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9|回复: 1

每一座古建大院背后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9 03: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12173671aba353dd.jpg

  在拉萨老城区“修旧如旧”后的古建大院犹如一块块“文化活化石”,藏族群众的生活原貌显露无遗。古建大院里古老的的藏式窗、梁柱、壁画等所透出的绚丽“民族风”,与客栈、咖啡吧、图书室、放映室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穿梭在古建大院,人们悠然享受着古建大院馈赠给大家的文化大餐。

  1998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将老城区内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93处古建院落公布为“拉萨市古建筑保护院”,予以挂牌保护。2002年调查时,仅存50余处。去年8月,在拉萨城关区文物局、住房和建设局的协助下,拉萨市文物局组织专人对老城区内众多古建大院开展了一次普查与核对工作。经核对,老城区内现存具有较高文化、历史、旅游价值的古建大院有56座(不含寺庙)。鉴于此,拉萨市文物局将以上56处古建大院向市政府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当年9月得到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现存50余处古建院落,主要分布在1.3平方公里的核心历史文化街区——八廓街范围内,始建时间从公元7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按照传统功能,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贵族府邸、活佛私宅、寺庙僧舍、官员驻锡办公地和商户民居。这些传统建筑因西藏气候、地理、宗教、文化、建筑材料、技术等因素而拥有独特的设计品质,并且与自然景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首先,建筑平面不追求严格的轴线对称,只是依据八廓街形成的传统格局和生活需要自由构图;第二,这些建筑都是庭院式平面布局,多以2至3层的院落式建筑为主;第三,建筑材料主要为土、木、石,采用土木或石木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第四,墙体外侧有明显收分,墙体厚度约为40厘米至80厘米,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第五,屋面、地面均以藏族传统阿嘎土夯筑而成。

  由于历史原因和长年缺乏维护,这些传统建筑室内使用空间小、采光采暖差,居住基础功能不齐全,房屋里面特别是底层阴暗潮湿,50年以上的老房子受风雨侵蚀,大多存在墙体开裂、屋顶漏雨、木构件虫蛀、歪闪、劈裂等现象,需要加强维修。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拉萨市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对这类传统建筑中的20余处进行了特殊的维修改造。维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严格按照原有的外貌、形状、高度、色彩和结构,采取传统的工艺技术和材料进行加固维修。第二类是外观风貌保持不变,内部进行改造,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t01aedaec77721e3a5d.jpg

  拉萨市老城区50余处古建院落比较完整地保留着藏族传统城市聚居地区的历史风貌,其建筑艺术、彩绘、雕刻艺术等无不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产权性质、居住现状、老城区连续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过度的商业开发等方面的原因,50余处古建院落的保护难度日益加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体制不统一。按照《拉萨市老城区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拉萨市文物局作为本市文物保护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而实际情况是,古建院落的日常管理是由城关区住房和建设局协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共同管理。因此,出现多重交叉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行政许可错位、缺位,基本由建设部门和城关区政府甚至区政府下属部门在实施行政许可,市国土规划和文物部门参与的行政许可较少,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缺失。

  第二,产权多元,使用权“外来化”。50余处古建院落房屋产权存在公房和私房两种形式。其中,公房又分三种情况:一是城关区住房和建设局管理的公房,产权归属房管局,居住着民主改革后落实政策的居民;二是产权归属城关区房管局,使用权归属城关区所属单位和居委会;三是民主改革后分给区直、市直单位作为职工宿舍或办公用房等。私房大多是房改政策后,为推动住宅商品化,福利性公房被私人购买。因此,50余处古建院落的社会结构、产权制度错综复杂,私房、公房、经租房政策不一,原业主、老住民、后租户需求不同,导致过度的商业开发和政府对文化遗产所有权的缺失。

  第三,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详细的档案。因为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产权和使用权又比较复杂,所以对老城区古建院落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一直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也没有划定保护范围、建立记录档案、做出标志说明,很多院落1998年设立的保护标牌也已遗失。

  第四,维修改造存在的问题。一是拆除了原有建筑,采用传统材料、工艺和现代材料、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在原址上重建。这种改造方式比较便捷地解决和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但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新建筑不具有原建筑的任何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只是名副其实的仿古建筑。二是拆除原有建筑,采用很多现代材料和工艺在原址重建,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不遵循原有建筑式样,有几个院落合并为一个大院的,有拆二建四的,有增加附属构筑物的,导致建筑面积增加,建筑体量增大、高度变化,院落人口密度增加,改变了传统的结构与景观,破坏了历史环境。

t010ae4b2021db0c7ac.jpg

  拉萨市老城区古建院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应该按照建筑的原真性、环境景观的完整性、传统功能的延续性和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进行整体保护。

  首先,应理顺管理体制和产权性质。成立市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在市文物局挂牌),对市属所有的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研究、开发进行统一安排与部署,采取政府购买或业主入股的方式,将50余处古建院落由市政府收回,按照《拉萨市老城区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交由文物部门统一管理。同时,编制保护名录和规划,组织开展对古建院落种类、数量、分布、环境、保护现状的进一步调查,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估,确定保护名录,统一保护标志,建立文字、表格、描述、测绘、图片、数字化多媒体档案和数据库;编制控制性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原则、目标、范围和重点建筑;编制修缮性规划,对建筑本体、基础设施、环境景观、人口密度、开发利用等进行统一设计。

