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3|回复: 0

以房养老缘何经营惨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5 19: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房养老缘何经营惨淡

 以房养老缘何经营惨淡


  “以房养老”有个必要前提,就是每一代人在工作之后,都能较轻松地买到自己的住房。住房体现的仅是其“居住”价值,而不是可以投资获取暴利的资本。如此,在房子上才不会产生过多经济纠葛,老年人才敢随心所欲处置房产。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推出为期两年(2014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的“以房养老”试点。但是, 今年5月,有媒体盘点后发现,总共只有78人59户投保,而办完所有流程的则更少。数据显示,自以房养老试点之日起到今年5月20日,北京18人12户投保,上海13人11户投保,广州14人11户投保,武汉2人1户投保。全国四地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户。对此,媒体给出了“应者寥寥”、“惨淡收官”的评断。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坊间俗称“倒按揭”。这项保险产品的设想一经提出,笔者就觉得在中国恐怕悬。因为对于中国城市中的普通居民家庭而言,一套住房,不管“户主”写的是谁,实质上就是全家人共有的最大的一笔财产。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差不多都有二、三个子女,一般都会紧盯不放。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太可能为了自己养老,就把房子抵押出去换取生活费用。现在的电视节目喜欢调解家庭纠纷,一家几代人为着房产闹得不可开交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专家评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素质不高,你看发达国家的倒按揭不是办得红红火火。“素质”这顶帽子,可不能满天飞。将心比心,老人很自然地都会想到,自己身后房子归保险公司了,孩子们住哪里?所以,倒按揭这件事,有个必要的前提,可以说是社会前提,这就是每一代人在工作之后,都能比较轻松地买到自己合适的住房。这样的话,住房体现的仅仅是“居住”这一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可以投资获取暴利的资本。如此,老一代和下一代,在房子上就不会有更多的经济纠葛,老年人也就能随心所欲地处置自己的房产。以此为前提,倒按揭才能够接上地气。

  当时,对于倒按揭的方案,还是有一些官员和专家为其“据理力争”的。为了不卷入无休止的无谓争论,退一步说事,我也曾指出这个方案也许是“小众”的,可以交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处置,政府不必介入和干预就是。然而,说实话,如今这样的“应者寥寥”的结局,笔者也没有想到。

  平心而论,造成今天这样的结局,应该还有第二股力量在起作用。这就是在房地产前景十分不明朗的背景下,保险公司自己也没有去积极推展这项业务。记得有一次在上海参加一个媒体举行的座谈会,会上我曾经问一个美国专家,虽然说美国倒按揭很受欢迎,但是在“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这项业务还会大发展吗?美国专家也乐了,很肯定地回答:“当然不会”。

  回来后,便写了一篇文章,主要的内容就是讲,倒按揭的最大风险很有可能是在保险公司。因为倒按揭的发展,还要有另一个前提,可以说是经济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住房市场。当时想到,中国老人的一套房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空中楼阁,下面的地皮是与房子不相干的。至于房产,房本上的户主完全拥有的时间也只有50-70年。老人的房子恐怕不会是新买来就抵押出去,大多已经住了十年八年。往后数,更是住一年少一年。这笔账到底怎么算?同时,房地产圈内人士有个说法,中国城市中的普通住房,也就能住30年。若是,按倒按揭设计者的说法,老年人60岁把房子抵押出去,自己还在那里住。那即使到85岁去世,也得再住上25年。那到时候,保险公司拿着那个破房子,还值几何?

  再接下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种种危象,二、三线城市有的已经为“清库存”而苦恼了。虽然一线城市房价也还时不时地往上蹿一蹿,但恐怕已经很少有人坚信城市住房只涨不落的神话了。后面的分析恐怕不用再细说……你懂的。

  回顾这个尚未长成便夭折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其实有两点教训是应该记取的:其一,一项政策,无论是社会政策还是经济政策,有两个方面是必须统筹考虑的,这就是经济理性与人文关怀。必须在两者中取一个平衡点,而我们现在有些政策有点偏爱经济理性,忽视或者无视人文关怀,其结果反倒是失去了理性。其二,社会领域的事情有社会发展自身的规律,譬如养老,譬如住房。什么事情都只看重经济利益,而且表现为一种偏执的线性思维,这样办事,恐怕大多会办砸。
来源: 新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