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0|回复: 0

《湄公河行动》可以说带领国产警匪题材电影迈入了3.0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03: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23661800736e6e18.jpg

  “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国庆节档期,《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电影纷纷遭遇口碑滑铁卢,票房成绩后劲不足。唯有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在观众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逆袭,多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影片凭借现代化的艺术表达、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和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主旋律题材的类型突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不断涌现的行业背景下,这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之作获得市场成功,让更多潜心艺术创作的电影人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流域遇袭,13名中国船员遇难,这起“湄公河惨案”震惊了全世界。犯我国民,虽远必诛。为了替国人讨回公道,中国政府出动警力,境外追捕幕后黑手、毒枭糯康。《湄公河行动》讲述的正是我国缉毒精英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的那段不凡经历。影片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集中展现警察工作的凶险刺激和英雄警察的机智勇猛,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的道理。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舍我其谁、为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主题流于说教,而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做到了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

  《湄公河行动》将电视剧《湄公河大案》34集的情节浓缩进两个小时,必须集中到一点“爆破”。能看出导演最初也是这么想的,为之做了不少的工作,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升级了主人公的作战模式——特工团队作战,以及男主角的“双雄”模式。这些都是好莱坞枪战动作片常见的套路,林超贤继续在导演之路上向好莱坞取经。

t01d9b998258ecbe67c.jpg

  两个男主人公,张涵予扮演的缉毒队长高刚一身正气,却是“出了名的倔”;而彭于晏扮演的东南亚线人方新武常年混迹底层罪犯之中,亦正亦邪。两个不同背景和性格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按理说这种设置是极能出彩的。但实际上,电影里并没有实现这种张力,几乎是白白浪费了这两个身上很有料的角色。电影开头二十分钟索然无味的背景铺垫,严重冲淡了主人公出场时的震撼感。终于回到了“枪战动作”的主线,第一场从毒窝中营救人质失败之后,方新武与高刚爆发冲突,“在我的地盘,得按我说的做”。戏到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点电影的曙光,然而很快就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场幻影,“双雄”的冲突到此为止。

  导演也试图在两名主人公身上加入各种细节和内心戏,将角色塑造得更有人情味,但最后也是失败的。高刚两次观看手机里小女儿视频的情节,显得十分生硬——为表现亲情而表现。对于高刚“倔”的性格特点,电影开始就盖棺论定,后面却又消失不见了。

  而极大影响了方新武性格的“女友被毒品害死”的情节,并没有给观影者以足够的心理冲击。方新武与害死女友的宿敌重逢,个人恩怨夹杂惩奸除恶,这种情节完全应该是电影的一场重头戏,却淹没在正邪最终决战的“洪流”之中。

  如此种种,导演的一些“人性化”尝试,最后都被宏大叙事冲散,无功而返。电影又跌入了国产枪战片旧的套路之中。

  或许因为林超贤面对这篇命题作文,某些东西实在是砍不动伐不掉吧。因为对这样的电影来说,整个剧组面对的任务应该不止是讲好一个故事,更是满足电影背后那些目光。肩膀上的担子太重,胆子难免会变小,走路难免会小心翼翼,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真的与近年来火爆小荧屏的那些抗日神剧们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情节精彩,凸显国人威风。但电影的艺术性,暂且抛掉吧。对于身为香港导演的林超贤,在这部电影中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他拿手的好莱坞式枪战嫁接到一部罪案剧上罢了。

t01be608551556f20ba.jpg

  总而言之,在电影创作者诚意满满的辛苦付出中,《湄公河行动》挖掘故事本身的张力,充分借鉴好莱坞与香港类型电影的先进经验,将警匪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觉呈现带到一定的高度。但客观地说,《湄公河行动》并不完美。反派形象相对单薄,对其人性的挖掘尚停留在表层;文戏节奏有点拖沓,有刻意煽情之嫌;结尾不尽合理,情节还有漏洞,离好莱坞同类型电影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前进的一小步对于国产电影已经非常不易。相信这部作品的市场成功,将引领一阵创作风潮,为中国式警匪大片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

  “合格的影片还是会被观众认可。”看完《湄公河行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在微博上给出评价。“故事、人物、情节、场面、氛围都很类型化,算是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加上国家自豪感和真实题材的魅力,成为档期最大赢家。”

  尹鸿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电影《湄公河行动》有以下几点过人之处。

  首先,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电影题材具备真实性和揭秘性,从而拥有和一般类型电影不同的题材基础。

  真实题材如何选取很有讲究。“真实题材应该具有重大性,要受到大家关注;要有一定戏剧基础和足够的戏剧动力;表现的主题是正面、积极、有建设性的。”尹鸿说,如果还有一定揭秘价值更佳,比如观众很有兴趣了解却不曾知道的重大事件。

  在观影前,尹鸿想象这可能会是一部偏现实的影视作品,但他看到,导演对故事做了类型化处理。“虽然电影讲的是真实故事,但完全按照标准类型片的规律进行创作和设计。电影里设计了人物,设计了一条狗(缉毒犬‘哮天’),还设计了一些敌对关系。”

