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小熊维尼、泰迪熊夹击 Teenie Weenie易主四面楚歌
在韩国服装品牌Teenie Weenie(维尼熊)易主中国服装企业维格娜丝后,英国的泰迪熊也在近日宣布以“泰迪熊博物馆”的形式入驻北京,加上之前已被大众熟知的迪士尼小熊维尼,三只“熊”在中国呈现对垒之势。但相对于全球知名度甚高的泰迪熊和小熊维尼的IP文化底蕴、规模化运作,Teenie Weenie在中国市场依然以服装业务为主,易主中国东家更让其原定泛文化扩张计划变数横生。
被甩卖的“韩国熊”
韩国衣恋集团旗下的服装品牌Teenie Weenie创立于1980年,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主打学院风和休闲风,几乎成为各大商场的标配品牌。
被母公司衣恋集团转卖给中国高端女装企业维格娜丝,与Teenie Weenie日渐衰落的市场受欢迎度不无关系。
打开Teenie Weenie京东旗舰店,夏季清仓促销便出现在眼前,“满230减40、满450减80”。值得注意的是,上架不久的秋季新品也已经开始进行7折的优惠促销。这个过去几年被消费者用“卖得挺贵的小熊”来形容的品牌,开始以中低端的价位示人。
自去年开始,在北京的大型商场就经常可见Teenie Weenie打折促销活动。
尽管衣恋集团对于Teenie Weenie的评价是“品牌在韩流电影和中国本土电影领域都有较强实力”。不过在业内看来,这样的说辞很可能是为了在出售档口抬高品牌价值。
眼下,Teenie Weenie的真实情况不算太好。“韩国熊”在中国拥有1400家门店和折扣店,每年收益在4200万美元左右。但近年来,一些较大的Teenie Weenie门店都增开了餐饮业务,很难说门店营业额在服装销售上比例有多大。
衣恋集团已经把更多的发展重心放在了旅游、商场和餐饮方面。更重要的是,甩掉这只“累赘”的小熊,能够帮助衣恋集团削减近1/3的负债资金率。
单一业务PK泛文化
尽管在中国服装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但Teenie Weenie并不是中国市场上惟一的小熊。目前,Teenie Weenie在中国一直以来只有服装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从品牌影响力的角度看,Teenie Weenie与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小熊维尼和泰迪熊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小熊维尼和泰迪熊进行泛文化营销的状态下,Teenie Weenie仅靠服装与二者搏杀,不一定能尝到甜头。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来自迪士尼的小熊维尼形象并不陌生。这只黄色身体、身穿红色上衣的小熊诞生于1926年,与迪士尼的其他卡通形象一样,随着动画片被引进中国市场,并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出现在服装鞋帽、电子产品、母婴用品等诸多日用消费品上。家电领域的TCL及服装领域的特步、三枪、无锡天绣纺织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小熊维尼的形象上均与迪士尼达成合作,共同研发设计小熊维尼的电子产品、服装、鞋款。这样的授权使得小熊维尼的形象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也给被授权企业和迪士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与“韩国熊”、“美国熊”形成三足鼎立的是来自英国的泰迪熊。来自英国的知名泰迪熊制造公司“大不列颠泰迪熊公司”上周刚刚与中国企业天友文投公司达成合作——“泰迪熊博物馆”明年将正式落户北京大兴。
大不列颠泰迪熊公司是一家英国家族经营企业,创立于2008年。以签约博物馆为契机,泰迪熊品牌将全面进军中国市场。据大不列颠泰迪熊公司创始人、CEO Paul Jessup透露,泰迪熊进军中国后将衍生多条产品线,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筹备。
业内人士分析,在博物馆建成后,泰迪熊很可能会效仿小熊维尼的发展方式,在服装等衍生品上进行品牌授权。
品牌延展存风险
国内服装市场整体低迷,带着韩流光环的Teenie Weenie的服装经营状况也未能幸免。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危机,Teenie Weenie在被中国企业收购之前已经开始向其他两只熊靠拢,试水服装以外的其他业务,试图通过品牌泛文化外延,扩宽自身产业链。
去年,Teenie Weenie主题咖啡店登陆中国,店内贩卖商品除了服饰箱包,还增加了茶杯、抱枕等不少家居生活类产品,营销模式则看齐HELLO KITTY等知名卡通品牌,意图实现对“粉丝经济”的二次发掘。
但是在易主新东家后,这些新增业务能否顺利发展还有待观察。以小熊咖啡馆为例,在业绩不佳的维格娜丝接手后,小熊咖啡在中国的开店策略目前不得而知。有业内人士推测,维格娜丝或许会让Teenie Weenie进行品牌及相关业务的独立运营。北京商报记者就此致电维格娜丝董秘办公室,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在服装行业分析师赵培看来,Teenie Weenie的产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H&M、ZARA等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维持热度的原因在于,产品涵盖的年龄层比较宽泛。而Teenie Weenie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有些太卡通了。”赵培指出,在近年“极简主义”等流行风潮的带动下,风格可爱的Teenie Weenie所面对的受众群体正在流失。在这样的状态下全盘易主,未来品牌的方向能否得到合理的把握便成为了生死博弈。(方彬楠 王潇立)
来源:北京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