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看待大学生“慢就业”
随着大学小鲜肉的“上架”,已经“下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已经离开了学校,并且大部分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过,在这群毕业生中,也有不急着就业、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他们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在家思考人生下一步轨迹。这样的一群人,被称为“慢就业一族”。(9月6日 新华网)
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大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有三个去向:就业、考研和出国,其中就业是主流,所以很多高校都会提前半年甚至提前一年就结束大学课程,然后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求职就业。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对于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们来说,他们在就业、考研和出国之外,多了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慢就业”。
对于这种新的社会现象,有人可能觉得无法理解,因为在多数70后、80后看来,毕业之后马上找一份工作,然后开始人生的积累与发展才是人生正途,不就业而去游学、支教甚至什么都不干,这不是游戏人生、浪费生命吗?但是“慢就业族”却并不这么看,他们有人觉得“一入职场深似海”,一旦就业,以后再想出来就难了,所以还不如趁着没有正式就业的时期,把一些未了的心愿完成,以免人生留下遗憾。
而还有一部分“慢就业族”,并非是拒绝就业,而是不想仓促就业,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就业的时候能够一步到位,而不是频繁跳槽,这样才有利于自己人生与事业的发展。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充满理性和长远眼光的就业理念,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不过也有人抛出了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慢就业族”不就业、不工作,那么他们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如果“慢就业”成了“啃老”的代名词,那自然没有什么值得肯定与赞赏的。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富二代”外,绝大多数“慢就业族”并没有“啃老”,他们“慢就业”,但并不代表没有收入。比如有人借着出国旅游的机会做代购,然后用赚得的收入继续旅游;再比如有人在徒步全国的过程中依靠打零工的方式,边赚钱边寻找“诗和远方”。
从这个角度来说,“慢就业族”不是完全不就业,只是拒绝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过那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从根本上来说,这反映了社会的日益多元与包容,他们的选择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到了这种选择带给自己的人生幸福与意义,而且也无碍于社会与他人,那么这种选择就是值得尊重的,至少也是应该被宽容看待的。
来源: 长沙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