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0|回复: 0

“已过的台风还会回来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 0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已过的台风还会回来吗”

“已过的台风还会回来吗”


    8月2日3时55分,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以强台风级别在深圳大鹏半岛登陆。

    早在台风正式登陆前,全省各地便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8月1日下午,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亲临省三防总指挥部,检查部署台风防御工作。省政府随后发布紧急动员令,全省进入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采取停工、停业、停市、停课、停运措施,截至1日17时,珠三角和粤东共29个市县(区)已发布最高级别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另外,今年渔船休渔开捕时间也相应推迟、港珠澳高速客船全部停航、广铁600余对列车停运等,这些措施无疑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但台风在登陆后,风力开始下降,移动轨迹发生偏移,为此有网友质疑:政府应对措施是否“太过”?

    2008年国内上映了一部灾难片《超强台风》,回顾这部影片或许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一问题。影片讲述的是,某市在超强台风三次转向、逐渐偏离城市的情况下,由于一名气象学家预测其仍有50%折返概率,市长乃冒着浪费国家财产和遭受普遍质疑的风险,毅然决定转移百万群众的故事。故事虽属虚构,所揭示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即当自然灾害仅仅只是“可能”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何种选择?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对预言概不理会,幸运的话,我们的生活不受丝毫搅扰,而一旦一语成谶,一切都将无可挽回。所以,对政府而言,“已过的台风还会回来吗”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过去有人认为,气象监测技术的发展,必定能在未来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问题是,从逻辑上分析,气象监测技术不可能达到100%的精确度,这是因为气象监测精确度的提高,需以机器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如果哪一天,监测设备能够涵盖、计量所有气象数据,那么,为了与现实情况保持一致,所得结果必然时刻发生变动,从而也就丧失了数据的检测、预报功能。科学不能代替我们进行价值选择,台风折返问题考量的是政府最终将什么置于价值选择的第一位。

    宁可冒着做无用功的风险,也要尽一切可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的必然之选。对网络上慨叹台风“不过尔尔”“令人大失所望”等言论不可想当然地信以为真。网络语言较之日常用语掺杂着更多私人情绪,说“大失所望”的网友,同样经历了前期的防御准备工作,见证了政府部门在防御工作中的努力,与其说他们是在“吐槽”,不如说是觉得危险已过,暂时松了一口气吧。此前,气象学家分析,“妮妲”影响区域将达到14个市,同时给沿海地区造成100到250厘米的风暴增水,带来“强风、巨浪、暴潮、暴雨、洪涝”五碰头的极端恶劣影响。即便是从未经历过台风的人,单凭这些数据也能对情况有基本预估,绝不至于对迫在眉睫的危险反而嗤之以鼻,网友的诙谐幽默,正是建立在自己安全已得保障这一前提上。东莞市受台风影响较为严重,一名东莞网友发了一组东莞公园中怪兽塑像被风掀倒的照片:“连怪兽也被掀倒”,可见“妮妲”断不是浪得虚名的,可就是这么强劲的风,我们依然岿然不动。这样的调侃充满了积极的意味。

    台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已过的台风还会回来吗”所发问的是每个人的具体价值选择问题。是对其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还是坚持以人为本、未雨绸缪地做足准备工作,便构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来源: 南方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4 1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