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国家治理之中,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治理变革,使得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当前,要继续以政府为主导,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新技术、新媒体为突破,持续推动提升国家电子政务处理、监管和服务水平。积极落实以民生服务为根本,数据治理为核心,网络安全为保障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举措,夯实“互联网+”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基础。
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实现了泛在连接,界限也被打通,“互联网+”创新2.0模式在引领社会的变革,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转变。从2002年国家开始建设电子政务,政府网站、部委条线的专用系统,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快速发展,形成了政府治理的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领域。
近日,区西航港街办的阳先生在为自己新开的公司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原来需要往返25公里去双流区政务服务中心,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办完的事情,居然步行至西航港街道机场路社区综合便民服务站,在一天之内就能办理完成了。他为政府高效的政务服务竖起了大拇指。记者从区政务服务办了解到,经过前期装录、调试,目前,双流区各镇街和试点村社已到位了13台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事了!
当天,阳先生来到西航港街道机场路社区综合便民服务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用身份证实名登录了“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进入了营业执照的办理页面。他在一体机上打印出相关的表格,填写后通过一体机扫描上传,所有资料准备完成后,点击“自助申报”,通过后台处理将申请传到工商部门发证工作人员处。工作人员及时对资料进行审核,合格后点击“受理”。阳先生将纸质材料递交到便民服务站接件窗口后便离开了。下午,阳先生收到了审批已经办结的短信通知,再次步行至便民服务站,领取了他的营业执照。
“办理时间缩短了、少跑路了。”这是西航港街道机场路社区综合便民服务站新增的“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带给阳先生的直观感受。机场路社区综合便民服务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阳先生离开后,工作人员便将纸质资料送至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结后也由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取回,由“群众自己跑”变为工作人员“代群众跑”,体现了便民利民,也让政务服务改革见到了实效。同时,通过网上申报,部门工作人员也可以实现事项快速办理,经过测算,至少可以节约50%的办理时间。
记者从区政务服务办了解到,目前,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可实现网上申报500余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查询到140余项服务事项,群众可通过该设备登录“一键通”系统,自助查询办事指南和办事进程、办理扫描、传件、预审等业务。
同时,在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站)运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远途送取件代办”模式,设立“一窗式便民服务”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审批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查询、扫描、“一键通”传件、通知部门后台预审,通知申请人补件等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往返跑、多头跑等问题,打造信息化政务服务。
只要登录智慧社区平台,在家里就能提交二胎生育预审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景城社区工作人员曹逸告诉前来咨询办证流程的居民翟霞。“以前要跑好几次才能把资料准备齐全,现在真是越来越方便了。”翟霞感慨。
苏州工业园区眼下正着力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一个平台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何雯介绍,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开设的网上办事大厅,提供63项社区业务的办事入口及20项居民生活办事指南,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计生、社保等相关业务。
苏州工业园区打通各个部门的网上数据节点,借助数据互通共享,促进审批服务改革。“原来要跑窗口报批,现在坐在办公室上网操作就能完成报关手续。”许瑞峰是苏州工业园区某加工贸易企业的关务经理,园区推行的加工贸易综合业务全程无纸化网上审批,工作更有效率。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江帆介绍,以数据共享为基础,运用电子签章等技术,实现各部门互通互认,既方便了企业办事,也提升了行政效能。
目前,园区正在建立完善人口、法人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将与“政务通”“居民通”“企业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应用对接,多部门对信息可查、可看、可用、可管,企业能在同一门户内申办不同业务。其中“法人库”包含了5万家企业数据,利用共享数据,园区80%的政务服务事项已可通过互联网络受理。
“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苏州工业园区注入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4.5亿元,同比增长7.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9亿元,增长12.3%。
据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以gov.cn为结尾的域名数为57024个。100%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省级政府、99.1%的地市及85%以上的县(区)政府都已经建设了政府网站。各级政府网站基本都具备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三大服务功能,政府网站已经成为信息公开、回应关切、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
“金卡”、“金关”、“金税”,“金盾”等金字工程的建设和推广,有效支撑了政府的事务处理能力和监管能力,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组的中期评估报告中数据显示,到“十二五”中期,中央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80%,相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10%。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公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不到10%提高到100%,海关、税务、公安、国土、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撑的重点领域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或达到100%。通过金字工程的建设,提升了政府的监管能力和事务处理能力,政府内部办公、对外管理和服务整体上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继续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简政放权成为持续的改革行动。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简政放权中“放、管、服”结合作为重点任务。实现“原来跑断腿,如今一条龙”,“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简政放权使得政府冲破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突破权利的制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缩小权力寻租空间。为做好放权工作,必须精简审批事项,可以采用取消和下放两种方式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很多政府采用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方式,作为简政放权的依据。任何无法律依据的审批事项均可取消或者合并。多地实现了在政务中心内部组织各个部门进行联合审批、联合审查,强化监管是放权后,抓好事中和事后的对部门的权利运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多地通过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有序推进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监管从简单的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业务的重组和改造,做到全流程、一体化的监管。
根据人民网、成都门户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