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8|回复: 0

沉静是民谣的温床,民谣本不是热闹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03: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1537730408,128368553&fm=21&gp=0.jpg

  兄弟,音乐,诗和远方;热血,忧伤,爱和梦想。

  当社会的残酷逐渐褪去我们身上的柔软时,《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依旧能够将我们从深陷的沼泽之中瞬间拉回,老狼用并不动听略带沧桑的声音追忆着那些永不忘却的往昔,“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你总是猜不对我手里的硬币,摇摇头说这太神秘。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正因为高晓松、老狼这对黄金搭档的存在,校园民谣随之风靡全国。只可惜,时至今日,校园民谣可以说已经绝迹于江湖。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这些歌词你一定记得,这些旋律你一定听过。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重要音乐形式,校园民谣在很多人的青春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以老狼为代表的歌手们,“为年轻歌唱”,成为我们的青春代言人。真正的校园民谣曲风实际上已经被丢在风里,被淹没在众多新式民谣与流行音乐当中,但它在我们的记忆与怀念中,始终作为经典存在着。

  十五十六世纪,弹着琴边走边唱的东方游吟诗人经常出现在欧洲大陆上,早期风俗画和雕像中依稀可辨他们的身影。这些大地上的游吟者,在村落间游走、歌唱,创造出民谣的雏形,吉他弹唱之风一行数百年。民谣着眼生活,以叙事为主体,把唱歌当成说话。乐评人李皖认为,“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港台,城市流行音乐诞生之初,都有一个用天真之气酿就的民谣时代”。或许正是因为民谣具备“天真之气”,校园成为它的肥沃土壤。

  中国台湾的民谣时代是1975年到1981年,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学生开创了“校园民歌时代”。此后这股风潮传到大陆,高校里出现了宋柯、高晓松、郁冬、沈庆、老狼等一批弹唱歌手。音乐圈大佬宋柯是当年校园歌手领军人物,他的第一首歌《日晷》改编自清华校刊上的一首诗。在他的影响下,高晓松也抱起了吉他,还和老狼组了一支叫“青铜器”的乐队。

u=608152991,798988751&fm=21&gp=0.jpg

  大陆的“校园民歌时代”出现在1994年,大地唱片公司制作人黄小茂,搜集北京高校的学生作品,出版专辑《校园民谣1》,从此打响了“校园民谣”的旗号。这张专辑的出版也离不开校园歌手沈庆的率先发起,虽然他中途与高晓松不欢而散,但卡带内页著名的那行字“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出自他的手。

  由高晓松创作、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传遍校园,也囊括了当年包括最佳金曲、作词、作曲在内的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项,两人一夜成名。《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也红遍大江南北。后来证明,校园民谣不仅风靡校园,还从象牙塔走进芸芸众生,成为时代经典,被传唱了二十余年。

  音乐爱好者朱小蓁最喜欢的歌是《流浪歌手的情人》,后来任何新歌都无法撼动它在她心中的地位,“校园民谣与其说是唱歌,不如说是讲故事,我在这首歌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它变成了对过往爱情的一种纪念”。诗意隽永的歌词,清新质朴的吉他弹唱,校园民谣是一种简单、纯真的音乐形式,以至于很多技术派的歌手看不上它,但就是这份简单和纯真成为校园民谣最可贵的地方,成为青春与爱情的注解。

  一炮而红的老狼、高晓松与已经离开大地唱片的黄小茂继续合作了《恋恋风尘》,同样大受欢迎。此时,幕后功臣高晓松成为成功的音乐人,他联合从美国回来的校园歌手元老宋柯成立了“麦田音乐”。名字取自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愿长大的主人公以守望麦田为理想,“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在乐评人李皖看来,“高晓松和宋柯想干的,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事”。

  其实这时校园民谣已经由盛转衰,颓势立现。网络化浪潮、流行音乐、卡拉OK等新式娱乐,分走了校园民谣的土壤,这时候再把校园民谣“捉住”并非易事。说起来,校园民谣非常短命,真正的热闹和风光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从顶峰滑落。但是高校里的学生们把他们的校园生活和青春经历谱写成歌,慨叹年华与世事,这种以音乐为纪念的形式却保存了下来,催生了新的民谣传人与音乐变种。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一生”;“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这些歌词与旋律想必你也是熟悉的。麦田音乐成立后,刚到达顶峰的校园民谣就逐渐显现出颓势。直到朴树的出现,为沉寂的校园民谣带来几分光彩。然而正如老狼歌里唱的,青春终究要散场,校园歌手们围坐在草坪上,指尖拂过琴弦,歌声回荡半空的惬意时光不可避免地飞快逝去。

