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姜大星从黑龙江省建筑大学毕业。毕业后,他顺理成章留在城市里工作,卖过手机、开过烧烤店、经销过韩式电热炕,在商海里折腾几年,小试身手。
姜大星漂泊在外,越发思念家乡。家乡的味道让城里人尝到了不一样的感受,也在他心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虽然拥有稳定的工作,但不甘平凡的姜大星觉得 青年人有激情、有活力,应该自己创业。他义无反顾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从刨地开始学起,用良心种粮。姜大星发誓要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路,让城里 人吃到健康安全的五谷杂粮。
姜大星的家乡明水县在通肯河西岸,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通肯河水浇灌的水稻含有数十种天然营养物质,大米米粒晶莹剔透,小米米粒金黄圆润。农产 品质优价廉,但好产品就是卖不上好价钱。姜大星结合家乡的寒地黑土,绿色特色产品,借助互联网发展的有利契机,开了一个网店,把农产品摆放到了虚拟货架 上,赚得第一桶金。
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农户受益,姜大星牵头,于2011年12月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用科学决策,用民主管理,千方百计增加社员收入。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生产,使得效益不断提升。
不通铁路,没有高速公路,以农业为主……明水,这样一个贫困县,人们街谈巷议的却是电子商务、网店创业、O2O、绿色食品这些时髦的名词。
、
2013年末,姜大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的重大机遇,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快车”。他从单纯地向网商供货,逐渐意识到抱团发展的意 义,“我们自己有1000多亩的网货种植基地,都是减化肥减农药的。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场地,还免去了水电费用。现在报名参加培训的有200多人,还有专 门负责对外营销和推广的人员。”
2015年,姜大星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成功推出众筹私人订制模式,把50余户百姓家菜园、家养牲畜成功订制到大江南北。带动30余户贫困户做电商,成功的让他们脱贫。
姜大星说:“我辞职回家创业,不为别的,就为家乡的百姓种出的好东西卖上好价钱,让城里人吃到好的、健康的、绿色的农产品。”他的“创业是创德、创劲、创奔头”一番话赢得无数掌声。
姜大星以“立足黑土地,带动村民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实现脱贫致富”的事迹,作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的获奖人物,当选“2016中国创业榜样”。
创业有多苦多累,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现实经历,但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与很多以辛苦和压力大而著称的行业相比,创业的艰辛或许也不能说有多大特殊性。不同的是,创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的“光环”,让他们的个人生命轨迹也格外受到关注。一个知名企业家的命运,常常成为外界观察整个行业生存状态的窗口,在这个话题上也很能反映社会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创业所投注的热情,很大程度上与发家致富相伴,有时候,甚至会陷入渴求财富的躁动和幻想中。对于近年来陆续出现的企业家患病和英年早逝的案例,舆论中都不乏不解的叹息之声,质疑他们为了赚钱如此拼命是否值得。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许并无恶意,但以利益为唯一标尺,把创业简单理解成逐利,把努力工作视为不惜代价地追求利润,却是对创业者的偏见,也有对创业本质的误解。
创业能赚钱吗?如果成功的话确实可以,甚至收益还很可观,但赚钱显然不是唯一和最终的目的,否则还不如去投机拼运气。无论创业者个人抱着怎样的预期,一旦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了一项前途未卜的开拓性工作。有很多像张锐这样的创业者,他们曾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骄人的业绩,物质上已经足够优渥,却始终怀抱更高的理想,对于探索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充满激情,热衷于寻求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新方向和办法,甚至不惜放弃眼前的富足和安定,走上一条艰辛的道路,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这个意义上,创业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层面的价值尤为珍贵。
张锐的离世让创业圈同行者们伤感,但他在移动医疗领域的事业依然等待着后继者去推进,他利用互联网改善人们医疗条件的理想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终结,这或许才是张锐留给社会的最大财富。这也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可能受益于某项创业的普通人而言,最值得关心的,其实还在于创业者所做的事情本身,以及由此开创的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至于那些绘声绘色的创业故事,值得被传递的也不是生财之道的启示,而是鼓励人们始终怀抱理想,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事。
根据长江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