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日前在德国法兰克福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背靠内地、面向全球是香港目前的战略定位和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作为亚太区跨境投资枢纽的地位有望得到强化。
陈德霖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资本、技术等需求较大,香港可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平台,联合内地与全球各方力量,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今年7月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启动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基建融资枢纽。截至8月,IFFO已吸纳40多个合作伙伴,包括银行、公营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等。
“一带一路”倡议将加强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联系,创造更多基建领域的投融资机会。陈德霖说:“IFFO是一个开放的运作平台,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基建投资感兴趣、有经验、有能力的利益相关体聚集起来、凝聚共识、共同开发相对陌生的第三方市场。”
近年来,中国内地对外投资规模稳步上升,对“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呈现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香港是众多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
陈德霖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输出资本,还需带去技术和人才。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通过香港输向全球十分便利。同时,香港拥有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和法律人才,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保证。
“一带一路”推动跨境投资是双向的。对境外投资者而言,香港是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通道。陈德霖说,香港拥有的跨境投资渠道正不断拓宽,例如2014年开启的沪港通,2015年实施的内地香港两地基金互认政策,以及今年底即将开通的深港通等。
陈德霖认为,自2009年中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人民币10月1日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意义重大。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互相配合的长期过程,宜采取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方式推进。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的门户,香港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投入其中。
一带一路的大部分资金需要从国际市场筹集,因此香港资本市场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前面已经提到,未来10年内,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均投资需求就在8000亿美元左右。目前人民币融资成本高于美元、欧元和日元,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许多年,因此用外币融资往往有成本优势。另外,许多“一带一路”项目的较大部分支出还是以外币计价的,因此用外币融资可以降低汇率风险。
总的来看,“一带一路”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应该从国际市场来融得。香港作为我们对外融资的主要窗口,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项目融资、证券化市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进一步发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为中长期项目融资。
香港有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同时连接着全球的机构投资者。香港有201家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机构、158家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以及594家证监会认可的本地注册基金。
2014年香港基金业管理的2.3万亿美元资产中,超过70%来自海外投资者,而且许多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分支机构,这些全球最大机构管理着几十万亿美元的资产。香港可以成为“一带一路”项目从国际机构投资者融资的重要渠道。
香港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各种风险管理的人才、工具和手段。如上所述,“一带一路”的许多项目面临着政治、政策、汇率、利率、价格、法律、环境等风险。由于全球主要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都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香港在管理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方面有明显优势。比如,香港可以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来管理汇率、利率、大宗商品等风险;香港的国际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机构、工程咨询公司以及这些机构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可以帮助进行项目所在地的各类风险分析和尽职调查;香港的保险机构和环境风险管理专家可以帮助对项目进行ESG风险分析和管理。
根据新华社、 和讯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