  麦田音乐成立后推出的第一张专辑是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专辑中收录的《B小调雨后》《青春无悔》《白衣飘飘的年代》均为得意之作。据高晓松本人讲,这些歌曲原本是用来日后养老以防不测混饭吃的。一语成谶,虽然高晓松早已成功转型,具有了音乐人、制作人等多栖身份,混成了娱乐圈大佬,但校园民谣确实遭遇“不测”,往后的日子确实在靠这些老歌撑场面、混饭吃。

  朴树的出现把校园民谣的彻底衰败延迟了几年。1998年,一首叫《白桦林》的歌曲突然风行,年长的人从它浓浓的俄罗斯韵味,猜测这是一首前苏联老歌,实不知它的创作者才二十多岁,是北京校园里长大的。他叫朴树,沉默寡言,异常敏感,后签约了麦田音乐,搭上校园民谣的末班车。1999年,在高晓松的推动下,朴树的《我去2000年》发行,专辑里的《那些花儿》《白桦林》像当年老狼的《同桌的你》一样,传遍大街小巷。但是这张成功的专辑并没有率领校园民谣收复失地。朴树作品很少,2003年出版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之后就渐渐把自己隐匿了起来,专辑同样赞誉无数,但在流行音乐大军中仍显得势单力薄。

u=2752934427,314027281&fm=21&gp=0.jpg

  音乐爱好者Hermione年少时期听的最多的就是朴树,“他的歌里总有个长不大的孩子,歌词伤感,声音脆弱,但是特别纯净。我那时候也是个内向的小孩,对成人世界有些抗拒,所以总是能在他的歌里找到共鸣”。和Hermione想法一致的人不在少数,在20世纪初,朴树的确是校园民谣最强大的力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4年朴树创作并演唱的《平凡之路》能引发一场集体怀旧。

  同时期,还有一位歌手,也是校园民谣时代唯一叫得响名字的女歌手,叶蓓。她算是校园民谣歌手里的专业派,嗓音缥缈、优美,《白衣飘飘的年代》、和老狼合唱的《青春无悔》是最著名的两首歌。麦田音乐于1999年和朴树的《我去2000年》同时推出的,还有叶蓓的专辑《纯真年代》。也是口碑之作,经典之作,但是同样的,对于校园民谣来说,难以力挽狂澜。

  朴树和叶蓓被视为“后校园民谣时代”的代表人物,是校园民谣最后的亮色。但是2000年之后,校园民谣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弱、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充斥市场,不少民谣歌手放弃了继续歌唱,那些青春的声音终于沉寂在主流的市场。据说那时候随便一个流行歌手唱片就有几百张的销量,而在民谣歌手里,卖的最好的朴树也不过几十万张。大地唱片后来推出的《校园民谣Ⅱ》及《校园民谣III》再也没有什么声响。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残酷。曾经“穿过云洞成了雨,淋湿我羞涩的你,和身边孤寂。躲在墙角里偷偷地哭泣,我忧郁的你有谁会懂你。爱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不懂永远我不懂自己,爱是什么我会不知道,谁能懂永远谁能懂自己”,而如今穿过纷乱而又喧嚣的操场却不知所措,只剩下远处球场上流着汗水的少年在拼命的冲抢着在天空上飞翔的篮球。

  一切都在告别。

  相关阅读:从民谣到民歌 大家晒观点

  什么是民谣?民谣和民歌有区别吗?你对世界民谣了解多少?我国的民谣有什么特点?山西民谣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原本以为“民谣”是个小众话题,没成想每个爱音乐的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民谣情结”。听听大家怎么说——

  A 小学音乐教科书里也有很多民谣民歌

  @小超人:民谣和民歌从旋律特点上很难区分,我认为两者的区别,民谣更具思考性,民歌更多是风土人情,但它们都很接地气,很容易让人接受。不过,传唱较多的还是民歌,太过原始的东西还是比较小众。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本,每个学期基本上都有民谣、民歌、戏歌等等这类民族性的作品让学生学习欣赏的,就像校园民谣《童年》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最近教的江苏民歌《杨柳青》孩子们也很喜欢,课本中的具有国粹韵味的戏歌《我是中国人》都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还有很多山西民歌也很受欢迎,比如我们教过的《夸土产》:“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圪盈盈……”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山西民歌的曲风,也让他们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我们的教科书设置真心不错!涵盖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只是家长们从来也不关心,不重视不了解音乐课程编配的内容。我相信认真上好每门课都会有收获的!

