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一片法桐秋叶,经过清洗、浸泡和高温蒸煮,用毛刷一点一点地将叶肉和叶脉分离,然后吸水、烘干、上色、喷蜡,一幅叶雕作品栩栩如生。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出自刘政之手,他是“左丘叶雕”第四代传人。
叶雕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有史可查的记载,西周早期就出现了叶雕作品,这个作品是一个很多人熟知的故事,据《吕氏春秋》记载,成王与叔虞燕居,援梧叶为圭,而授叔虞曰:“余以此封女(汝),叔虞喜以告知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晋。”——这就是“剪桐封虞”的典故。
到了汉代,叶雕艺术的技艺已相当普及,有诗描绘了当时民间叶雕盛行的情景:“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汉代的妇女抱着孩子窗前玩,用梧桐叶剪成图形来装饰生活——这说明汉代的剪叶艺术已经相当普及。
刘政1986年出生于河南太康。2010年大学毕业后,刘政顺利进入郑州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但刘政从小对祖父制作叶雕耳濡目染,不忍心这样优秀的传统艺术在他这一辈失传,便潜心钻研叶雕。2013年,刘政从建筑设计院辞职,成立了工作室,专心做叶雕。目前,刘政一边思考如何将叶雕产业化,一边辅导对叶雕有兴趣的大学生制作简单的叶雕作品。 2015年9月,叶雕入选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看到了叶雕前景的刘政踌躇满志,“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叶雕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叶雕在艺术创作的美学原则上与其他艺术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到的特点。叶雕具备了版画、微雕、剪纸等艺术的表现形式,又吸收它们创作的长处,补其短处。不同之处,就在于叶雕是采用自然叶片的自然形态,巧借天然,突出意趣,顺其自然来展示大自然巧夺天工与天人合一之景象,利用树叶纵横交织的脉络、自然残缺来创造出叶片的生命状态,造就神奇的艺术瞬间,使作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叶雕制作工序复杂、技艺难度高、叶片选取与图案的配合设计匠心独运,其作品异常精美,图案丰富、工艺精密更是非比寻常,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上虚拟、暗示、借代等文化技巧,正所谓“小蝉翼大世界”。
到了近代,沉寂了千年的叶雕艺术才重新在世人面前展现光彩。原因很简单,由于近代化学药品的出现,让叶雕可以长时间保存。
其实在民间,剪纸艺术虽然代替了叶雕艺术,但叶雕并没有彻底消失。“很多艺人会剪纸,也会剪树叶”。陈黎明说,根据他的了解,国内很多地方,如江苏泰州、河北无极、湖南永州、黑龙江伊春等地,叶雕艺术依然延续下来。“很多人学剪纸,都是从学剪叶开始的,因为以前在农村,纸张也是很贵的,小孩子开始学剪纸,都是拿一些树叶练习剪一剪、刻一刻,基本剪法、刀法掌握了,师傅才开始真正教你拿纸张来剪”。
在河南焦作地区,陈氏叶雕一直小有名气。早在清光绪年间,陈氏叶雕第一代艺人陈嘉作和张大妮开创了陈氏叶雕。陈氏叶雕在技法上一直采用阴刻和阳刻兼备技法,刀法采用了横向行刀、竖向行刀和弧形行刀,作品通常以花鸟为主,但由于条件不具备,那个时期的叶雕作品没有保存下来。
今年52岁的陈黎明是陈氏叶雕的第五代传人,他的技艺,更多的是来自祖母。“我跟着母亲也学了一些,但主要是跟着奶奶学,因为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陈黎明回忆说,祖母刘丙花的剪纸手艺很好,邻里有婚庆嫁娶就帮人家剪些喜鹊闹梅、喜字等图案,平常爱弄些树叶在上面雕刻动物等图案。“奶奶教我学剪纸、学叶雕,我最开始就是拿着树叶练手的,在叶子上剪剪刻刻,当时剪些树叶只是觉得好玩”。
陈黎明的母亲胡秀珍也是剪纸行家,过年过节时经常剪些窗花贴在窗户及冰箱上,陈黎明在母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美术。“当时家里有一本《怎样画铅笔画》的书,铅笔画注重线条,和剪纸、叶雕有着很多相通之处,我就拿着书照着图去琢磨,有时自己买些油光纸剪些动物等图案,还弄些树叶刻些图案,做的剪纸树叶夹了满满几书。”陈黎明说。
1981年,陈黎明高中毕业,在焦作市制镜厂做美术设计员,1991年,他被调入邮电局工作,主要从事装修设计工作。工作之余,陈黎明没有忘记祖传的手艺。“以前主要是忙工作,2008年的时候,我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叶雕。”陈黎明说,他走访一些叶雕老前辈,吸收各种叶雕技法,进行全面研究,苦心钻研来形成自己的特色。
2011年,焦作举办了第六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陈黎明制作的“太极拳套路”叶雕作品饱受媒体和观众的赞誉,“叶雕大师”的美名不胫而走。
根据新华社、大河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