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6|回复: 0

地名是一张法治与文化的名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4 0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名是一张法治与文化的名片 [

 地名是一张法治与文化的名片 [



  核心提示: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3月23日《新京报》)。

  规范地名必须违法必究

  □ 史洪举

  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国务院早在1986年就出台了《地名管理条例》,其中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遗憾的是,正是其后三十多年间,乱改地名现象不断发生,甚至出现了贪大、媚洋、求怪等现象。其背后,则是惩戒乏力,追责不力,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沦为乱改地名的帮凶或主导者。

  地名的更改与否,改成什么地名,本应遵循一定程序,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尊重历史文化因素。但现实中,却很少有规范更改地名的情况,一个地方的名称多是由时任主政者根据喜好乃至风水而随意更改,既不征求民意,更不尊重历史传统,只要征得了上级同意,便可改名换姓。一些小区或楼盘的名称,更是取决于开发商个人喜好,只要开发商喜欢,只要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无论什么名称,都可为我所用。

  据此,《地名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实际上被绑架,甚至沦为一纸空文。其原因在于,有禁止随意更名的规定,有禁止更改为外国地名的规定,却无相应的违法后果,以致于违法必究成为空话。民政部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虽然有“对擅自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规范地名的单位和个人,应发送违章使用地名通知书,限期纠正;对逾期不改或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者,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的罚则,但到底该如何处罚,却无明确标准,且民政部门对此无执法权限。

  在地方权力体系中,其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假使政府决策者希望更名,民政部门不仅无力阻挡,反倒会成为帮凶。假使小区或楼盘在开发商主导下胡乱命名,民政部门不像住建或国土等部门那样能对其形成约束,遑论作出处罚。一方面是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是更名后能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自然肆意更名或命名奇葩的现象层出不穷。

  规范地名使用,不妨实行分类管理。对行政区划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公共场所名称或涉及公共利益的区域命名,进行严格的程序约束,如设置公开征求民意,听证,专家论证等前置程序,提高更名门槛。同时对违规的主导者、决策者给予行政处分,让其更名不成反误仕途。对住宅区、楼盘等商业化命名,则应在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可借鉴广告法的规定,从维护传统文化和公序良俗出发,设置相应的禁用词汇,对违规者给予高额行政处罚。只有和个人切身利益挂钩,才能让人真正重视地名文化,而非在畸形政绩观和浅薄文化观中产生肆意命名的冲动。

  权力美学下的奇葩地名

  □ 毛建国

  说起“大洋怪”,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建筑。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极大地拉低了城市的颜值。令人欣慰的是,上个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等现状,提出了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如同“大洋怪”建筑一样,“大洋怪”地名同样拉低了城市的颜值。“有名,万物之母”。古人对于地名是十分看重的,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能都是轻的。我们也的确看到,古人留下来的很多地名,有历史有文化有精神。正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感慨的,“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看看现在一些地名,简直不堪卒读。

  中国城市化一大问题,就是高度雷同。有千篇一律的城市,更有千篇一律的地名。到很多城市,都能见到“曼哈顿”“威尼斯”等地名。这样的洋地名,与本地历史文化生态有何关系?显现的只能是庸俗流行主义。全国皆是“新村路”,到处都有“开发道”,有城市把名山大川汇总起来,然后按顺序起黄山、泰山、长江、黄河……看不到一点技术含量。而像有些地方,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起来,然后起一个名字叫“土八路”……类似稀奇古怪的地名,除了决策拍脑袋,其他人都摸不着脑袋。

  “大洋怪”建筑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权力意志的结果。根据有关规定,无论是命名还是更名,都是很严肃的事,都需要经过一定程序,征求群众意见。可在现实中,一些地名却是个别人说了算,即便垂询民意,也仅仅是走过场。如果权力本身具有文化底蕴,情况还好一点。可在事实上,很多权力既不懂文化,也不尊重文化,在他们看来,“地名经济学”“地名政治学”“地名风水学”远远比“地名文化学”更有意义。正如朱大可所讲,“没有受过美学教育的权力,竟然是最重的砝码,它超越了美学,成为浮华世界的主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认同也是最大的认同。即便在消费主义时代,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也是一座让人看不起的城市,还是一座不会被人看好的城市。作为城市的符号,地名同样应该具有文化范儿。在这方面,古人有着很好的榜样。拿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每座城市都有一些特别好听、特别有文化、特别让人自豪的地名。事实证明,一个有文化的地名,能够让人闻风相悦;而一个没文化的地名,则让人拒而远之,不屑一顾。

  “大洋怪”地名同样出自权力美学。因此,纠正地名中出现的“大、洋、怪、重”等现象,必须去除“权力意志”,要让文化说了算。有必要指出,城市地名当有文化范儿,不是说命名、改名就是几个文化人的事。这里关键还是多方征求意见,多听听不同人士的意见,让命名的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的过程,最终找到最大公约数。
来源: 法制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3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