  我们的单元设计很多是和语文相呼应的,例如语文讲春天的单元时,我们音乐的教学内容其实也是和春天有关的内容,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春》,都是相互结合的。这次鲍勃·迪伦的获奖对大家也是个触动,原来搞音乐的人,文学造诣也非常了得。

  B 民谣比摇滚更接地气

  @暮鼓:民谣不像摇滚那么激烈,属于轻节奏的流行音乐,歌词内容也大多数是都市情爱和普通人生活的题材,就目前来讲更适合生活重压下的普通城市人群。民谣的演出大多数是livehouse,跑单帮谋生计的歌手居多,一把吉他就可以了,演出的地方是很多青年人常去的娱乐场所,所以普及面越来越广。而摇滚更需要较大的演出场所,一般是以乐队的形式出现的,吉他、贝斯、键盘、鼓,四大件凑齐才会演出。所以民谣歌手也比摇滚乐手更接地气,贴近普通人群,摇滚歌手给人的印象更朋友,更愤世嫉俗,这是摇滚先天物质决定的。

  其实流行音乐,摇滚乐和民谣是混合在一起的,没有一条完整的切割线能把它们分开。事实上也没有哪个歌手可以标定自己就是哪个圈子的,基本都是跨界歌手,这也是市场决定的。总之,哪个类型比较容易赚钱,他们就会涌向哪里。

  美国的乡村音乐大师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鲍勃·迪伦和莱昂纳多·科恩不过是最近这几年国内才慢慢火爆起来的。美国的民谣歌手一直就是一大类,数量应该比摇滚歌手更多。

  当年好莱坞最有名的大酒吧,台上一个人天天给大家讲脱口秀,台下一个人天天抱着吉他给大家唱歌,换几个零花钱度日。后来脱口秀的这个人拍了电影,名字叫伍迪·艾伦,唱歌的这个人出了唱片,名字叫鲍勃·迪伦。

  C 沉静感是民谣精髓

  @匆匆旳过客:沉静是民谣的温床,是一些人的精神寄托,是一群人内心的一片净土。我不希望有嘈杂的声音干扰。我又是纠结的矛盾体,一方面,想要民谣被更多人理解,找到更多同伴。另一方面,又害怕民谣变得大众化,因为大众化往往伴随着商业化,变成作秀和哗众取宠的工具,从而毁掉民谣的思想,使一群人失去精神家园。民谣有真诚的感情,不是世俗的玩具,一阵热闹过后,真正爱民谣的人还会继续爱民谣,看热闹的人会散去。民谣本不是热闹的。

  D 民谣要想火得利于传唱

  @白鸽

  我平时很喜欢听歌,布鲁斯、蓝调、摇滚……什么都听。我心目中的民谣,概念很宽泛,我觉得民间流行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都叫民谣吧。细想一下,对我们这一代人最有影响的应该是校园民谣。比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那些花儿》《白桦林》,都是清纯而忧伤的调子,歌词也都是美得像诗一样。虽说现在也有一些小众民谣,我觉得传唱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歌词太随意,曲调太平庸吧。我也喜欢玩吉他,也认识一些玩吉他的朋友,他们有时也写些民谣风格的小曲。那些曲子偶尔听听挺不错的,但是要大火不容易。包装是一方面,歌词曲调都太个人化了,不利于传唱。

  E 民谣不只是柴米油盐 应该美得像首诗

  @布谷:民谣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但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我的理解,首先,民谣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它可以是低吟浅唱诉说的一个故事,也可以是辛辣讽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号召,或者就是向听众表达某种个人精神思想的音乐。在我心里真正的民谣无非就这三种,或者包括这三种。

  现在人大多通过选秀节目认识音乐,那么选秀也并不是说不好,至少让你了解到了音乐的各种形式和让你认识了你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可悲的是,人们就只能从选秀节目上去认识音乐了吗,听那些糊弄人的点评或是根据评委的审美去认识音乐人的作品吗。我想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吧。好比你通过某一选秀节目,听到了一首《董小姐》,你就天真地认为所有民谣都是这样啦!但也有一些自认为有些思想的人,觉得大家都捧的东西,我就不喜欢,我就喜欢小众,民谣就是小众的,于是就开始讽刺《董小姐》等众多通过选秀节目走红的民谣歌曲。这是音乐的错吗?

