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当前投资形势是否达到寒冬状态,投资圈有着不同的答案。FreeS基金创始合伙人李丰坚决认为没有到寒冬,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的看法是寒冬来了,作为最早一批预警资本寒冬的投资人,华兴资本包凡(微博)的态度是“天气还好,没那么冷”。
但无论哪一派都无法否认,温度的确降的很快。
据腾讯科技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餐饮外卖项目关闭,近十个社区O2O项目宣布倒闭,汽车、出行领域死掉的创业项目近20个。餐饮外卖、出行、汽车、美业、旅游、教育已成重灾区。
和死亡相对的是,下半年的新增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也在不断缩水。
据清科集团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开始,投资案例数就开始降低,但金额还保持增长。到8月份,案例数环比减少了11.29%,金额环比下降63.58%,9月份投资金额和数量均有所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总投资金额19.65亿美元,大幅降到了仅有9月总投资金额的1/3的水平,案例数环比也减少35.59%。这个月还首次出现了投资总额和案例数环比(和上月相比)和同比(和去年同期相比)双降的局面。
多位投资人均向腾讯科技表示,整个圈子下半年的投资节奏确实在放缓。上半年那种结束一轮融资,立刻进入下一轮融资,且估值翻几倍的情况少了很多。即便是融到了资,恐怕估值都是大打折扣。
创业公司外,对新基金和小基金而言,降温也带来了死亡的威胁。二级市场的恶化,在人民币市场传导的非常快。即便是明星投资人李丰的FreeS基金,早期募资得到了非常丰厚的承诺金额,碰上资本市场下跌,都少了一半。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对腾讯科技坦言,人民币基金作为新兴事物,现在大部分都还处于无序混乱阶段。尤其是很多基金的LP(出资人)就是上市公司,股市的波动导致上市公司市值巨幅缩水,基金募集完成率变得很低,投给企业的钱被拖欠的情况变得较为常见,被拖死的也不在少数。融到钱迟迟拿不到钱也是死神来了。
从高层到基层,互联网从业者度过“资本寒冬”的正确姿势
文章如题,就是想讲讲个人对于互联网从业人员怎么度过被叫做“资本寒冬”的这个阶段的一些见解,之所以给资本寒冬打引号,是因为对于这个定义有一定疑问,但是由于人们说的多了,有较高的普及程度,拿出来引用一下,方便大家理解我要说的是什么就可以。
就我个人而言,是不认可资本寒冬这个说法的,因为之前的投资行业环境在我看来属于投资行业部分参与者在发烧,炒热了整个资本市场,现在就是高烧退了,人清醒了,方便大家开始冷静的思考问题。
跟风炒作的成为了牺牲品,大量公司倒闭破产,大量从业人员离职再就业,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得不静下心来,好好的审视一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到底该何去何从。
关于从业人员的定义,并不是按传统的岗位去划分的,因为不论你是产品、技术还是运营,在大环境的变迁下都会有所变化。这个变化,以及你去适应变化的方式,往往跟你的职位和身份息息相关,所以从以下两类身份为切入点,去探讨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资本市场趋于保守冷静的新常态。
玩法变了
大反转行情起于何时呢?我们不妨想想它的表兄弟——资本寒冬,是什么时候传入耳边的?持续的烧钱无果连同一些滥竽充数的项目双重打击,行业信心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被彻底伤害,延续近三年的资本上升阶段开始进入瓶颈,移动互联网概念诱发的估值溢价也开始回撤。
当投资者意识到需要踩踩油门,做出更谨慎的决策时,他们便不再关心你的增长潜力——收入、流水,因为大多数项目能够靠补贴在短时间内把数据推高;他们更关心你当下的盈利能力——利润、获客成本、营销费用、团队管理成本等,总之都是一些务实的问题。
资本市场变了,创投的玩法也变了,画饼做PPT的公司不再吃香,真正赚钱的公司又受到了重视。创业者可能又会问,初创漫漫盈利遥远,怎么样才能赚到钱呢?
以我的观察,赚到钱的公司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效率高。效率高,成本自然能够做到比较低,收入做得比较好。倒退回去,符合这样条件的公司通常来说,或者有很强的团队,或者有创新的产品,他们真正理解创业的元逻辑其实是生意。
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靠利润,而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靠流量,类似QQ、微信这种自带流量的商业模式可遇并不可求,因而大部分初创公司只有回归商业本质,也就是做生意,为股东创造价值才会得到一二级市场的认可,拿到越来越高的估值。
回归生意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苹果公司是因为产品易于使用和设计富有创新而闻名。事实上,真正助其登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宝座的,是iPhone手机自2003年以来的销量连年增长,而且持续了整整13年!
