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7|回复: 0

别让丑行成为“丑人”的通行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 18: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让丑行成为“丑人”的通行证

 别让丑行成为“丑人”的通行证



  上月初,一段“地铁凤爪女”的视频风靡网络,就在人们以为要就此画上句号时,又有“凤爪女”的新闻出现了。2月1日,有网友爆料在上海地铁12号线上闻到一股麻辣烫的味道。顺着味道找过去,发现居然是2016年第一个网红“凤爪女”。(相关报道见A9版)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相对于很多人讶异于“凤瓜女”成为“麻辣女”,我倒认为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而且“麻辣烫”很可能不会是“凤爪女”的终极版。

  哲人说过,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二次以笑剧出现。其实由悲转笑,不会自动实现,而是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有没有自觉的反思,二是如果没有的话,有没有一种力量倒逼转变。倘若没有,那么悲剧将会循环反复,不停地以新的形式“无穷尽也”。“凤爪女”就是这样,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一种纠偏的力量,存在实实在在修复的可能。

  有人可能会说,当“凤爪女”新闻刚出时,舆论不是一阵谴责声吗?是的,当时舆论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对是非的明晰与坚持,传递的正义力量,至今让人荡气回肠。不要小视这种道德的力量,只是正如人们熟悉的“防君子不防小人”,道德的力量往往只对有道德的人,或者在乎道德的人有用。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或者不在乎道德,就不会在乎舆论的谴责。假使从谴责中受益,更会创造机会丢人现眼。

  当我们讲“凤爪女”时,其实这代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频频发生的“找骂的炒作”。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对于有些人来说,更是一个“不怕出丑,只怕无名”的时代。在有些人看来,只要有了名气,也就有了一切。事实也证明了,在扭曲的消费观和市场观面前,有时注意力和影响力之间是等号的关系。拿“凤爪女”来说,就在被骂得最厉害之际,有消息传出她出现在了某公司年会上,而且曝光后身价大涨,邀约不断。凤爪成为“凤爪女”的通行证,这不就是从谴责中受益,从出丑中得利吗?

  有着这样的亲身经历,“凤爪女”对于当初的行为会有怎样的认识,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地铁凤爪女”刚出现之际,有人怀疑是精心策划。从“凤爪女”变为“麻辣女”,更是带来了策划的联想。人们最担心的不是“凤爪女”的道德问题,毕竟一颗老鼠屎再坏也终究有限,人们真正忧虑的是“凤爪女”作为一种符号,映射着社会制衡力量的缺失,而本该与道德相映的市场,不仅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制造和助长了道德“劣淘汰效应”。

  对于这样的事件,舆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正气淋漓,不吐不快;另一方面,自己每一次正义的谴责都是对当事人的变相宣传,都在无形中扩大着当事人的影响力。联想到有关方面对一些问题明星的封杀,对这些浑身散发臭气的“网红”,是否也应该出台限制手段?当然,在其背后是“坏市场”起作用。人们很想问一声,当初邀请“凤爪女”出席年会的是什么企业?这家企业到底有没有基本的价值观、是非观?对于一些企业的“逐臭行为”,有没有一种约束力量?

  只要有人“丑中得利”,就会有人“接踵炫丑”。关注“丑人多作怪”,更应该关注作怪的机会是谁提供的。只要背后土壤依在,必然会有更多的“凤爪女”出现。从“凤爪女”本身而言,也会不以为丑,丑上加丑,还会有新的丑态出现。纠偏的关键就在于,别让凤爪成为“凤爪女”的通行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