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你的时装周 你来我的朋友圈
纽约、伦敦、米兰和巴黎的时装周暂且可以不说,对于国内的时装编辑来说,每年的中国时装周和上海时装周也都是大家忙不迭的时候。品牌大小活动不断,秀场也不能不去。但是在走进秀场的人当中,除了永远不缺席的艺人明星、客户、编辑和时装爱好者之外,越来越能够看到许多普通民众的身影。
而在另一个大家自娱自乐的地方——微信,朋友圈什么都有的同时,也发现平日里除了获取资讯,更多是打发无聊或者填满零碎时间的公众微信号里突然多了不少奢侈品牌的Logo,和已经有点式微的微博一样,许多品牌现在不仅会告诉你他们的店铺和官网在哪里,更多时候还会希望你多关注他们的微博和微信,或者Ins。甚至有Prada这样的,并没有官方微博账号,但是就这么暗自筹备着,把微信号给开了。所以,这两件事儿说的其实就是一个理儿,“我去你的时装周,你来我的朋友圈”图的是乐呵热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信息的无缝连接和及时送达,这在“时尚”这门“高深”的泛艺术领域中也同样适用。
或许是黄牛们超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让最初一批普通观众走进了神秘的秀场。但是更庞大,以及更有官方支撑力的就是来自于品牌等机构在社交网络上派发的邀请函。比如十月结束的上海时装周,前有“上海时装周”的微博和微信通过自己的官方渠道赠予普通市民多场时装秀及相关活动的邀请函,后有各大品牌也在社交网络平台赠票,几百人的秀场少则十张,多则几十张的门票都是为那些对时装、对秀场以及对品牌感到好奇和欣喜的观众准备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以先到先得,以及抢票的方式获得,所以在职业和背景介绍上基本都不做要求,因此开秀前的等待和真正见到走秀的激动就成为了朋友圈里的又一大热潮,在背板前自拍,在秀场上拍照,拍下自己和秀票的合影是人们认识时装,了解时装的又一个产业链的过程,对于相当一部分观众来说,新鲜和好玩是第一位的,那些希望今后能够进入这一行,因此用各种方法获得秀票的“准编辑”、“准时装人”与他们的心态还不尽相同。那么究竟为什么,在最近几季、最近几年的中国的时装周上有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坐席呢。
这对于品牌来说,无疑是增加潜在客户的做法。国内的时装周毕竟还不像国外的已经形成系统的时装品牌的秀场一样,专业针对性强,许多秀都做得小而精致,许多专业人士都不一定能够进入,何谈普通人。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市场来说,时装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还有这许多空间和许多可能,艺术性上还有待加强,商业度上自然也要同样提升。同样以2015春夏的上海时装周为例,参加办秀的许多品牌都是年轻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他们和成熟的商业化品牌和经典的奢侈品牌相比,宣传的管道不够多也不够全面,而通过在现在每个人都无法忽视的社交网络上赠票或者领取邀请函的模式,其一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知名度,看过秀的民众再在自己的微博、朋友圈一“炫耀”,最起码品牌名称或者基本的信息就能在一定范围内被知晓。其二就是在这样一个“广撒网”的基础上,就能够挖掘出一些对这些品牌有兴趣,或者对品牌从内到外的价值体系和服装本身认同的潜在消费者,那么网络上一搜索,再确认,有可能时装周之后去到实体店或者网络店铺购物的就是那些看过秀的观众以及他们的朋友。所以,包括在“栋梁”的社交媒体上也在时装周开始前期就已经向普通观众抛出了“来免费看秀”的邀请。所以,也才会看到在“黄牛”的通力合作下,上一季的上官喆,这一季的王海震的秀都是挤满了人,其中还是有一小部分普通观众的。比重虽小,但是品牌也是逐渐关注起了这样一个能够加入到活动中来的普通群体。
品牌希望借由邀请看秀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增加客源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样一个方式可能发生的一个反向的结果,那就是普通观众都对你的秀不满意。倘若如此,不仅没了潜在客源,还会直接阻隔了潜在客户的发展。因为对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愈发想要追求生活品质的那一部分人来说,倘若看了秀却不买账,反倒坏了事情。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原因是提醒一些新兴的时装品牌,但凡决定办一场秀,做一个活动,那么衣服本身的品质和系列感就要得到足够的保证,秀场各个环节的设置和安排也必须要到位。因为既然现在每场秀几乎都会有普通观众来欣赏,那么一场秀的意义就不简单是让大客户下单,让编辑发稿,让熟人见面,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一场二十分钟秀的时间,让那些坐在秀场三四排的观众停止交流,不乱走动,而是真正被这样的一个形式,被这样的一场关于时装的活动所吸引,获得口碑和商业的双倍成功。