  第二,加强法律保护,且应对保护和开发机制进行统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和拉萨市实际,对现行《拉萨市老城区保护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正式的政府规章发布施行(注:该规定已于2010年进行了一次修订,但目前仍为暂行规定)。以政府为主导,吸纳社会资金,设立老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专项基金,对挂牌保护大院由市政府统一保护和开发。

  第三,完善维修和改造方式。对挂牌保护大院,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保护质量好的,修缮质量差的,改造无法整修的危房。维修改造的方案及其实施,必须坚持历史背景、建筑传统、艺术表现、周边环境、人文内涵、当代活力等要素。另外,老城区古建院落保护得越好,其价值就越大,拉萨的形象就越能得到提升。在保护前提下的开发,应减少居住功能和没有传统特色的普通商业和服务业,以文化为导向,以具有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为引领,增加文化设施、休闲设施、旅游设施、传统商业和娱乐设施。

  来拉萨,你不得不去的地方除了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那当属八廓街。历史与现代在八廓街交融。在这座千年传承的老城区中,散落着56座百年历史的古建大院。

  这些古老的建筑,有精雕细琢的屋檐,有风格独特的窗子,有精心绘制的壁画,诉说着无言的历史。鳞次栉比的藏式建筑、精美的藏式窗台、古色古香的木制地图、宽敞舒适的转经路、独具特色的路灯等完美细节,传递着古城的历史。

  走近他们,或去倾听、或去发呆、或去溯源,都是一种乐趣所在。

  拉让宁巴这座设计精美的藏式四合院,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古老宅院。在藏语中,拉让意为活佛或者高僧居住地,宁巴为古旧的意思。拉让宁巴意思为古老的活佛居住地。

  据史料记载,拉让宁巴古建大院,历史上称为“吞巴”是现行藏文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米·桑布扎的府邸。

  而今,这座大院已经成了普通百姓的安居之所,一棵千年古柳,枝叶茂密的古柳似乎在见证着该地段的悠久历史。一面墙将八廓街的喧嚣与大院的宁静分隔开,从喧嚣的八廓南街走进拉让宁巴大院,忽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穿过商铺进入大院后,拉让宁巴这座三层的古大院内整洁幽静。和所有的藏式院落一样,一个公用的水龙头静卧在院中,大红的立柱和楼层间彩色的围栏色泽鲜艳,看不出这座建筑已经历了千年岁月,但走进房间,分明可以闻到一股古宅特有的古老气息。

t013d14605b98e72856.jpg

  站在拉让宁巴二楼,可以看到八廓南街上按顺时针“流淌”的朝圣者,沿街招呼顾客的叫卖声也不绝于耳。相比于窗外的喧闹,拉让宁巴内却是一片净土。

  站在屋顶,环顾四周,看到的几乎都是静默的屋顶和飘动的经幡,远处的布达拉宫给人一种和平日里不一样的感觉,而大昭寺的背影是如此亲近。

  若不是翻阅夏扎家族的历史,我不会对这座曾无数次经过的老建筑有太多的想法。一部夏扎贵族史,就是一部力透纸背的权力争斗史。

  在八廓南街的小巷里一抬头便看见它—夏扎府邸,有着近200年历史的老庄园。19世纪初由当时的噶厦政府噶伦夏扎·顿珠多吉营建。这里是拉萨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贵族官邸之一,是一座最完整、最典型、最符合传统制式的贵族府邸。

  我在夏扎·甘丹班觉所写的《夏扎家族史概述》,他记录下当时的夏扎府邸:“主楼的底层,大都是粮食库、马料库、柴火库、牛粪库、帐篷库、藏酒房等;二楼有强佐康,即总管室……主楼三层为主人的卧室和起居室,这些房屋又称为日光居室……”

  我错将文字对应所见之景,夏扎庄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代表着一种消失,一种纪念。

  夏扎庄园已演变成夏扎大院,那些穿着讲究、锦衣玉食的贵族千金和少爷早已烟消云散。我们站在同一个方位,或许那口井还在,但那口井已枯。

  夏扎庄园从贵族豪宅到居民大院,见证着拉萨乃至西藏历史的更迭和人民生活的变迁,直到2010年,大院内还住着43户居民。

  而今天,大院内每天都传出打阿嘎的歌声。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八廓街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向八方来客讲述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革新史。

  每年,都会有许多的游客慕名来八廓街,走进这些隐藏于巷陌中的古建大院,寻觅这些藏匿于繁华中的小而美,感受拉萨悠久而浓厚的藏文化。

t01472cb97be3980331.jpg

  坐落于八廓街东面的一条小巷里的木如宁巴大院,与大昭寺一墙之隔。木如宁巴一方是寺庙,三方是住家,共同围成“木如宁巴大院”。

  寺庙与居民大院相融合,这在拉萨是独一无二的。走进大院,在袅袅桑烟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在昏暗的微光中,转动一排泛着金属光泽的转经筒,空气中都是淡淡的桑烟味道,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若干年前的世界。

  寺庙四周曾经的僧舍如今已大部分成为民用,居住着很多本地人。这些藏族人卖桑枝、酥油、青稞酒,僧侣和普通藏民住在一个院落里,世俗和超凡的宗教相聚如此之近,外人看来木如宁巴如同一片纷乱尘嚣中独守的另类净土,让人有种心神宁静、超然物外的感觉。

  木如宁巴大院风格古朴、厚重、自然,既有八廓街里居民家庭居家的温馨感觉和历史气息,而今又多了份现代化的气息。

  根据西藏日报、中国文化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发表于 2017-1-9 23: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顶的啊,楼主辛苦了,谢谢












LP1050D-12S
开关电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8 0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