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5|回复: 0

你也陷在房里面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1 01: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AIN201309121554241329125912754.jpg


买房一年胜过奋斗十年 上海买家不担心楼市泡沫会破

据彭博社报导,在上海外资银行工作的Jasmine Sheng去年9月底卖掉了一套55平方米的老公房,拿著到手的250万元打算换一套面积大一些的次新房。但节节攀升的房价令持幣观望的她备感煎熬,最后,她还是在今年5月份“抢购”了一套房龄26年的公寓。

Jasmine对买到的房子不是很满意,但她只能接受现状了,因为看中的房子在短短几个月內涨了不止50%,超出了承受范围。“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后怕,要是5月份没买,现在更买不起了。” 35岁的她在採访中表示。Jasmine入手的这套公寓总价470万元,面积75平方米,和卖掉的那套同样位于市中心的黄浦区斜土路上。

Jasmine的经歷是上海买房族的一个缩影。在当地政府和中央不断的“限购”和“鬆绑”政策调整中,这个中国金融中心的房价扶摇直上,2010年以来已经翻了一倍以上。中国央行的一份季度报告显示,中国过半数城镇居民认为目前的房价难以接受。尽管如此,未来三个月,他们的买房意愿仍在增加,对四季度楼市看涨的居民超过了看跌人数。

“原本的预期是出了政策,应该有一个拐点,”金丰易居市场研究部经理唐闻敏在採访中表示,“上海从06年开始就积极调控,到08年的经济危机,再到11年的限购,包括在13年年底金融政策的一个收紧,但是所有购房者通过这十年观察下来,调控的最终结果还是房价涨。”

去年底新一轮暴涨行情开始后,上海于3月25日宣佈了上调部分二套房首付款比例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房价仅仅经歷了4月份的短暂降温,又重回白热化。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上海房价环比涨幅达到创纪录的4.4%,同比涨幅31%。在政策会再度紧缩的传言推动下,上海还出现了为获得买房资格而离婚的热潮。

中国其他地区的火爆程度也不亚于上海。彭博根据官方数据计算得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较7月份上涨1.2%,创2010年1月来最大涨幅。同为一线楼市,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1%,广州上涨2.4%,均超过前一个月的涨幅。

201411011711098609.jpg


上海调控新政出臺后的一个月,“楼市确实冷下来一点。当时看了一个09年的房子,想到房价可能会跌,还了一点价,首付答应在6.7成,结果第二天就被人以更高的价格和首付抢走了,”Jasmine说,“到5月份买房的时候,市场已经很热了,政策像是完全没有了效果。”

以房价收入比衡量,普通工薪一族的承受能力已经非常弱。搜房旗下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海8月住宅均价为43,420元人民幣/平方米,而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的2015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867元,这就意味著不吃不喝存买楼钱,也须攒上87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方米的二居室。Jasmine表示,她需要在未来15年偿还200万元左右的贷款。

楼市一年財富十年

“其实很明显,市场有一种追涨的心态,觉得不买就输了,” 瑞穗证券亚洲的分析师Alan Jin接受电话採访时表示,“比如说两个人,一个去年买了,一个去年没买,现在两人的財富就差了十年,这造成一种恐慌。”

中国央行週末公佈的《2016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53.7%的城镇居民认为房价“高,难以接受”,有23.1%的居民认为下一季度房价仍然“上涨”,只有11.9%的居民预期“下降”。未来3个月內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6.3%,较二季度提高了1.3个百分点。

面对桀驁不驯的房地产市场,政府和研究机构已经多次发出警告。中共中央7月26日召开政治局会议,承诺要抑制资产泡沫。继在8月17日的一次上海住宅用地招标中,中标的融信以每平米100,315元人民幣创下全国新“地王”之后,上海取消了此后一周浦东和普陀区的三宗土地出让。住房限购、限贷措施等调控政策已经从上海、深圳蔓延到了郑州、杭州、厦门等二三线城市。

