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最丑校服”最大问题是“丑”成一个样
校服是个复杂的问题,但在中国,却被极大地简单化了。当下,一说起校服,各色人等,脑海中浮现的无一不是肥大宽松的运动服样式。中学、小学,公办、私立,很少有学校能幸免于此。全国一盘棋,至少在校服问题上,已经做到了极致。有人甚至戏言:中国校服之丑,冠绝全球。
但一旦将目光超越国情,历史地看,世界地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校服的制式、功能、意义,乃至校服应该不应该存在,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些争议背后,是教育理念的分歧。只有思考了教育是干什么的,才会思考校服是干什么的,校服该如何为教育服务。教育理念的多样性,造成了校服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说某种教育理念是错误的。多样性的教育理念造就多样性的人才,正好符合社会多元的需求。校服同样如此,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校服是“错误”的,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正如Beyond唱的那样: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由此看来,“咱们这儿”的校服,问题不是像英国学生所说的那样如同“穿了个降落伞”,过于宽松或者是丑陋了,而是其惊人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在教育理念上,中国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多样性的存在,而是单一的“应试应试应试”。即便是有些想法的教育工作者,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在实践中,也会是一个坚定的应试主义者。笔者曾听过一个教育行政官员的报告,他慷慨陈词,痛斥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颇给人以开明的感觉。但事后跟他属下的教师交换看法,却得知此人在工作中对下属学校和教师还有另外一句名言:没有分数,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其精分程度,令人咂舌。
应试教育就是这样一把锋利的大刀,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上的无限可能性砍伐殆尽,只剩下应试的机能。校服,在这里就有极为强烈的象征意义。中国的校服,本质上是为应试教育量身打造的。虽然校服差不多都是运动服略加变形,但并不是鼓励学生运动(体育特长生除外)。除了基本的遮身弊体、挡风御寒的功能之外,校服几乎把作为服装的其他所有功能都去除了,比如审美的、情感的、仪态的、形象的以及应景的,因为这些功能跟应试教育无关,甚至有可能成为应试教育的负面因素。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也不像很多人批评的那么不堪,也有其优势所在。正如其他教育理念,有长处,也有短处一样。问题的可怕之处在于,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几乎无其他教育理念的立足之地。每个家长和孩子都无从选择,如同他们无法选择校服。(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来源: 羊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