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6|回复: 0

听那消沉下去的百代之过客的跫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8 04: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1743974627,2213692086&fm=21&gp=0.jpg

  我们中国人对于身后事,自古有择“风水”的习惯,在悠长的文明和广阔的疆土上,历来文人贤士都希望在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藏躯。


  陵墓是出于对亲人、祖先或者先贤的纪念而形成的纪念空间形态。如果墓主人具有足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为整个城市及至国家与国际所认同,那么其陵墓就作为名人墓而与一般的陵墓区别开来。名人墓以缅怀名人、追忆历史的方式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城市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是我们约定俗成的去先人墓地洒扫祭祀的日子,也即集体记忆的时间体现,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的节日,这与名人墓探访旅游不谋而合。

u=1150894745,1295650553&fm=21&gp=0.jpg

  北京做为数代都城,才子人杰往来,多有居住生活于此乃至终老。特别是近现代,那些声名卓著的,那些改变我们思想,触动民族灵魂,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人士,他们百年之后的栖居地,也沾染了他们独特的魁力。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泛称,峰峦起伏连绵。西山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山野,林木幽深,溪水涓流,古刹隐隐。其名为“西”又有西天正道,驾鹤西去的口彩,自古是风水宝地。西山距城区较近的一段包括著名的香山、八大处、翠微山等——特别是香山一带,既是春天登山游春的好去处,也是先贤墓塚最为集中的地方。

  香山一带登山驴友常常会走一个名为“香八拉”的路线,实际上是“香山至八大处拉练”的戏称。我也几乎每年春天都要走一次,即为了开春之后的登山锻炼,也为探访先贤。实际上“香八拉”是山野香山周边徒步登山路线的泛指,多种多样,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进入香山公园。最常规简单的线路是从八大处公园附近一个叫雍王府的公交车站循着登山者在林木间踩出来的野径和防火道,翻过几个山头,到达香山香炉峰下绕着公园围墙外面的防火道下山到达公园大门口,或者反过来,从香山走到八大处。这项活动对体能的要求属于户外登山运动的初级强度,速度快的,早上从八大处出发,中午之前就能到达下山的垭口,其右边是香山顶峰香炉峰,左边的山名为玉皇顶,垭口处有一券门,门楼上有塔,此地名为挂甲塔,自此就可以循着山谷下山了。

  这一条山谷我愿意称之为“先贤谷”,谷底是香山碧云寺,北边不远处是香山植物园,在这条山谷及周边,散布着许多俊杰英才之墓,或隐于林木葱茏,或藏于古寺伽蓝,或聚于陵园。先辈名人之集中,恐怕是国内之最。

下载 (1).jpg

  在山谷中下至半途,远远已看见青松翠柏拱卫的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五个塔尖,此塔始建于元代,在1925年,国父孙中山在北平去世,其灵柩移至碧云寺暂厝,直到1929年南京中山陵落成。移灵南下时将国父换下的衣冠仍以楠木棺封,藏于石塔内。所以这座金刚宝座塔是元代文物的同时,也是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碧云寺后院,有孙中山纪念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犹在耳边。

  但勿急于下山,山谷北边的玉皇山麓,林木深幽,野径欹斜间,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刘半农先生的长眠之处。刘半农是江南才子,集小说家、诗人、语言学家、北大教授、文化领袖等众多身份于一身,曾有人评价他的才气“尤胜周氏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可惜英年早逝。

  青年刘半农以中学肄业的学历担任北大教授,在当时是一段美谭。后去法国留学,以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归。现代汉语至今仍有刘先生的影子,简单的例子,比如“她”字,即是刘半农所创。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汉语现代诗歌的初期尝试,至今仍是经典。刘半农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还是当时的中国历史文物保护者,抵制斯坦因,控制安得斯,与愿意同中国考古界合作的大探险家斯文?赫定友善,1934年为斯文?赫定祝寿去西北考察时被虫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不治去世,年仅43岁。后葬于香山静福寺。静福寺在文革中损毁殆尽,仅于一残破山门,刘半农墓亦遭破坏,现存为八十年代重修墓地,却仍然陈旧,简陋,在玉皇山防火道路边。据说当年墓前原竖两块石碑,一块是周作人撰写墓志,魏建功书石,马衡篆额;另一块由吴敬恒题碑,蔡元培撰写墓志,章太炎篆额,钱玄同书丹,这些名字加起来几乎就是现代文化史。可惜两块墓碑都被红卫兵推倒砸碎,石块狼藉。刘半农墓附近有他的二弟,音乐家刘天华之墓,也是英年早逝的天才。

  逗留片刻,不胜感叹,抚去刘半农墓上的枯枝残叶,静静地离开。往山下走去,有座小小的香山余脉叫做万花山,翠柏间一条甬道,路面,屏栏,均以五瓣梅花装饰——这里就是一代名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家族墓园了。这块园地是梅先生在1929年时买下的私地,梅先生曾在香山小住,喜欢这里的安静,又万花山与梅先生的字“畹华”谐音,故大师对此情有独钟。墓园由毕业于复旦大学理工学院的梅兰芳长子梅苞绅设计,以梅花图案为主要基调,梅兰芳先生的墓塚也是一块梅花形的大理石。