这些政策可能会在未来拉住房价这匹野马的韁绳。标普8日发佈报告称,中国房地产业过去12-18个月內的復苏势头可能会失去后续动力,未来12个月中国房地产业增速將放缓。标普表示,对土地的热烈追逐將损害激进开发商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房地产价格一旦鬆动,將令它们处于不利的境地。

“一线楼市经过短期快速上涨,已经出现泡沫成分。再往前看的话,房价涨幅肯定会放慢,甚至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调,”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表示。但是他同时也认为,房价不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下跌,“至少现在可能性不大。”

t010dc174f210b2a1c3.jpg


信贷推手

反观本轮房价上涨,信贷宽鬆和此前的楼市刺激措施是一个重要推手。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11月份进入降息通道,2015年下调了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今年,在政府“去库存”基调下,中国又相继出臺了降低营业税契税、降低非限购城市的首套房首付比等措施。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周浩在19日的报告中认为,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决策者面临两难局面。他说,由于通胀依旧低迷而且经济增长趋势向下,整体货幣政策应当继续保持宽鬆,但对资产泡沫的担忧將会限制政策放鬆的空间。

“地方政府调控能力有限,限购限贷在操作层面上也还有漏洞,”瑞穗的Alan Jin表示,“加上市场流动性很多,如果追涨心态没变的话,很难调控得住。”

无论经济学家们怎么看,在上海房产的买家眼里,即使楼价的上涨脚步歇一歇,未来还是会涨的。“我觉得上海房价短期应该不会降,如果要降,政府死命也会把它抬上去的,”Jasmine说。

深圳买房故事

8月26日是深圳的36岁生日,一些民间组织在深圳中心书城举办了一场生日会,主题是“深圳不关门”。同一天,深圳154万平方米土地集中出让,拍出310亿元,创下全国新总价地王,有人说,这也是一份“生日礼物”。

“深圳特区成功的首因是,海样的人潮把一座原本30多万人的县城,撑成了1000多万人的国际都市。”文化学者、纪录片制作人邓康延说。

人是最值钱的资本。36年来,青春四方奔来,换取在这座未来之城不同楼层、不同面积的立足地。起初,他们穿梭于深南路和华强南人才市场,交易著聪明、力气、健康、底线,打拼在这块梦幻之地,希望拥有一块水泥地。

尽管他们有人晚上住在城中村的10元店,甚至在荔枝公园大树下铺上硬纸板,读著读者文摘式的励志语句:“我们佩服哥伦布的不是他发现了新大陆(18.580, 0.00, 0.00%),而是他对发现新大陆一直抱有信心。”

犹如飞鸟投林,构成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邓康延作词的深圳主题歌--《来了就是深圳人》唱道:“深南路像一条流水线,走过了青春又青春。”

t011ca359e9eda8034e.jpg


后来这首歌谱曲的走了,唱歌的也走了,这个以青春和移民为履歷的城市用高房价筑起玻璃门,“阻遏年轻的志向,又骤增做事的成本。新人南飞,会不会无枝可棲,梧桐山又成了新的屏障?不止年轻人望南而生畏,甚至引发老牌企业举步又维艰。”邓康延在庆生会前说。

城市最高的楼是这个城市最瑰丽的象徵。高楼“围剿”下的城中村又是最纯粹、最直白、最具说服力的年轻人生存写照。这座城市曾以无比开放的姿态迎接年轻的冒险家,如今这扇门是否还为他们打开?

“来了就是打工狗,买房才是深圳人”

久未露面的万科创始人王石突然出现在深圳生日会现场,“我是深圳成长的既得利益者。”他对臺阶上坐著的市民说。演讲过后,王石给深圳36岁的生日留下一行字--敞开胸襟,深圳不关门。

接下来登场的房地产专家,尷尬地笑著:“本来今天过生日应该讲讲愉快的事情,但非让我讲房价。”

施乐乐盯著臺上,怕出一点乱子。这场活动是她的老板李咏涛和邓康延等“老深圳人”策划举办,他们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在“老深圳人”眼里,那时的深圳之于內地的有志青年,如同革命战爭时期热血青年心中的延安,意味著理想、机会、出路和成功。

对于5年前来深圳的施乐乐来说,这些似乎过于遥远了。从事房地产媒体的她主持过行业论坛。论坛结束,主讲的专家问她有没有买房,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对方惊讶地反问:“你怎么在这个行业这么久还不买房?”

