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面对敌人6天内9次劝降,瞿秋白不为所动:“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最终,这位年仅36岁的殉道者在枪声中倒下。他以高贵神圣的精神追求,诠释了“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的悲壮。
坚持“勿撕破我的历史”,折射出灵魂的高贵和人格的伟岸。它是革命者在生死抉择面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从容呐喊,是奋斗者战斗到人生最后的坚定执着。这种崇高的情怀,滋润着思想的蓓蕾,驱动着精神的帆樯,引领着前进的航向。它让人受命忘“难”、临阵忘“惧”、面对诱惑而忘“私”,不断走出“小我”的羁绊,成全公义、守望正道,一步步抵达纯粹的精神殿堂。
秉持“勿撕破我的历史”理念,本质上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回溯革命史,不胜枚举的共产党人,既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又有韬略在胸的气质,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道路,过上物质富足的生活。然而,无数人还是选择站在党旗下郑重宣誓,为自己的人生掀开崭新一页。他们甘作铺路石、马前卒、先行者,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血性胆气,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勇向前、不惧牺牲。始终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疑是他们最根本的力量之源。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革命战争年代,极端残酷的斗争熔铸着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党性。方志敏被捕后,面对高官厚禄的诱降,他与国民党法官激辩信仰的力量;面对敌人高高举起的屠刀,他以笔代枪,写下《可爱的中国》等“宛如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的名篇。杨靖宇被日军“讨伐队”围堵,面对喊话劝降,他“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最终在敌人的猛烈开火下“被打倒而绝命”;敌人对他如何在多日断粮的苦寒环境中坚持下来感到困惑,于是切开他的肠胃,发现里面都是草根棉絮。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不正是凭着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以生命为代价的坚守吗?
今天,我们早已远离战火纷飞的艰险,但“撕破我的历史”的考验却同样时刻存在。面对先烈先贤们的豪情壮志、流血牺牲,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扪心自问:得失之间,是否多了一点私心杂念?困难面前,是否多了一些患得患失?一个人一旦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一旦被一己之私遮蔽了双眼,便会很快走上“下坡路”。朱德同志生前常说:“我别无他求,只求做一个自自然然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一身正气、朗如日月,才会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也才能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开阔。
人生每迈出一步,其实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擦亮“勿撕破我的历史”的信条,坚定高远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我们才能在面对考验时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作出问心无愧的抉择。
来源: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