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乐涉垄断三宗罪被罚6.68亿元 竟称不上诉
利乐,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液体食品包装设备、技术服务、包装材料以及为液体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生产线设计方案的大型跨国集团。
11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在官网公布了对利乐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书认定,利乐旗下的6家公司2009年至2013年在中国大陆的一些市场行为构成了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据此,工商总局决定对利乐处以2011年度在中国大陆相关商品市场销售额7%的罚款,合计约6.68亿元人民币。
“尽管对结果感到遗憾,但我们接受工商总局的处罚决定,包括罚款金额,并宣布不提起上诉。”对于工商总局的处罚决定,利乐公司在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的邮件中称,“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未来,把精力投入到业务发展上。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抱着坚定的承诺。”
“在我看来,对利乐的6.68亿元罚款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警示作用,对其业绩方面其实影响甚微。”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利乐垄断的“三宗罪”
那么,利乐如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政处罚书详细的阐述了利乐的这一行为。
“经查,2009年至2013年期间,利乐实施了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包材、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和排除、限制竞争的忠诚折扣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在认定利乐在纸基无菌包装设备市场、纸基无菌包装设备技术服务市场、纸基无菌包装材料市场具有支配地位的前提下,工商总局在行政处罚书中称。
2009年至2013年期间,利乐在销售设备过程中,限定了设备客户在绩效确认期(指确认设备性能时间)、保证期(相当于质保期)以及经营租赁期内使用利乐包材或“经利乐认可”的包材,并作为没有按约定使用对销售产品免责的条件。
此外,2009年至2010年期间,利乐在技术服务中采用了千包协议,即客户必须在使用利乐提供的包材前提条件下,通过使用包材的数量为计量依据并设置固定服务费率,利乐提供设备维护。
除了“搭售包材”行为,利乐还存在“限定交易”的行为。而这,与一家上游材料供应商佛山华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两者以下简称红塔)有关。
包材原纸是液体食品纸基无菌包装的重要材料,对包材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主要有牛底纸和白底纸两种。
截至2014年,中国大陆市场仅有红塔批量生产销售牛底纸,而红塔的唯一客户就是利乐。
行政处罚书显示,2011年至2012年期间,利乐通过先后与红塔签署《谅解备忘录》《全球供应协议》以及《供应与合作协议》等内容,以此来达到限制红塔与其他包材厂商就牛底纸项目进行合作、使用有关技术信息,妨碍红塔向其他包材厂商提供牛底纸的目的。
排除、限制竞争的忠诚折扣是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第三种方式。
忠诚折扣指的是经营者以交易相对人在一定时期内累计的商品交易数量、交易金额、交易份额为条件或根据其他忠诚度表现给予的折扣。
行政处罚书称,2009年至2013年期间,利乐在包材业务上实施了多达数十种折扣种类,其中追溯性累计销量折扣和个性化目标折扣属于忠诚折扣。例如,利乐曾设定一个采购量给予某公司返利,而这个采购量相当于该公司三年半的产量。
利乐市场份额已今不如昔
利乐,如何成为垄断巨头?
1979年,利乐灌装机被用于生产“鲜宝”牌菊花茶,这也标志着这家瑞典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然而,在此后20年里,以销售灌装机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利乐在中国市场并无太大建树。
“利乐刚开始在中国很难打开市场。”乳业专家宋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但是,后来利乐碰到了伊利、蒙牛等乳企。”
彼时,伊利、蒙牛等乳企正发力中国的常温奶市场。
宋亮介绍,利乐的快速发展与常温奶的发展存在很大关系。“我国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北方,但当时需求市场则在南方。作为最早逐鹿中国包装市场的企业,利乐迎合了早期中国乳企的急切需要,积极与伊利、蒙牛展开了合作。”
“就这样,借助伊利和蒙牛公司扩张之力,在2000年左右,利乐占据到了中国包装市场份额的90%以上。”宋亮说,“过去,中国的包装市场只有利乐一家,可以说它确实对市场具有操控权。”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利乐共生产了1732亿件包装,销售收入约为111.55亿欧元(近900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1/3的收入“贡献”来源于中国。
然而,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如今的利乐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包材市场份额早已今不如昔。
宋亮表示,由于利乐包装专利的到期和更多竞争者的加入,包装市场正在不断放开。“2010年之后,利乐整个市场份额也在急剧下降,现在大概在30%左右。现在像纷美等国内包材企业也在快速发展,这造成了利乐市场份额的下滑。”
“利乐包装最贵的时候达到了0.5元一个。但是现在利乐的包装价格大概在0.23元至0.25元一个。而国内其他的包装厂商也大约是在0.17元至0.2元一个,差别已经不太大。”对于利乐现如今的境况,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法治周末记者说。
王丁棉解释,利乐包装价格下滑也是国内包装企业倒逼的结果。“国内乳品企业在选包装时一定会考虑包装的成本,由于一杯牛奶的利润只有几分钱,如果能够在包装盒上降低价格,那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以前利乐一家独大,现在大量的国内和国外材料都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调价也在情理之中。”
影响甚微
“利乐一贯重视合规经营,严格遵守经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自2008年中国实施反垄断法起,为确保合规,利乐对自身的经营行为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并相信已达成了合规目标。但遗憾的是,工商总局仍判定利乐中国的某些经营活动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我们将针对工商总局认定的行为,进一步调整相关的经营行为,以确保合规。”利乐在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的邮件中称。
那么,利乐被罚会对其和下游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6.68亿元的罚款对于利乐而言其实影响不大。“利乐每年包材收入从中国赚的钱大概占了三分之一,有一二百亿元的收入,所以6.68亿元其实也不高。”
王丁棉同样认为,对于利乐来说,此次处罚对其影响很小。“虽然相关部门的处罚利乐是要接受的,但让其主动放弃市场份额可能不大。此外,利乐在产品技术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还是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此次利乐被罚对其业绩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对利乐日后的运营模式、整个与下游企业合作的模式可能会有所影响。它肯定会规避法律风险,可能会让出一些在中小企业中的市场份额。”朱丹蓬说。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在工商总局立案调查利乐垄断的4年期间,利乐已对自己的运营策略作出了一些调整。
例如,2011年以后,利乐对千包协议文本进行了主动调整,不再要求客户使用利乐包材;工商总局调查工程中,利乐亦主动告知红塔可以与其他客户合作开发牛底纸,红塔也于2014年初开始主动与其他包材生产商接触沟通、合作生产牛底纸。
“尽管对结果感到遗憾,但是此次的处罚不会影响利乐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长期的战略。”利乐在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的邮件中表示,“我们会一如既往,秉承‘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为中国客户与消费者提供安全、值得信赖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
“利乐被罚同样也不会对伊利、蒙牛等乳企产生影响。随着利乐在包装市场的垄断逐步被打破,市场竞争更加活跃。伊利、蒙牛等乳企可供选择合作的包装企业机会会更多。”对于对下游行业的影响,宋亮表示。
来源:法治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