后悔是一定的。深圳现在的房价和两年前比翻了不止一番。美国一家经济諮询公司刚刚公佈一项研究结果,深圳已成为全球房价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加州圣何塞。深圳典型住宅的价格已达到80万美元左右,房价收入比为70倍(按照国际惯例,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

曲折上扬的折线图之后,萤幕上开始放映短小纪录片:《同住一城,相濡以沫》。画面里,深圳“市鸟”黑脸琵鷺从遥远的朝鲜半岛飞越狭长的海岸线抵达深圳;滩涂鱼机警地吐著泥巴;招潮蟹挥舞著钳子吸引母蟹……“我们还有一群动物居民,我们的城市就是这样自然地生长。”邓康延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线上记者。

动物的生存空间同城市外来人口一样,受到挤压。邓康延和他的老朋友们一边喝酒一边討论深圳生日时,说到房价,引来一阵唏嘘,索性就把庆生会的主题定为“深圳不关门”。

这是一个姑娘在知乎上回答“你在深圳做过的最孤独的事是什么”的答案。

施乐乐从潮汕老家来到深圳,很少感到孤独,她只是觉得累,“你会害怕,你觉得离房子越来越远。”

在深圳买套房子的想法第一次钻进她的脑袋是在2013年。“想买房,没有首付。”那一年,关于深圳楼市的新闻标题已经出现“创歷史新高”“均价2万元”。

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每天穿梭于开盘现场和大大小小的论坛之间,有人抢先入手,只隔了一年,就涨了不少,他们劝施乐乐赶紧买。“我知道我应该买,但我买不起。”“负担不起的时候,別人鼓励买房对我来说是压力。”

到了2014年年底,房价开始噌噌上涨,行业內的施乐乐很早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当时她手上拿著一些钱,跟男朋友商量,是买房子还是做生意,从事餐饮行业的男友想要创业,于是两个人的存款用来开店了,“虽然我內心极度想买房”。

后来男友的父亲染上重病,突遭变故,他把店盘了出去,换来一些钱。股市正热,施乐乐拿来炒股,但很快赔进去了。

说这些的时候,施乐乐正在新公司加班,经营一个专为准备买房人服务的公众號。她每天挤在格子间与同事吃外卖、討论选题,过著这座城市大多数白领的生活。一个打车软体的大数据显示,这群人平均在每天8点28分上班,接近四成要在21点后才能回家。

一直到2015年,深圳楼市新政出臺,身边人纷纷买房,施乐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上要考虑结婚,她说服还想创业的男友,先拿钱买房。当时他俩手里只有10万元,而均价已突破4万元。

“买房离我太远太远了,想了也没用。”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男孩说,他从內陆城市来到深圳,至今不敢告诉父亲。母亲帮他瞒著,选了个黄道吉日,送他南下。

这些初来乍到的面孔將首先看到一座中产之城、精英之城。白天,他们挤地铁,“好像被人推著往前走”;夜晚,宽阔的马路上响著跑车的引擎声,全城第二高的高楼楼体上出现广告语和示爱表白,明码标价,一分钟30万元。

这座城市像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口中的纽约,有三种人:一种是土生土长的男男女女,在他们眼中,城市从来如此;一种是上班族,白天吞噬它,晚上吐出来;最后一种最伟大,是生于他乡来此寻找目标的人。

