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56|回复: 0

小酒杯折射中国法与情博弈变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9 1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辛林霞、邹大鹏


要是在以前,武国庆和朋友的饭桌上已经满是空酒瓶了。现在,少了酒的助兴,饭桌上的气氛似乎有些冷清,但没人再像以前那样相互劝酒,因为饭后要各自开车回家。“醉驾入刑”实施数日,震慑效应开始显现。

“过去总觉得喝酒开车合情不合理,但没啥大不了。最近,和朋友在电视上看到对醉驾的处罚,太震惊了,因为醉驾被警察抓进去,谁还敢再喝?以前不喝酒觉得不够朋友,现在谁要劝酒可真是不够朋友了。”在中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生活的武国庆说。

备受关注的“醉驾入刑”5月1日起开始施行,经过修改的法律对酒驾行为做出了更加严厉的惩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习惯饮酒驾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热闹场景在中国饭馆很常见,酒桌上谈生意、交朋友、促感情是多年不变的传统,而由此衍生的劝酒词、行酒令更是花样繁多。喝酒多的人会被竖起大拇指,认为“有诚意”“豪爽”,在中国北方,喝酒之风更盛,酒已与社交、庆祝、工作密不可分。一些单位甚至把“能不能喝”“酒量大小”等当成招聘人员时的隐性考量指标。

然而,随着私人轿车数量的激增,中国正加速进入汽车时代,近些年,醉酒驾车带来的恶性交通事故为人诟病。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2009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公安部门整治“酒驾”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查处酒后驾驶案件31.3万起,其中醉酒驾驶4.2万起。2006年至2010年,每年有3500余人因酒后驾驶肇事死亡,9000余人受伤。

一些醉驾者在肇事后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与嚣张的气焰更刺痛了社会神经。

小酒杯带来的大问题让中国政府和民众不得不重视起来。“醉驾入刑是对公民基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有必要通过立法对这种有重大危险的行为进行防范。”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说。

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中国的“法与情”“法与传统习俗”博弈正在发生变化。随着违法成本的增加,加上公众对健康和安全的考虑,驾驶员对酒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更多人借口开车推掉送到面前的酒杯。

中国一些大型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醉驾入刑”得到了绝大多数网民的支持,各地“醉驾入刑首案”的报道也让一些“饮君子”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哈尔滨有12年酒店经营经验的曹可心说:“几年前还经常有客人手拿车钥匙、脚踩啤酒箱开怀畅饮,根本不管那么多。最近一两年饭店里饮酒失态的行为少多了,尤其是新法规施行以后,开车的人一般不敢喝酒,喝了酒大多打车回去。”

经营“代驾”公司的康德辉也见证了这种变化。“以前想跟酒店合作推广‘代驾’,对方不理不睬,现在酒店主动找我们合作,因为越来越多前往用餐的客人询问酒店是否有代驾服务。”康德辉说,6年前朋友在哈尔滨曾开过“代驾”公司,但当时没有多少需求,不久就关门了。今年自己重新投资后生意异常火爆,尤其是“醉驾入刑”后,生意由过去的每天2、3单变成了10多单。

不过,即使是在强大的震慑效应下,一些酒驾者“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传统饮酒习俗,难以在数日内彻底改变,各类醉驾案仍不时见诸报端。

对此,赵秉志说,制度改进引导着观念变化,随着法律的施行,人们的行为会逐渐得到规范。必须重视的是,法律在施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法,才能起到警戒作用。(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8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