2011年,在微博上,Chanel、Dior、Gucci和Burberry等人尽皆知的奢侈品品牌落户,开始了或与微博用户偶尔调侃,或高冷地不断更新新品、新活动的图片,或及时po出自己衣服与明星艺人、商界名流等大V的“合作”。总之,官方发出的微博方式不一而足,重点还是一样,认识、了解以及认同。而在社交媒体的后起之秀,也是更加方便沟通和传播的微信上,各大品牌的涉足都要稍晚一些,就和在天猫开旗舰店一样,都是做了一些功课才下的决定。毕竟,无论是品牌自身,还是看热闹的民众,都在衡量和比较着“Low不Low”的问题。在这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迈出一大步的可以说就是Burberry。在天猫人家有旗舰店,在微信也有多个子栏目,虽不是每天更新,但是和品牌的许多推广动作都保持高度一致。时装周时,都是及时发布秀场照片、嘉宾图片及采访、服装细节、设计灵感以及秀场花絮等多维度的内容。就算没有倒着时差看秀场直播,跟随着官方微信的向导,也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品牌在时装周上的信息。比如,近日推出的圣诞系列,Burberry官方微信也是和品牌官网等一致,介绍了包括男士、女士和儿童在内的各种圣诞礼物。空闲时候人们点开微信,获取到的这些信息就可以成为他们下一步的购物计划,也可以塑造出一个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而包括Hermes在内的其他奢侈品时装品牌大多都是在正要着力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的时候,同期开设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官方认证账号。Hermes就在微博上花了不少心力,以跳脱出以往品牌所带给人的低调内敛的印象,配合倒数计时的方式,以俏皮又不失内涵的短动画方式预热了上海“爱马仕之家”的开幕。
在微信,Chanel和Prada是引人注目的新人。10月14日,Chanel官方微信的第一条图文信息就是“香奈儿N°5纽约之夜现场报道”,开始了一系列的针对N°5全新音乐电影《只想拥有你》的一系列宣传造势和解析花絮,也同时开启了这个经典的时装品牌在微信上的“呼风唤雨”。而25日晚间最新po出的微信则是“香奈儿微信与您有约”的主题,“精彩纷呈的品牌资讯:时尚精品、香水与美容品、腕表与高级珠宝,尽在香奈儿官方微信。更多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短短50多个字的信息,依旧那么经典、正经,但是请注意配图,Coco Chanel小姐式的漫画速写,一手握着手机,另一边则在“剪刀手”,“Chanel”也变成了“yes,we chat”的涂鸦。就这么简单一个调皮可爱的微信内容立马赢得微博和朋友圈的一阵赞扬,看着Chanel都那么接地气,一边感慨社交媒体的巨大号召力,一边则想着就算是Chanel这样的品牌,也得变着法儿地玩花样,才能让受众满意啊。
而比Chanel更加有魄力在朋友圈玩起来的则是Prada。至今没有官方认证微博的Prada看来是跳过了这一步,直接来到了各位的微信里。11月12日,Prada正式登陆微信的消息一出,人们就敏锐地觉察到Prada“摊上大事儿了”。果不其然,接下来连续多日推送的微信内容就是轰轰烈烈,并且预热了很久的在香港举办的“Pradasphere展览”。同样是以品牌的大动作为入驻社交媒体的契机,依旧是以全维度的介绍作为微信主推内容,在此之后,也是以介绍品牌新品、新活动和品牌内在精神为主要内容。和邀请观秀一样,官方社交平台的各项内容的针对主题仍旧是普通的民众,不断地介绍,不断地渗透,再配合适宜的互动活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买账。买情感上的账,也要买销售上的账。在许多品牌财报都并不漂亮,或者不时有内部问题爆出的时候,众多时尚品牌仍旧花了许多气力在新媒体的构建和维护上,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走出高冷的旗舰店和商场,才能抓住不在乎时装编辑推荐,无所谓明星穿戴,但是真正有能力并且有需求的消费群。
来源:观潮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