高楼包裹著城中村,白石洲是最大的一个。据说,这块靠近南山科技园的土地散佈著2000多栋廉价的出租屋,有12万人集聚。

这些农民盖的“握手楼”,贴了很多小纸条给脚跟还没站稳的外来者,只要20元就带你看出租房,许多是骗子。

在这里,换一次鞋跟10元,改一次裤脚5元。无证的“摩的”8元能带人穿梭白石洲的三街五巷。隨时都能在坡路上看见提著行李箱的年轻人。

卖猪肉的揭阳大叔来到白石洲20多年了,在老家建好了房子,孩子也在深圳上学,却从来没想过在深圳买房,他说:“还是要回去的。”

“每次仲介问我手里有多少钱时,我都是心虚的。”她当时手里只攥著10万元。

她先是找银行借信用贷款,用途不能说买房,她从熟人手里弄来发票,说是借贷办婚宴。后来又从朋友那里借了十几万元,终于凑够了首付。

施乐乐这边总算安稳了,业主那边又出了问题。因为业主在国外,要写委託书交易,委託书来来回回改了3次,银行才最终承认。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两个月,房价正处在第二波涨价的中间,施乐乐担惊受怕,生怕业主返价,其间还专门给律师打电话,諮询假如业主反悔加价怎么办。“我一度觉得交易不成了,每天过得提心吊胆。”

交易最终完成了,去产权中心登记的时候,房产证在施乐乐手里只停留了5分钟。她在楼上拿到,跑到楼下复印,又拿到楼上做房贷抵押。

这时她手里一分钱都没有了,交易的税费款刷的是信用卡,新房没钱装修,只简单地刷了下墙。买电器的钱也是刷信用卡。

施乐乐每个月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是还4500元房贷、5000元信用贷、3000元车贷和几千元的几张信用卡分期。

打开一扇铁质防盗门,再打开一扇木门,施乐乐终于回到自己的家,她踢掉鞋子,扔掉包,瘫在沙发上,一句话也不想说。最后鼓起力气走近卫生间冲一个热水澡。

有一次,她在洗澡时不小心滑了一跤,尷尬的是,因为卫生间太小,她根本摔不下去,“你的胳膊很疼,腿很疼,但就是摔不下去,那一瞬间,心酸极了。”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只能说,那是鬼话。”

在同事邓京辉看来,不管怎样,他和施乐乐都属于“上了车”的。

买了房叫“上了车”,“上了车”才有安全感。“买房这事儿,就要扑过去,等你想好了啥都没有了,越等车走得越远,你就上不去了。”邓京辉刚来深圳一年半,只看了三套房子就买下一套。

他去开盘现场,看销售控制图一块块被填满,“开发商很会制造恐慌感,人一进去,销售说快买快买,你看,××楼以下没有了。”有的开发商规定购房者必须在120秒內选好房子,否则购房资格失效。出来时,门口围了很多记者,问里面的情况,购房者的回答经常“很蒙”:“我不知道,很混乱”。

朱罗纪曾做过多年房地产报导记者,住过城中村、住过关外。经过了10年,他换到了满意的房子,“社区很大,门口有许多树,夏天也不热。”他隨手一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线上记者,沿著深圳湾一条海岸线,已经没有每平方米十万元以下的房子了。

在没“上车”之前,媒体人朱罗纪的左右半脑经常打架,“左边充斥著各种採访对象说房价怎么还不跌、怎么才能买到房子、政府为什么不解决问题;右边半脑告诉你,房价还会涨、跟你分析负利率时代、通货膨胀、货幣超发、城市化、人口红利……名词一个接一个。”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根本买不起了。“谁买得起单价五六万元的房子呢?谁拿得出首付100万元的现金呢?”他提出疑问,“过去这座城市变成奇跡的唯一一个理由是: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现在变了,如果你还是要坚持告诉年轻人: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只能说,那是鬼话。”

他说,那些很多已经买了房甚至因为多买房而坐拥亿万身家的人,並不一定都比你更加有天分,也真的未必比你更努力,原因也许很简单:他们比你生得早,赶上了一个房价高涨的大时代。

根据中国青年报、彭博社等综合採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7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