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承载反腐新期待
如果电商促销中的价格欺诈行为不能得到根本治理,那么劣币驱逐良币就会畅行无阻,最终导致电商的整个生态沙漠化,只能靠低价、低端产品维持表面繁荣,而无法向上拓展。
国家发改委29日发布《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报告指出,大部分促销商品都趋向接近2015年最低价,但在750多万件促销商品中,仍有过半比例的产品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部分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
这份信用评价报告首次给出了“双十一”促销商品价格虚降的全貌。自2008年开始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最大节日,奠定了线上消费的优势地位。但是,许多消费者也发现,不少促销商品打出的低价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一口陷阱。先涨后降、假降真涨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也引发了不少纠纷。发改委的这份报告使人们得以窥见,“双十一”中的价格泡沫、价格欺诈现象有多么严重。
为什么在“双十一”中这类现象尤为突出?一方面,是与电商领域的低水平竞争有关。尽管电商行业竞争充分发展迅速,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如同当年的彩电大战一样,迄今为止,电商之间只会打价格战,而“双十一”就是不同电商年度决战的主战场。为了保证自己的平台竞争优势,许多电商强令店家必须降价才能获得“双十一”促销活动的权利,这迫使店家不得不采取先涨后降的方式平衡盈亏,被动进行价格欺诈,有的店家甚至不得不通过销售假货赚取利润;另一方面,网络销售监管成本较大,监管不力也为那些主动进行价格欺诈、主动销售假货的不良店家预留了空间。
如果电商促销中的价格欺诈行为不能得到根本治理,那么劣币驱逐良币就会畅行无阻,最终导致电商的整个生态沙漠化,只能靠低价、低端产品维持表面繁荣,而无法向上拓展。对此,从监管部门、电商到守信店家都必须保持警觉。治理价格欺诈是价格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面对“双十一”大面积的价格欺诈现象,价格监管部门有必要介入调查,以保证消费者利益不被肆意侵犯。过去,人们总是担心,监管部门过度管理互联网商业,有可能引入过多的行政监管,将这一行业管死。这种担忧虽然不无道理,但必须看到,对于价格违法监管不等于行政之手伸得过长,线上线下监管力度的不统一,同样会导致市场环境的不公平。监管部门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而电商也需要在杜绝价格违法上更多投入。电商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净能力,不能将市场净化完全视作政府职责。该承担的平台责任承担起来,在规则上赋予消费者更大的话语权,改迷恋价格之争为注重商业文明之争,电商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驱动力。
“双十一”不能靠价格泡沫维持繁荣。在互联网经济被寄托了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极大期望的背景下,价格欺诈肆虐、假货畅销无阻,影响的不仅是电商领域。各方有必要联合起来向价格欺诈说不。这既是维护电商环境的需要,也是维护中国市场信用的需要。
来源: 京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