反观美国另一家创新公司特斯拉。毋庸置疑,特斯拉比国内99%的初创公司都具有创新精神,然而它的股价在历经了2013年—2014年间556%的飙升,之后便长期在一个区间内低迷徘徊。问题在于,特斯拉Model X交付过慢,导致全球销量既定目标无法实现,造成市场规模缩小。
市场,而且只有市场才是衡量公司能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还是拿特斯拉举例。一旦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领域上发力,即便特斯拉拥有所谓的领先技术,也可能会被轻易超过——它那少得可怜的销量根本无法抗衡前者经年累月的综合实力。由此可见,投资者短期会因为概念、风口而投资一家公司,但是长期愿意为之买单的公司,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到5-10年,它背后一定匹配有更充足的产能、更优良的资产负债表和更成熟的市场经销网络。
最后,借滴滴投资人金沙江朱啸虎的一句话做个结尾,在中国,互联网创业是格外危险的事,随时可能死掉。今天你的项目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成功了,还没来得及衣锦还乡、奔走相告呢,明天对手就从另一个你想不到的地方,跳出来把你灭掉了。所以说,在资本寒冬,你要努力深耕小市场、黏住你的用户、谨慎地花好手里的每一分钱。
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比别人更大的机会熬过来,然后再去成为优秀的公司。
创始人及高管
所谓创始人及高管,包括以CEO主的各位在创业公司占股的核心管理人员,作为一个浸润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从业者,见识过太多的失败。创始人及高管中,最常见的三种不端正态度我总结下来主要有:
1、创始人把企业做成了To VC模式,不好好做产品和服务,一心想着怎么从投资人手里拿钱的就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门清了吧。
2、创始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烧钱换用户,把摊子做大,不管怎么说,先把投资人的钱拿到手再说。
3、很多高管甚至CEO的工作一切以KPI为导向,数据驱动工作,为了拿到融资,甚至不惜数据造假。
面对以上这三种情况,作者的建议其实很简单,从创始人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做项目的时候回归商业的本质,纯净创业的动机,牢牢的把握住三个出发点:
1、以盈利为出发点。
一切的商业模式,最终都要落实到盈利上,对模式的盲目崇拜,本身就是一种滞后思维,一个行业,一旦被行业用一个明确的模式定义,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入时期,最典型的就是O2O,在O2O被明确定义后,跟风创业的公司,99.9%已经都牺牲掉了,留下来的,都是像饿了么,美团这样的早先进入的创新型公司。
2、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
任何模式,只有把握住用户的需求,用心提供产品和服务,才是真正的出路,在此基础上,用心思考,勤奋经营,才是正途。
3、以企业成长为出发点。
数据虽然重要,但要牢记数据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并不是目的本身。完成KPI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与企业的发展与盈利目标冲突,为了KPI的达成而使公司蒙受损失的行为,就让它随着资本寒冬一起冻结吧。
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资本寒冬到来之后,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中层领导受影响很大,公司倒闭,另谋出路的时候想找到同等的职位和待遇变成了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公司还在存续的,来自于行业和资金的压力也会让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工作更加繁重,前段时间个别大公司通过增加工作时长逼迫员工离职,变相裁员事件也是闹的沸沸扬扬。当然,在这之中,不管是已经离职的,或者是在职的,问题也存在不少。
作为一个公司的中层领导,首先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的战略执行很多都是由他们完成。有很多时候来自于领导层的压力也确实让他们身不由己。对于公司的中层领导来说,从长远考虑,并不建议离开这个行业,但是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1、要勤于磨练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
从长远看,未来互联网行业还是需要各个岗位的大量的管理人才,如果真的能够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成成绩,积累经验,不论你是产品、技术、还是运营,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要从战略的层面去思考自己的工作。
很多时候,中层管理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技能层面,而是做着中层管理的工作,却不去思考公司的战略和执行,而是一味的去迎合领导,迎合KPI,但最后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并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认识水平并不能跟上位置的提高,而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个创业的朋友跟我说,他非常愿意去从中层管理者中去发掘公司的骨干力量,奈何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能力有余而觉悟不足,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而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如果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有信心,并且真心的喜欢这个行业和自己做的工作,那么就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就现在的水平来说,互联网行业的工资待遇水平依然是所有行业中排名靠前的。
未来12个月是最好时机
虽然投资普遍变得谨慎,但是抄底还是观望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后者代表的是不分质量通杀,前者的话,其实优质项目会变得更有机会。
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告诉腾讯科技,现在不少美元基金的态度都是先观望,放缓投资节奏,甚至暂时不投。中概股的表现欠佳和回归潮、中国股市的动荡、中国公司的估值过高等都有所影响投资心理,更为关键的是不太确定中国经济的走向。因为美元基金大部分在后期,所以最近的合并潮和这个也有着一定关系。
但更多的投资人的态度目前还是偏向乐观,想要趁着降温,以低价拿下一批真正好的创业公司。毕竟在2008年到2009年那一波资本寒冬里,诞生了不少独角兽公司。
从总体趋势来看,包凡认为,目前各种创新和新技术,反应到生产力的提高,让创业黄金期再持续10年没有太大的问题。
童士豪更直接鲜明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觉得未来12个月其实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同时,越是市场不景气,优质项目越会遭到争抢。“当别人都是疯狂的时候,你要更理性一点,别人很害怕的时候,你就应该更开心一点”。
但抄底并不代表是用低价买一堆项目,而是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好的项目,自身不够硬的项目将面临更快的淘汰,资源的倾斜效应会更加明显。“低价抄底,如果买的是不好的项目,再低的价钱都没用,死掉一堆项目对基金伤害更大,募资就更难了。”风云基金侯继勇(微博)说。
以考拉班车为例,虽然创始人张敏觉得死亡最大的原因在于寒冬期没有拿到投资。但也有一些分析认为,考拉班车有着过度依赖资本的问题,运营节奏和资金流把握失控;团队又缺乏经验,多实习生少交通背景的专业人才;业务开展缓慢、线路设计不佳等问题。投资人判断竞争胜算小才是主因。
乐搏资本创始人杨宁坦言,资本火爆的时候,鱼龙混杂。冷的要死的时候才应该大手笔投资,想搭顺风车的创业者,冬天一到就缩回去了,有能力的、真正想创业的、企业又活的不错的才值得投。
对于创业者而言,要如何对待冬天?真格基金徐小平的看法非常具有代表性,“只要你的产品好,你最接近商业本质,有客户、能赚钱,再寒冷的冬天都会过去。资本的寒冬跟创业者无关,只要低头做好你的事,资本自然会狂热的来找你”。
根虎嗅网、土匪投资日记、腾讯科技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