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7|回复: 0

莎士比亚何以永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5 0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ownload.jpg
  新华社记者韩梁

  “世界即舞台,众人皆演员。”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临近岁末,持续一年的“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在全球各地相继收官,在中国的系列纪念活动也于日前落幕。从舞台表演到电影展映,从工作坊到读书会,人们走近莎翁,回味莎翁。从欧洲到亚洲,从中东到西非,世界因同一个名字同频共振。

  400多年前,他因省察人性幽深、触及时代灵魂的文艺创作成为国民诗人、民族骄傲。400年后,他早已走出方寸天地,获得超越时空的影响力,成为全球文化偶像。

  莎士比亚的永恒,在于其作品展现的现代性,在于其不朽的精神内核,在于其引发的持久文化共鸣。

  莎士比亚的“国际范儿”,在他生活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即有充分展现。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二层小楼,到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环球剧院,从成功商人到杰出剧作家,他累积丰富深广的生命体验,留下数十部经典剧作。细细算来,真正以伦敦和英国为背景的剧作其实屈指可数,大部分传世之作,情节设定在英伦三岛以外。比如,《驯悍记》在意大利,《仲夏夜之梦》在希腊,《哈姆雷特》在丹麦,《终成眷属》在法国……

  莎翁剧作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从故事中看到自己,又从其中鉴察世情。400多年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自我认同的迷失,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在能力与责任间的徘徊,与处于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并无二致。《威尼斯商人》里,犹太商人夏洛克似乎是贪婪吝啬、唯利是图的代名词,然而身处反犹太思想占主流的社会,他又是种族歧视的受害人。诚如英国戏剧研究学者邓肯·李斯所说,莎士比亚对欧洲反犹太主义和民族主义暗流早有警醒,正是借夏洛克之口发出受辱者的呼喊、表达对犹太人的同情。

  不设简单道德预判,呈现多重复杂人性,时代更迭而情感共通、精神不朽,这正是莎士比亚魅力恒久的内在原因。抛却种种外在标签,超越地域、文化、种族差别,我们怀有同样迷茫,遭遇同样困境,具有同样道义感。无怪乎文艺批评家约翰·德莱顿赞叹,莎士比亚拥有最深广博大的灵魂,能够想象、捕捉并描绘共通的人性。英国剧作家本·约翰逊则评介,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论及莎士比亚对当代文艺的影响,例证俯拾即是。美剧《纸牌屋》借鉴了《查理三世》等作品;电影《狮子王》从《哈姆雷特》获得故事架构灵感;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书名源自《暴风雨》……莎士比亚融入社会生活点滴、内化为西方文化符号,其影响之深、辐射之远,早已超越戏剧范畴。

  400多年前,当莎士比亚以鹅毛笔书写无韵诗时,“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正“自掐檀痕教小伶”。2016年,两名生前无缘相见的文学巨人终于凭借各自作品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一年,昆曲改编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伦敦剧院上演,东方情韵、舞蹈语言和昆曲唱腔的美妙融合让英国观众如痴如醉;这一年,英国大学生为中国观众带来英国版《南柯记》,以当代西方视角展现“人生如梦”的中国文学主题;这一年,中国版《查理三世》以中国传统戏剧叙事演绎莎翁经典;这一年,改编自汤显祖《邯郸记》、拼贴融合莎翁剧作的中英版昆剧《邯郸梦》登上国际舞台……当汤显祖遇到莎士比亚,借助跨文化的改编、解构与重现,两大文学巨匠在更广范围内为人所知,中西文化对撞、融合、共鸣,引发更强烈好奇心、求索欲。

  莎士比亚的永恒与重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镜鉴,也是文艺引导国民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绝佳例证。穿越几个世纪,莎士比亚从英国走向世界,最终走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簇不灭的文艺火光,还将继续照亮时代、启迪前路。

   来源: 新华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4 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