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严金融监管风暴来临 一行三会已全面出手
在经过一季度创纪录的信贷投放后,随着权威人士5月9日第三度在《人民日报》发声谈中国经济并进一步明确“高杠杆带来高风险”后,严打各类的金融投机、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监管之风已经悄然在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形成。
最能明显感受到的就是,4月中下旬一场由国务院决策部署、十余个部委共同行动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大幕。在总计七个分项整治子方案中,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开启专项整治计划。
在传统金融领域,各监管部门同样开始了规范。
其一是央行和银监会联手规范票据业务;其二是证监会规范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规范基金子公司的资管业务;其三是保监会全面规范通道类业务,并基本叫停了短期人身险等产品;其四是银监会已开始全面摸底表外业务情况,排查重点是新兴表外业务和表内资产表外化等风险。
“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权威人士如是说。
互联网金融:声势浩大,中央牵头整治
一面是行业的迅猛发展,一面是以P2P倒闭潮为代表风险正在爆发,互联网金融俨然成为这一轮金融监管的风口:一方面央行、银监会、支付清算协会、证监会等牵头组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并在3月正式挂牌,另一方面,国务院牵头十部委联合出手开始对各个分支领域进行了专项整治。
在这项“谁家孩子谁抱走”的专项整治中,重点涉及了网络投资理财、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广告治理等相关业务。
按照相关子方案,P2P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及不得发放贷款;股权众筹平台不得自筹,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未经批准不得从事资产管理、债权或股权转让、高风险证券市场配资等金融业务;房地产企业及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等等。
几乎同时,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开始建立统计制度,根据要求,所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进行年度、季度、月度的总计6项汇报。
央行再定调货币政策:别指望过度宽松
在经历过一季度天量投放、4月信贷数据突然超预期萎缩后,央行借着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之笔,定调了货币政策。
相比2015年两次降准、两次降息、还有3次“双降”,进入2016年,央行在货币政策上谨慎了不少,仅仅降准一次。而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市场上对放松货币政策的声音一致不断。
不过,在5月26日第一财经发布的《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中,负责撰写每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并指出为稳定市场被动注入流动性属无奈之举,但也没更好办法。
有分析认为,这一表态意味着央行后期货币政策将真正的转向稳健,政策指向也更偏向为改革服务,为去杠杆去产能服务。
随后,央行副行长陈雨露5月29日在“2016第五届金融街论坛”上的演讲,进一步给期望货币政策大放水的人泼了冷水。
“与比较快的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并存的是,在社会层面还是在不断的发出要求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呼声。”陈雨露说。
陈雨露指出,货币供给和人民币贷款的增速都高于名义GDP的增速。同时,2008年以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增长迅速,到2015年末已经达到了160%左右的高水平。
央行银监会联手:严查首付贷、票据
除了定调货币政策,央行还与银监会联手对今年以来大案频发的票据市场展开了联合整治,同时,各地央行与银监会的分支机构还携手,开始打击“首付贷”这种为楼市加杠杆的行为。
今年以来,票据市场爆发了多起案件,目前披露的已包括农业银行39亿元票据案、中信银行9.69亿票据案以及天津银行7.86亿票据案等。
同时,有多少票据资金违规进了股市,也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因此,监管部门也将整顿票据市场作为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
今年4月底,央行、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126号文),今年1月,银监会曾下发《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通知》。
在监察风暴下,展开自查的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提高贴现要求、严控贴现规模,个别与此前票据案相关的银行暂停了票据业务。
为了从根本上整顿票据市场,央行还力推电子票据,并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取消现行的纸质汇票,通过电子汇票网上清算系统降低票据业务和资金清算当中的风险。
此外,面对高房价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全国“两会”期间央行高层明确,房地产中介自办金融业务未取得资质属违法后,包括深圳、上海、江苏等省市的央行和银监会分支机构开始联手行动整治“首付贷”。
央行和银监会叫停首付贷的举动,也与权威人士的表态不谋而合: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三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影子银行、通道类业务是重点
除了联手行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还在各自分管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监管行动。
证监会
资本市场方面,监管审核企业首发速度放缓,5月16日至5月20日的一周,证监会审核的4家企业首发申请中,3家未获通过。5月30日,媒体报道称,有小规模的企业因为利润问题被劝退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申报并撤下材料。
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监管部门首次说明了并购重组监管政策的最新五大方向,包括优质并购重组申请豁免;规定借壳上市与首发等同审查等。
此外,针对基金子公司偏离本业,大量开展“通道业务”,产品结构相互嵌套,盲目拓展高风险业务等风险隐患,证监会在5月下发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两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拟对基金子公司设立门槛并予以净资本约束。
对于私募基金,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最新表态是,正推进七项措施促进私募基金健康规范发展。
保监会
保监会目前已先后下发了《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及《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第3号),希望有效防范银行存款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领域的主要风险和问题,比如股票投资领域的资产配置风险、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风险等问题。
此外,为强化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监管力度,守住风险底线,保监会今年3月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3月21日起,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应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产品在3年内按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50%以内。
最新的动态是,保监会6月1日下发通知要求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业务,清理期间,保险资管公司将暂停新增办理通道类业务,该业务规模可能1万亿元左右。
银监会
在对银行和信托的监管上,银监会也不含糊。
5月13日,银监会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只能代销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不得代销该范围以外的机构发行的产品。
五月中旬,银监会向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此举主要是针对近期委外资金加杠杆入债市,虽然规模不大,但防风险于未然。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债市利益输送问题出现。
在此之前,银监会已经对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委外资金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银行委外资金加杠杆进入股市的真实情况。
此前的3月18日,银监会向各银监局下发《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信托公司按“穿透”原则识别信托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和底层资产,不得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理财机构向不特定客户或非合格投资者进行信托产品推介。
最新的动态是,银监会在全面摸底各行业贷款情况的同时,对新兴的表外风险和表内资产表外表外风险开始排查。
路透报道称,包括上海、广东等多地监管部门近日要求辖内银行自查新兴表外业务和表内资产表外化等风险。
报道援引上海银监局关于开展新兴表外业务风险自查通知称,是次自查要求具体查截至今年4月底有业务余额的表外类信贷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金融衍生品类)的授信占用和使用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有理财资金运作权限的机构,还被要求报截至4月末拥有自主投资权限的表外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规模以及为全行表外理财提供非标资产余额。
来源: 澎湃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