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6|回复: 0

留美学生调查:习惯站中国一边 祖国如父美国如女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6 17: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二儿 于 2011-12-16 18:21 编辑


文章来源: 搜狐

2010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已超过印度,成为美国国际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在美留学生是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他们站在两种文明冲突的最前沿,在美国政治文化的映衬下,他们显得十分另类:对不政治争端较少关注,因不惹麻烦,不与人争论,甚至在美国人眼中被看做是政治冷淡。本策划是一名原在美留学生的感言,很多观点和事件读来新鲜而独特。

“祖国是父亲,而美国像我女朋友”

一位CCTV前主播,在锡拉丘兹大学获得公共外交硕士学位后,这样形容自己对中国和美国的感觉:“作为我的出生地,中国就如同我的父亲,我不能选择,自然地对他怀着爱。而美国就像女朋友,我与她经历冲突、失望、最终建立起成熟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一内在的平衡,她必须使自己保持远离中国视角,“我现在可以作为冷静的第三方看待中国。当然我与中国依然血肉相连,如今的不同只是我在从内部与外部在审视庐山而已。”

她所说的是苏轼那首《题西林寺壁》。如今几乎每一位中国小学生都会背诵这首诗,它阐释的正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美国对中国的批评让留学生“不爽”  
中国和中国的崛起已经在美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我在康涅狄格州的大学毕业,然后在《纽约时报》北京分部实习,我开始关注与中国有关的讨论,希望获得解读自己祖国的更全面的视角。但我经常发现自己得与“站在中国一边”的那种本能冲动作斗争,这种感觉对在美国的留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美国的政治话语,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批评,会与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已经习惯的社会规范和观念产生冲突,有时候这种冲突是如此痛苦。他们渴望与美国同学分享感受,对美国价值观也十分崇尚和认同,但这些感情常因对祖国的本能维护而被复杂化。因为习惯于集体荣誉感的中国留学生,面对着美国民众对中国居高临下、甚至带敌视口吻的评价,通常会感到“不爽”,而要学会如何平复这种心态,恐怕要比背GRE词汇困难得多。

批评是美国人的习惯,可能片面却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虽然更容易获取国内敏感问题的情况,但我很难将西方媒体描述的中国同我所认识了解的中国联系起来。然而随后,在《纽约时报》北京分社工作,使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不同的侧面。或许事实就是:新闻自由环境下的西方媒体已经习惯了批评,他们更倾向于发现阴暗面,无论是对中国还是“自家的”美国政府。鼓励不同观点的冲突,让丰富多彩的美国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的到来,但当焦点对向中国时,这个最受推崇的表达意见的方式,去遭遇了尴尬,面对批评,中国的留学生也许首先要做的是,客观地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祖国。


大学生庄丽(化名)谈起美国人对中国的尖锐批评时说,“我不是沙文主义者,我也有很强的正义感,如果中国政府做错了,那么他就应该被批评,但是作为中国人,我有时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伤心。”一些批评对庄丽来说实在难以接受,她便充耳不闻,她十分留意学校中举行的一些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会,令她很高兴的是,所有的辩论会都欢迎她的加入,她说,“在中国,如果你想深入思考某件事情,同伴们会跟你说,别较真啦,别那么不切实际。而在美国,则完全不同,人们不会这么妄下论断,这让人感觉很好。”

“好好先生”惊诧于美国的政治现象
在美国的校园,中国留学生通常会避开一些政治辩论,因为在他们来到中国之前,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辩论的校园甚至是社会环境。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实用主义在中国盛行,考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为了提高成绩,他们要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逐字背诵教科书,而素质教育通常是表面功夫。

在中国一直循规蹈矩,做“好好先生”的中国留学生,有时候会惊讶于在美国司空见惯的政治化对话和表达。在奥巴马当选总统的当晚,我在宿舍阳台上观看学校举行的校园嘉年华,横幅飞舞,喊声震天,我为美国的同学爆发出来的这种能量而着迷。这场景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我回忆起当香港回归时中国欢乐的游行队伍,还有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刻欢呼雀跃的人群。但是中美之前,两种欢呼却显得如此的截然不同。当我初读美国新闻之时,看到两个党派之间不留情面地互揭老底。在乔治梅森大学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告诉我,“他们怎么能党派间的矛盾冲突如此公开化呢?”

  中国留学生诡异的政治冷淡
除了表示惊奇,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忙于适应新的环境,对不牵涉中国的政治争端较少关注。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出于不惹麻烦的心态,也通常会保留自己的观点,不与人争论。然而,随着美国人的注意力越来越转移到中国身上,他们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两个或多或少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之间,让他们的存在多少显得有点尴尬。 当然,对一些留学生而言,每年花数万美元来没读大学已经负担够重,还要遭受这种观念冲突的折磨,太不明智。对于他们来说,选择美国教育主要为前程考虑。

一名来到美国的上海籍女生就表示,她申请就读美国大学就是因为自己“够格”,同时“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虽然她抱怨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时有悖事实,太过主观,属于“在不必要的细节上纠缠”,然而当谈起他在美国的好工作时(一家咨询公司的老板助理),她面露笑容,因为她认为“在中国不靠关系几乎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工作。”

中国留学生的自觉沉默:不能跨越的红线

一些敏感事件能在国内引发热议,而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却经常保持诡异的沉默。 “我们不应该谈论这件事,我们应该专注于学习,做我们能做的事,实践能证明一切。”这名美国留学生的心态想必说出了不少人的态度。中国80后青年通常有种自省的习惯,这有时让人感到沮丧和迷茫。23岁的中国年轻作家蒋方舟曾这样对媒体说,“中国人不敢背离社会传统,哪怕距离跨越红线还有十万八千里,他也不敢向红线方向跨出一步。” 中国留学生的沉默,在很多情况下被美国人认为是政治冷淡,但事实当然不是如此。有时,中国留学生不同群体间也会因政治观点的不一,而闹得不可开交。在2008年乌鲁木齐事件之后,一名藏族留学生的“藏独”口号就引起了一些汉族留学生的不满和争吵。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二儿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7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