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上浙大的同学,已是今年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若还能拿到代表浙大竺可桢学院选拔“入场券”,则可称得上是“学霸中的战斗机”了。为了能够进入学院,学生们要完成16到17页的综合能力测试卷,其中不乏“番茄炒蛋怎么做”,“干面条和湿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之类的被学生和网友称为“奇葩”的题目。
(8月17日《今日早报》)
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分别需要怎样的火候?只要平时学会生活观察加上稍具科学判断能力的人,恐怕都不会被难倒。可就是这样一道“大妈都会做”的题,却偏偏考蒙了一群牛气的浙大学霸。
什么原因致使学霸失利于连“大妈都会做”的题?主要原因首先在于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和使用有失偏颇,一些学生从小就完全疏离了日常生活体验,而且几乎远离了所有劳动。
当下,信息爆炸造就的无所不知加上网络游戏的“长驱直入”,人们在上网时自由支配个体行为,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在网络上得到宣泄,随之减少了对日常生活的接触。
面对这道难倒很多大学生的“大妈题”,很多高考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开始反思:自己如果在平时多帮家里做点饭,何至于答不出这道题呢?一方面,对迈进大学的新生来说,这样的“大妈题”等于是在帮助他们“补课”,补回小学和高中时代所欠缺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还没有迈进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大妈题”会产生一种倒逼的作用,如果他们想迈进更好的大学,那么就不能死啃书本知识,还必须得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实际上,随着高校扩招、生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进入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而很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上一所普通的大学,而是要进入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是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就越高,不妨对大学生多考点“大妈题”,促使他们在学习之余有意识地培养综合素质,成为高分高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