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的一场大暴雨,首次触发了北京的洪水预警。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暴雨中的京城多处路段积水严重,有的汽车被淹到车窗位置,昔日繁华的大街居然成了鱼儿的“乐园”。然而,在“全城看海”的迷茫之中,有一个地方面对瓢泼大雨却显得从容不迫,如同鹤立鸡群,那就是故宫。据《新京报》昨日报道,由于拥有完善的排水系统,600年来故宫经受了无数风雨考验,天空雨再大,地面也无积水。
这让人想起江西赣州建于宋朝的排水系统,历经近千年仍在使用,不论暴雨来得多么激烈,也不用担心出现城市内涝。老祖宗建造的防洪排水工程,不仅令当今的我们感到汗颜,而且比起前段时间在网上热炒的国外“抗洪神器”来,也要实在、管用多了。它默默无闻地延伸于地面之下,没有花里胡哨的外观设计,与现代“高科技”更是不搭边儿,却浑身洋溢着智慧的光芒与较真的工匠精神,很是耐人品味。
不仅是排水,老祖宗在全国各地留下的许多古建筑,都让当今一些“短命工程”、“豆腐渣工程”无地自容。著名的如万里长城、赵州桥、都江堰、莫高窟、布达拉宫等。或许有人说,跟当今的摩天大楼、穿山隧道、特大桥之类的工程比起来,这些古建筑的技术难度只能算是小儿科。可是,简陋工具、简单技术在他们手里,却能造出千年不朽、惠泽后世的工程来,这对于今人难道不是一种启示、一种鞭策吗?质量的提升,不能单纯依赖科技的进步,它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不重数量重质量的施工理念,取决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而,600年故宫地面无积水,实为一面多棱镜,不同的人能从中照出不同的影像。对于“豆腐渣工程”,它是一记耳光;对于城市管理者,它是一道鞭影;对于科技人员,它是一本教材;而对于一些崇洋媚外者来说,它是一粒救心丸,潜移默化地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有时候,外国的月亮,还不一定有中国古代的圆。我们要在这种文化自信中挺直脊梁。
来源: 长沙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