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5-7 11:28 编辑
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要求人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所有的老人。自古以来,“尊老、敬老、爱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据报道母亲节前夕,江西一所学校组织在操场让众学生为各自母亲洗脚。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广东一所中学在操场也组织一次学生为其家长叩头活动。这种“尊老”活动,本无可厚非,但是反过来寻思,似乎有些异样感觉:是不是现在青少年尊老意识已经到了最底线?!这种活动远期效果到底如何,还是作秀的成份更多一些?!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上发生并流传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令人称颂的孝敬故事。如木兰替父从军,元觉劝父孝祖、王祥卧冰求鲤、陆绩怀桔遗亲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孝敬故事,虽然历经千百年,但是久经不衰,不仅广为流传,而且不断启迪一代代后人的孝心善德。他们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人,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更是我们学习和教育后人的典型范例。
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人们愈发放眼世界,社会在经历震荡与革命。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等也在经历剧变。现实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多元化,现代化,西方化等特点或趋势。社会的急剧变革,令人目不暇接,传统优良文化的严重挫折,各种传媒及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与技术的发展等,这些新的变化不仅在发生,而且在飞速发展。社会文化的污浊和媒介的某些缺乏职业感的误导等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人们的思想与观念随着大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经历理想与现实的冲击,在不断的动摇,在不断的调整,有的逐渐走入误区、走向病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和行为在疯狂滋长。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导致青少年思想偏差、行为失范,思想混乱,出现更多的迷惑、歧途,甚至悲剧的发生,构成当前社会运作基础的东西,既不是传统文化,也不是政治组织,而是利益,这个现代的强大的异化物,是马克思所分析的货币作为衡量一切魔鬼般的异化力量,可以理解为家庭尊老养老趋于恶化的根本原因。
学校是绝大多数人成长道路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它承载着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与责任。学校教育它常常无法摆脱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影响或干扰,学校本身就是文化,文化必须包含道德。有责任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需要学校审视不足,需要对道德教育的投资。道德有时是隐藏的,含蓄的,有时甚至是不为人知的,但是它一旦迸发,它会显示出无比的魅力,展示出它的超凡价值。目前国内学校教育的道德危机,有时不是因为学校的无能,更多时候,是整个教育体系出现了偏差,高考制度,成绩定终身,势必诱导学生落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窠臼,学校在追求升学率、出政绩的所有举措,对学生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校道德文化的苍白无力。
因此,作为学校组织“洗脚”也罢,“叩头”也罢,似乎令人为之一震,但这些是否就意味着尊老爱老已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高兴之余,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我们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刚在学校为母亲洗完脚的“孝子”,回到家中马上摆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小皇帝”样子,依然可以看到或听到那些青少年不孝老人行径。也许这些人不明白人人都会变老的基本生命规律。今天,我们要提醒那些不能善待老人者:身教胜于言传,老人的今天也许就会是自己的明天。给小辈树立良好的榜样,为社会营造祥和的氛围,功在千秋。
关爱老人的关键是:不要只停留在口头,更要落实到行动;不要只停留在老人的节日,更要力争细水长流,使道德根基扎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孝敬行为是感恩的具体行动之一。我们应该心存感恩! “感恩”会使人的相处更为和谐,可以使灵魂净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