  另外,尹鸿觉得该片的制作执行非常到位。“节奏控制、画面的张力、表演等等都执行完成得很到位,基本上把所有的设计都很好执行了,这解决了中国电影有时候比较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毛病。”

  主演张涵予、彭于晏等人演绎的热血硬汉形象震人魂魄,而惊险飞车、人潮混战、跳跃火车等复杂场景里的追捕和打斗,更给观众带来相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且节奏紧张,感觉一分钟都松懈不得。外媒影评人此前点评《湄公河行动》——“我已不记得上次为一部动作片欢呼雀跃是什么时候了。极其郑重地建议人们到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记住一定系好安全带”。

  尹鸿说,《湄公河行动》本质上吸收了香港警匪片特点,在制作上则堪称国产警匪片最高水准。

  他指出,除了技术层面优点,影片的亮点还有一份国家情怀。“一开始说13个中国人在湄公河上遇害,所以要为他们讨说法,寻回尊严。后来中国缉毒警察在异国执行任务,彰显了国家主权和国家能力的提升。这部电影体现了一定国家意识。”同时,这种国家意识的推崇拥有真实性基础,因此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情。

  《湄公河行动》引发热议,许多观众感到意外,主旋律电影原来也能深入人心,收获漂亮的票房?

t01d0e4840e7de7bd1d.jpg

  尹鸿对此毫不意外。“主旋律和大众电影、大众文化本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对立才意外,不对立是应该的。虽然过去人们有时候觉得主旋律电影就应该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而是用来说教的。”

  尹鸿指出,所谓主旋律就是体现主流价值,而主流价值是大家能够共享的价值,而不是单方面的、部分人认可的价值。《湄公河行动》恰恰为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很大启发,“好的主旋律电影一定是体现了主流价值的电影,而换句话说,真正的主流价值一定体现在主流电影中的,而不是体现在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中。”

  此前一部国产战争片的宣传片因美化战争,在网上遭到集体批评。尹鸿说,那部宣传片本身的价值观不正确,炫耀以战争方式进入别国领土,导向了非主流价值,而不是主旋律。“主流价值一定是可以和老百姓共享的核心价值,比如国家精神、国家荣誉,而同时国家精神、国家荣誉要和人道主义相关,和对人的尊重、爱护联系在一起。”

  在尹鸿看来,《湄公河行动》中,国家为了不让13个公民白白死去,要还他们清白,这里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凌驾于个体之上,这才真正的主流思想、主流价值,是大家能够共享的。

  “和过去其他电影相比,《湄公河行动》在这一点上有特别大的改变。虽然13个中国人是在流经多国的湄公河上受到伤害,但国家有义务保护公民。另外,缉毒不仅为了国家荣誉,本身更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生命安全。好的主旋律一定是建立在对个体生命尊重基础上的共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和国家意识。”

  尹鸿说,从前宣传爱国主义,过度强调人人必须爱这个国家,却不说国家必须爱人人,可这恰是国家和人的关系的重要起点。“我们之所以需要国家,因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需要保护人民。”

  “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如何深入人心?首先要正确处理和表现共享价值观,其基础就是对人的生命和基本权利的尊重。这样爱国主义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大家才觉得这个国家是值得爱的。《湄公河行动》这一观念的转变,会对我们电影创作产生影响。爱国主义不能凌驾于个人之上,而要以个人为基石,以人为本。”

  过去,一提警匪题材电影,许多观众首先联想到香港电影。在一代人心里,香港警匪片树立了香港警察正直、富有职业操守的形象。彼时,不少内地警匪题材影视作品却相形见绌。一个例子是:电影场景中,警察开会时都戴着帽子笔直地坐着,在领导发言后,齐声回应“保证完成任务”。这一幕,跟现实中的场景有很大差距——至少,在室内还戴着帽子的警察是不多见的。在这样的电影里,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影子,就连警察自己看了也觉得不真实、不感动,更别说要感动其他人了。如今,值得欣慰的是,内地一些警匪题材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并吸引了众多眼球,比如《追凶者也》《解救吾先生》等。

  与《湄公河行动》相似的是,《解救吾先生》也是根据真实案件拍摄的,而且同样在符合当代人观影习惯的前提下,成功地弘扬了主旋律、正能量。此外,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哪怕是犯罪嫌疑人,也不只是会杀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电影既告诉观众,这样的人为何最终变得冷酷无情,又让观众感受到邪不胜正,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电影是在讲故事,且已成为警民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恐怕也是香港警方的经验之谈——细心的观众不难从许多香港警匪片的字幕中,寻找到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的身影。究其原因,警察执行公权力,必然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当然,讲警察故事还不够,如果故事讲得不好,沟通和交流的效率很可能大打折扣,还容易引发许多不必要的误解。“讲好警察故事”的意义也在于此。

  从讲警察故事,到讲好警察故事,再到讲好中国警察故事。从这个意义上,电影《湄公河行动》可以说带领国产警匪题材电影迈入了3.0时代。

  根据北京日报、光明网、 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4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