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膜鸦片”何以野蛮生长
片装面膜,一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了专门针对网售面膜产品非法添加问题的监督性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网售面膜产品安全性不容乐观。执法人员发现,33个检出糖皮质激素的面膜样品中,竟有32个都不是正规企业生产的。一些违规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的面膜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效美白、嫩肤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人体皮肤会产生激素依赖症状,停用后反而会加重皮肤问题。
白纸黑字的抽检结果,又一次坐实了“网售商品”不甚靠谱的固有印象。在关于网售面膜的专项检查中,竟有24.1%的样品被检出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发现的不合格面膜,绝大部分乃是由非正规企业生产。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现有的公共食药监管体系,针对线上产品基本处于一种“治理无力”的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迅速壮大的各类电商平台,仍旧未能解决好内部约束和前置筛选等关键性问题。
此次面膜抽检之所以引爆舆论场,最大的看点当然在于被称为“面膜鸦片”的糖皮质激素。“面膜鸦片”的存在,最直观暴露出网售面膜的乱象之深。然而,借由此事所折射出的,网售化妆品乃至于所有网售商品的系统性风险,显然远不止于此。
合理的逻辑猜想是,一个敢于肆无忌惮添加违禁物的产业,势必敢在产品的某些细节方面表现得更加疯狂。试问,花样繁多的网售面膜,是不是符合相关国标中的其他要求?比如说,包装是否规范,有毒物质、菌落数量是否超标等等——倘若对网售面膜进行一次全方位、全覆盖的抽检,结果想必会更加不容乐观。令人尴尬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购买行为通过电商平台发生,所谓的产品标准、公共监管却未能充分地与之匹配和适应。在此现实背景下,网售产品的品质注定很难保证。
“面膜鸦片”大行其道,再一次提示我们,线下的治理经验、治理手段和治理成果,未必能够对线上的销售者产生足够威慑。如果不能适应电商模式而设计出专门的准入许可及登记备案制度,更多不合格、不合法的产品将继续堂而皇之地售卖下去。而且,随着网售产品“讲故事”的技巧越发纯熟、往熟人圈子的渗透越发深入,其与生俱来的风险只会被继续放大。现实如此,期待相关职能部门及早重视,尽早行动,拿出一揽子成熟的解决方案。
先有公共监管和网购模式的结构性矛盾,才有诸如“面膜鸦片”的诸般恶果。电商时代,我们更该看到类似“个案”之中的共性,并以此为起点,尽早开启系统性的全面治理。
来源: 京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