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假大学:年年曝光年年有
社会治理应善借“民间之力”,动员、调动这些积极因素,以公权力应有的站位、补位,来最大化地释放这些公益组织能量。
距高考还有半个月,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新华社5月22日刊发报道,探讨“4年曝光400多所,虚假大学为何年年打年年有”。
打击虚假大学,相关部门不能说没做工作,在公布正规学校名单等方面,也作了一定努力,但从这几年的报道来看,虚假大学问题颇有点割韭菜的感觉,曝光一茬又冒出一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民间机构,网友能不断提供线索,网站能组织专家团队历经2个月调查取证,最终确定曝光73所虚假大学,这份努力非常不容易。尤其考虑到其“民间”性质,这份努力体现出公益担当的色彩,更值得尊重。管理部门应该借助这股民间能量,及时地跟进,快速地打击,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但是,“上大学网”负责人表示,几年来公布了这么多批次共400多家虚假大学,“没有相关监管部门和我们联系过”——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充分暴露了一些管理部门的轻视与傲慢。只要没有直接的责任指向自己,就不愿意认真监管;一个小小的民间机构网站,影响再大也枉然。这难道不正是虚假大学肆无忌惮、年年登场的深层次原因吗?表面上看,此问题牵扯到公安、教育、工商等多个方面多个部门,到底归谁管各部门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但网络时代的犯罪,往往都是这种立体交叉式的,需要足够的管理智慧,整合治理打击的力量,以提升造假诈骗的犯罪成本。如果,被假冒的学校说起来很无奈,具体的教育基层部门说起来很无奈,被骗的家长学生说起来很无奈……大家都无奈,问题就无解吗?
治理要寻求突破的痛点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民间机构所做的事已经逐渐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比如,这种专门曝光虚假大学的服务网站,再比如,某些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给电影电视剧做年龄分级……我们姑且不论它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精确度是不是足够高,这份带有普遍公益价值的努力应该及时得到管理层的积极回应。规避负面的因素,弘扬正能量,是社会治理应有的智慧。社会治理应善借“民间之力”,动员、调动这些积极因素,以公权力应有的站位、补位,来最大化地释放这些公益组织能量。
官方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不是各走各的道,“井水不犯河水”。人家已经连续4年曝光400所虚假大学了,相关管理部门却没有去联系一下、沟通一下,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治理模式,白白降低了这些民间公益性努力的社会价值。政府部门权力再大,凭一己之力能够做好的事儿终究有限。当这种权力学会撬动不同的社会资源,让它们充分参与社会治理过程,释放服务与管理能量,才能有更有效更广阔的治理空间。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