  民谣不只是柴米油盐,如果你觉得有些民谣不接地气,太矫情。那么太接地气又有什么听头呢?一首歌完全未经修饰,唱来唱去就是你身边的那些破事,你能说这首歌是天然未雕饰呢还是不够用心呢?可能个人爱好不同吧。

  我认为民谣的歌词,应该美得像一首诗。前段时间周三很火,我看到他的歌词就已经无语了,那他那首歌到底表达的是什么呢?一个穷小子对姑娘的渴求吗?整篇歌词没一句亮点,来来去去就是“姑娘快来啊……”

  同样接地气,张玮玮就很棒,那首《米店》算是民谣中的经典吧,随便拿一句歌词出来“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你坐在空空的米店,你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在寻找自己的香。”

  赵雷是我特别喜欢的民谣歌手,他首先唱得好,创作能力强,他的歌可能并没有表达什么思想精神,不具时代意义,但他首先很真诚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他能把自己的最天真,最可爱,最渴望的事透过歌词表达出来,他能真正把生活写成一首歌。比如说《背影》“天空很远,夕阳很近,顺着那条小路是你回家的方向”。

  F 民歌也要与时俱进

  @阳光灿烂的春天:我觉得民谣和民歌差不多,没有太明显的区分标准。要说民歌,我们山西民歌有悠久的历史,而山西又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山西民歌的资源丰富,名声也大,在全国音乐界来说山西民歌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但我个人觉得,我们山西的民歌包括全国的民歌都处于低谷期。这可能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趋势吧,比方说劳动号子就基本听不到了。可我们后人还是希望把好的、老的经典的东西都能够传承下来。但在创新方面或者说在老歌新唱方面做得还不够大胆。如何发展?这需要山西人民,尤其是音乐工作者们多深入人民、多潜心钻研,民俗文化才有希望。

  现在陕西内蒙古的民歌很多都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民歌了。他们都是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让歌曲更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同时他们也在新民歌里保留了原民歌的音乐元素与风格。

  G 年轻人更喜欢独立民谣

  周迪是民谣唱作人,他认为在现代民谣中,独立民谣更符合年轻人的品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所能听到的民谣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独立民谣、新民谣和城市民谣等。独立民谣指的就是不依附于流行音乐市场,比较个人化,完全是唱一些个人情绪的民谣,完全是比较走心的东西。同时,它在发行方面都是独立发行的,因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独立音乐人都是自己来做推广发行的。周迪的很多作品都是独立民谣,比如早期的一首歌《北山》,其实它不是具体指哪一座山,而是指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那么一块纯净的圣地,比较能代表他当时的状态和心境。

  周迪说和传统民谣相比,新民谣可能是最富有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是从欧美流传过来的,在音乐形式上更丰富,会增添更多的音乐元素。在原有的民谣音乐特性上加入了一些工业氛围和黑暗氛围,加入了当代社会的一些工业特点,比如说加一些类似于电子音乐的背景,在编曲上有一些电子化的东西,和传统上的“一把吉他”有些不同。除此之外,欧洲的新民谣其实还加入了一些宗教色彩、神话色彩,有一些复古感。不过它主要还是在欧美地区流行,我国的新民谣现在还没有太多的发展。

  城市民谣是以城市人生活为题材的民谣。它以城市里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根本内容,比如说上班下班、朝九晚五的生活,它更多关注的是现代人的感情生活和理想。在周迪看来,中国音乐市场流行的大部分民谣都是城市民谣,如郝云、马頔等民谣歌手唱的都是城市民谣。

  除此之外,就是独立民谣了,相比之下,年轻人可能会更喜欢独立民谣,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态度,也有自己的一些主张,更符合他们的品位。

  根据山西晚报(太原)、每日新报(天津)、半岛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