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8|回复: 0

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6 03: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bac8a548415dda40.png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在浙江乌镇正式开幕,这个安谧的江南小镇将又一次开启“乌镇时间”,聚集全球的目光。

  历经两年时间的积淀、绽放,乌镇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本身一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新时代,变得更加成熟,更有影响力。乌镇激发互联网力量结出的累累硕果,将与互联网在全球各个角落带给我们的无穷惊喜一道,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呈现在四海来宾眼前,这也正印证了“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这一大会主题。在世界面前,全球互联网孕育的新思维、新技术期待着在乌镇交流碰撞。与会的时代精英们齐聚一堂,共言未来。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近两年科技创新的成果有80%来自于互联网领域的企业组织,显然,这也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一点将更加鲜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综观现实,以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本次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也契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无疑将为更好地推动全球互联网的共治共享,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t01ada1acf969c3acb3.jpg

  新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有关其内涵外延的探讨经历了两个阶段,初步形成了两类观点。第一阶段始于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首次提出了新经济的概念,认为“新经济”主要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新经济是在美国1991年到2000年长达120个月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背景下提出来的,该时期美国经济呈现以互联网为引领、“一高两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特征。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关于“新经济是伪命题”质疑声音此起彼伏。有关研究也进一步拓展了新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相对广义的概念,即新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以高新技术支撑知识经济发展,全球化与创新互相激荡并彼此加强的经济形态。新旧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旧技术经济范式向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演进,一般表现为经济较长时间强劲增长、低通胀与低失业并存,规模报酬递增、外部效应明显、标准化和网络化特征突出等。

  第二阶段的探讨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为代表的经济形态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围绕“新经济”的探讨再度活跃起来。总体看,这一阶段提出的新经济的概念延续了上阶段的广义范畴,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经济的主要方向、表现形式以及新常态下如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等方面。

  基于已有研究,结合最近一段时期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态势,我们认为,新经济是以技术进步、需求升级、资源要素条件变化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标志,以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主要方向,不同于传统的物质(也包括知识、信息等)生产、流通和交换模式。新经济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其演进过程就是基于技术进步的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并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过程。

  新旧生产力的交替更迭过程会经历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的阶段,先进生产力既可能完全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导致旧的物质生产分配流通模式完全消失;也可能逐步渗透到落后生产力中,使其更新、重生,表象上看仍然是原来的产业和经济形态,实质上已经演化为新经济的组成部分。从中长期看,新经济的产生通常会表现出技术进步快且具有“破坏性”,符合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经济特征(即创造性毁灭)。伴随新经济出现,大量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和新兴产业衍生发展,渐进取代或渗透到原来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产业组织形态中,并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新经济的产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主要驱动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历史经验表明,每次新旧经济形态的转变都是基于科学进步、技术突破和相关理论的积累、创新与应用,科学技术发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新产品、新服务,造就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产业。二是需求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需求升级换代加快,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生活环境提出更高要求,逼迫生产端不断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形态。三是要素条件变化。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信息经济时代变迁的历史,就是不断突破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源等要素约束变化的历史。当前,能源资源约束趋紧、重大疾病威胁、人口结构变化等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倒逼符合绿色低碳、健康等发展趋势的新经济形态加快形成。

t01a567c0fecca43fc9.jpg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新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也要看到,现有制度、政策和监管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新经济发展,亟待改革创新。

  (一)监管改革滞后,新经济发展活力受到束缚

  当一种新生产力出现时,生产关系也要相应调整,才能适应和推动新生产力发展。但是,目前在新经济领域仍普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使新经济的“武功新法”在旧制度的“龙套”下难以施展威力。例如,在分享经济领域,滴滴打车、优步等互联网租车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涌现,为居民出行提供了多样化、低成本和便利的选择,但现行监管思路仍然套用常规运营车辆管理模式来“规范”这些新兴业态,给行业发展空间带来很大制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培育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采取目录管理等方式将外地品牌排除在优惠补贴目录之外,造成市场准入上的不公平。

  (二)法律法规缺位,新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性技术的产生和跨界融合中新业态的涌现,需要新规则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新经济一些领域还存在法律真空地带,既难以规范新经济发展,也使新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电子支付方面缺少专门规范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导致在处理纠纷时缺乏相关依据。干细胞领域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完善的评估体系,阻碍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互联网+医疗”缺乏相关法律对互联网企业和医疗机构权责的界定,引发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养老服务机构准入和职业人员认证体系不完善、后续监管不严格,导致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缺失,庞大的潜在需求无法及时转化为现实需求。

  (三)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不足,新经济发展的要素瓶颈突出

  新经济具有知识密集和资金技术密集等特征,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大量创新创业人才以及丰裕的资金要素等予以支撑,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瓶颈约束较为明显。在技术方面,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饱受“缺芯少屏”之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在人才方面,国内大学专业设置普遍滞后于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各行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在资金方面,处于成长初期的各类新兴产业受信息不对称、潜在风险高和轻资产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得传统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同时,部分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过于注重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实际投资项目过少,对新兴产业投资的放大作用不明显,等等。

  放管结合、多措共举,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久久为功的心态,尊重新经济发展规律,做好长远战略考虑。要把新经济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下决心从基础做起,夯实新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支撑和制度保障,在事关国家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超前谋划、前瞻布局,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当前,要重点瞄准制约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加强制度设计,推进监管创新,优化政府服务,为新经济发展松绑、护航。

  (一)创新监管模式,打破制约新经济发展的制度枷锁

  针对新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必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及时清理阻碍新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监管制度,拆掉制约新经济发展的藩篱,加快构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规良法。要采取底线监管思路,避免将传统的审批式、限制式的管理模式套用于新经济,特别是加快探索负面清单或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建立以事中事后为重点的新型监管和追责体系,放宽市场准入,让新经济发展有空间、无泡沫。

  (二)完善市场环境,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

  加快建设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面维护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兴商业模式发明者的经济权益。面向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快速涌现的现实需求,建立针对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模式创新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支持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加快塑造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创业基因,激励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为新经济发展注入开放、包容、多元的核心文化和灵魂,进而吸引更多的技术达人和创新创业者汇聚到新经济领域,形成强大的发展动能。

  (三)加大政策支持,对新经济扶上马再送一程

  强化技术政策支持,围绕加大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扶持、建立产业创新网络、强化标准建设等方面完善技术经济扶持政策,及时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和趋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航空航天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和环保与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对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设立一批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投资新经济领域有潜力的企业,对商业银行在新经济领域的金融贷款,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或税前列支优惠政策;对于由财政出资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取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业绩考核任务和指标,支持其扩大对新经济投资。加快引进培育适应新经济需要的人才,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同时,适应新时期产业政策转型的新要求,政府支持新经济的方式要从过去的挑冠军向营造产生冠军的环境转变,更多的通过普惠性减税和事后补助、奖励等方式,破除制约新经济发展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

  根据中国经济新闻网、 聚焦热点资讯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