  现在是梅氏墓园是海淀区文保单位,除了梅兰芳和他家人的墓,附近还有另一位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墓葬,看碑首上的回文,才恍然马先生原来是回族。马连良卒于1966年文革期间,身后极惨,是梅兰芳遗孀福兰芝安排悄悄葬于梅家的墓地中。梅兰芳卒于1961年,自梅先生葬在万花山后,在戏曲界,“死后去见梅畹老”蔚然成风。除了马连良,还有言少朋、周和桐、王少楼、徐兰沅等等戏曲界前辈都在万花山附近长眠相伴。

  从梅家墓园出来往东走,约三百米,即是香山脚下北京植物园西门。北京植物园极大,早春时节,花木扶苏,风景怡人,但我并不留连,一径往东,有古村庄名为黄叶村,现在被包含在植物园内。据红学家的考证认为,晚年的曹雪芹移居此村,创作了旷世绝品《红楼梦》,曹雪芹生前籍籍无名,穷困潦倒,死后未知葬于何处,人们吊唁无凭空惆怅,遂在黄叶村建曹雪芹纪念馆。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无疑,《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书。制造出这部经典的曹雪芹是一个神秘的人,至今人们还在讨论他从何而来,最后归于何处。曹雪芹纪念馆收藏文物并不多,且多附会。也好,让他归于神秘吧。

  现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饮冰室主人梁启超梁任公也长眠于植物园内,就在曹雪芹纪念馆北一公里左右。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他的博学和涉猎,至今少有能及,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思想的良性影响,功高至伟。1931年任公病逝葬于此,后来这里成了梁启超家族墓园。整个墓园很大,背倚西山,坐北朝南,东部为墓园,西部为林地。四周环围矮石墙,墓园内松柏成荫。墓园是梁启超之子与媳——梁思成和林徽因设计的,让家人在九泉之下也享受他们一贯所主张的环境与人充分和谐的氛围,走在其中像是进了一座庭院。墓园中有梁启超和二位夫人以及其弟古典文学家梁启雄、其三子抗日将士梁思忠、其次女图书馆学家梁思庄之墓。

  而梁启超最著名的儿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及夫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诗人、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的民国传奇美女林徽因却葬于八宝山。八宝山更是英魂汇聚之所,文化界的名流除了梁林二位,还包括老舍、徐悲鸿、闻一多、李可染、柳亚子、欧阳山尊、欧阳予倩、侯宝林、程砚秋等等振聋发聩的名字。只是八宝山稍远且规格太高,未能探访。

下载.jpg

  由梁启超墓园往西去千余米,则是另一座民国名人墓。这一位,却即是军阀又是居士,最后被仇人之女刺杀身亡的孙传芳。孙墓颇有规模,只是已破败,大门紧锁,未能进去参观。孙传芳好战,嗜杀,但晚年拒绝日本人的拉拢,隐居信佛当起了居士,算是他人生的另一面,可是终于没逃过因果报应。另一位军阀——晚年不肯与日本人合作,被日方暗害的吴佩孚之墓也在香山脚下,只是略嫌远,他在植物园南门以东3公里处的红门村安息。这两位算不上先贤,但他们是历史不可抹灭的一部分。此时已夕阳西下,是该返程的时候了。

  西山一带的名人墓还远不止这些,但已来不及一一探访,且录下以备案:位于西山八大处脚下不远处福田寺附近的福田公墓,国学大师王国维,红学家俞平伯,著名作家汪曾祺,以及新文化运动旗手、语言大师钱玄同和跟他一样彪炳青史的儿子——核物理科学家钱三强,都在福田寺畔安息并且永生。那里还有两位特殊人物,他们生前触及的事件或历史也会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永恒,虽然绝无相似之处,但他们的人生气场充满了“恨”。——终于去了一个再没有恨也没有爱的世界,无论如何,也愿他们安息,他们一位是杨佳,一位是李云鹤。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沿植物园门口的香山路往南,不到2公里,有万安公墓,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型公墓,创于1930年,至今,已算是有些历史的“古迹”了。而万安公墓却是我最想去怀思的墓园之一,因为那里是我最喜欢的民国时期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安眠之所。另外,作家、话剧大师曹禺;学者、散文家朱自清;哲学家、新儒学者冯友兰;语言学家、北大一级教授王力;富有传奇色彩的书法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启功等等这些先贤学者,都安息于万安公墓。

  这些先贤学者,我从小读他们的著作,赞叹他们的智慧,模仿他们的措辞,以不能亲聆他们的教习为憾事。对于他们,正如颜回描述他的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你问我可有人间世的眷虑?

  ——听那消沉下去的百代之过客的跫音。

  这是戴望舒先生的诗句,在这人世间,谁不是过客,绝大多数都被人忘记了,但有一些,会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代一代地永恒下去。

  根据凤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19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