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全球变暖将给中国带来好处,在增加北方干旱地区降雨的同时减少南方炎热地区的洪涝灾害。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说,如果全球变暖现象持续下去,地球的热赤道将北移,使得东亚季风雨带从中国南方向北方推进。
热赤道是指每一条子午线上年均气温最高的一系列地点组成的一条环绕地球的连线。
专家预测,假如这样的气候变化发生在中国,从西部青海省流至东部沿海山东省进入渤海的黄河两岸将重新出现竹林。
此外,水稻种植区很可能会扩大至中国北方干旱地区的长城一带,而常年缺水的北京将不再需要从南方调水。
在权威研究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中,由杨石岭教授领衔的科学家团队说,这一根本性变化将“很快出现”在中国。
杨石岭任职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团队在报告的结论中说,中国北方将“最终随着全球持续变暖而变得湿润”。
报道称,支持其说法的证据深埋在黄土高原之下。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研究团队对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之后的C4植被(光合作用初级产物为四碳化合物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季风带向北推进了多达300公里。
科学家预测,随着地球再次升温,未来将会重现这一趋势。不过这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他们说,如果全球升温持续下去,困扰中国北方地区的干旱气候将因为降水的增多而得到缓解。
报道称,这一新发现对全球变暖将加剧该地区缺水问题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近几十年来,亚洲季风雨带逐渐南移。由于恰逢全球气温升高,中国主流科学界担心,目前中国每年出现的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现象正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之一。
此类担心帮助中国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赢得了支持。这两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分别是为了抗击洪涝灾害和解决缺水问题。
报道称,然而,与包括西部新疆省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其他地区一样,北京近年来的降雨量却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科学家还发现,由于草原和树林面积的扩大,新疆和内蒙古的沙漠面积在缩小。
据一位了解杨石岭研究工作的地球科学家说,这一新发现为帮助人们了解气候变化对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这位甘肃省兰州大学的研究员说:“从长期来看,也就是从每数千年就会重复的规律来看,他们的说法似乎是可信的。”他说:“但中国北方在今后几十年是否会变得湿润仍有待讨论。过去几十年的观测数据似乎与他们的说法相矛盾。我们看到中国北方以与全球变暖相同——或更快——的速度变得干燥。”
他说,这一最新发现不应被当作借口来逃避当前缓解全球变暖负面影响的努力。
专家称,虽然旱涝灾害是中国科学家和中国政府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问题同样需要全球采取一致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