咽也咽不下,那虎是痛苦不堪又无可奈何,只得蹲伏在“药王”孙思邈面前,神情里含着请求与歉意。“药王”孙思邈看到此情此景,马上心领神会。于是他大胆决定为虎拔去驴骨,真是艺高胆大,胆识过人。为了免遭老虎咬伤自己的手,孙思邈就用随身携带的串铃横卡在虎口中,而自己的手就从串铃的中空里伸进去,然后抓住驴骨用劲拔出。真乃巧妙轻灵,机智不凡。从此,串铃就赢得了一个雅号——“虎撑”。那虎也从此改邪归正,成为“药王”孙思邈出诊行医时的新的坐骑。串铃也由此成为中医行医的新的职业徽标。唐宋元明清,历代相继,从未更改。串铃的暗示意义,更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真是:暗示是创造,明说是破坏啊。
古代中医,是带着自己的职业徽标活动于民间的。他们走村串户,浪迹四方,送医送药到病人身边,并以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良效而成为人们生命的守护神。由此而赢得了病家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当然,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说明古代中医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他们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的医术职业的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