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北与格陵兰隔戴维斯海峡遥遥相望,南接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达北极圈。东部气温稍低,南部气候适中,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国境边界长达8892公里,为全世界最长不设防疆界线,同时也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久闻加拿大落基山脉之美,去过美国西部后,我很想去加拿大西部一游。五月底与朋友一起终于成行,由香港抵温哥华后,租车自驾,然后乘机飞越落基山脉,到达卡尔加里,再租车进入落基山腹地,主要游览积士柏和班芙国家森林公园。
已知人类来到落基山脉的时间为西元前10000年至前8000年之间。16世纪开始有欧洲人进入西南地区。到19世纪初,因探查与经济开发,他们几乎同山区所有原住民民族发生接触,并常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以及不稳定的食物供应和部落间的领土战争,造成一些群体的大规模迁移与摩擦。
从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开始,人类已经就到落基山脉地区,主要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个部落,包括肖肖尼、苏、犹他、阿帕契、黑脚、平头等,他们在落基山麓和河谷猎捕猛犸象和原始美洲野牛(比后来的美洲野牛要大20%),他们可能和后来的印第安人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移居到平原地带,在春季和夏季进入山区捕鱼、猎鹿和采集浆果、块根等。在分水岭的山顶有5400年-5800年前印第安人建造的用来驱赶猎物进入石墙。最新科学研究认为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哺乳动物种群数量是非常有效的。
1540年西班牙殖民者开始进入洛矶山区,随之而来的士兵、传教士、黑人奴隶带来了马、金属工具、枪支、新型的疾病和不同的文化,战争、疾病、家园丧失(水土流失)使得原住民的人口迅速萎缩。
路易斯和克拉克在1804年-1806年的探险是第一次对落基山脉的科学考察,但实际在他们探险期间起码碰到了11位来自欧洲的白人,最早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从1720年-1800年,他们到洛矶山寻找矿藏和毛皮。1802年以后,美国毛皮商大批涌入洛矶山,1832年,来自东部的车队第一次从怀俄明山口穿越落基山。
1847年摩门教徒在大盐湖落脚;1859年科罗拉多州发现金矿;1869年横穿美国的铁路建成;1872年黄石国家公园成立;采矿业和森林工业迅速发展。1891年-1892年设立了多处森林保护区,1905年保护区扩大到现在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区域内。旅游业也开始发展,宿营地被成农场,车站发展成城镇,一些城镇发展成大城市。
到哪个国家旅游,我都喜欢去西部,在国内也是对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情有独钟,去多少次都嫌不够。到了美国西部后,大峡谷的惊世之美使我流连忘返。这次加拿大西部之行,又果不其然地让我过足了西部瘾。落基山脉的优势是海拔不太高,宽敞的公路直达国际森林公园的每一个景区。只要有车,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驱车前往,不必担心高原反应。加之大西洋的温暖气流令这里气候温润,特别是春夏秋三季,在终年不化的雪山及冰川湖的映衬下,不同颜色的高原植被宛如流光溢彩的油画。我们到路易斯湖的时候,正值湖面的冰层开始融化,半冰半水的湖面倒映着雪山的一角,独有一种韵味。至于那些海拔稍低些的雪山湖泊,如果赶上风平浪静,会映出雪山的全景倒影,更令人心醉。
此行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如棕熊、麋鹿、大角羊等。在起伏的山脊间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动物有黑熊、灰熊、山狮和狼貛。大角羊和石山羊夏日栖於高崖上,冬季则迁往较低的山坡。鹿科动物如北美驯鹿、骡鹿和维吉尼亚鹿也随季节在高山草地和亚高山森林之间垂直迁移。形单影只的驼鹿常常出没於北部湖泊、溪流和沼泽地,以柳叶和水生植物为生。
路边设有不少注意动物出没的标示,提醒司机安全驾驶。所有车辆在遇到动物时,几乎都会停下来观看拍照,我自然不能放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拍其他动物没什么特别的,只有拍熊的时候,我万分小心,总是跟在熊的身后拍。车上的朋友问:“为什么不去前面拍?”我说“几百斤的大熊,万一惹怒了它,我是跑不掉的,还不让它拍成肉饼?”全车人都哈哈大笑。其实老外比我还小心,连车都不敢下,只是开着车窗拍拍而已。我这般下车跟拍,已经算是胆大包天了。
如果说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幅大油画的话,积士柏和班芙这两座小镇就是画中画了。它们都坐落在雪山的环抱之中,夕阳西下,小镇不长的街道尽头就是彩霞缭绕的皑皑雪山,透出别样的清净幽美。
根据《行家》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