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履新的中联办副主任、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昨日到访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就创新及科技发展问题,与两校校长及教授作了深入交流。谭铁牛以「心不变,情依旧」形容自己身份的变化,强调推动两地科技的进一步合作是其最大心愿,又对两地將共同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感到鼓舞。
去年12月30日起担任中联办副主任的谭铁牛,昨日一早仍以学者身份,获邀到浸大出席一学术讲座並作主题演讲。谭隨后参观了该校计算机科学系实验室,並与浸大校长钱大康会面。据悉,谭铁牛早在2004年便以学者身份到浸大作学术交流,之后保持每一、两年到浸大出席一次交流活动,与钱大康属旧时相识,两人是次会面更谈及两地教育和科技的交流合作。
发展港深创科园感鼓舞
下午,谭铁牛则与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李鲁一同到科大,与科大校长陈繁昌及多名该校教授会面。谭在开场发言时表示,对于自己能来香港工作感到荣幸,尽管职衔变了,但「心没变,情依旧」:「这个心就是推动香港和內地合作的热心」。
谭铁牛指出,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他喜见特区政府和市民对科技创新有很高的积极性,不仅于2015年成立了创科局,近日又与深圳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科技园,「媒体对此几乎没有不同的声音,都认为是一件好事,我自己也很受鼓舞」。对于外界期待其能推动內地和香港合作的新发展,谭铁牛直言,这也是他特別想做的一件事,「我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推动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在內的整个香港科技教育界和內地有更好的合作,有一个新的进程」。他期望日后的工作能够得到业界的支持。
至于「情依旧」,谭铁牛解释这是对科大的感情,因为他到访科大的次数很多,「有许多朋友,每次来这里都有回家的感觉,没有任何的陌生感,即便是第一次见的朋友也是一见如故」。
在结束会面后,谭铁牛在科大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煜的陪同下,参观了机器人研究所,了解科大的最新科研成果。谭铁牛形容此行收穫丰富。
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香港科研人员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的11个项目获奖,为歷届最多,其中本次港科学界生物医药表现抢眼,揽7奖项。此外,获奖项目中,香港浸会大学汤涛主持完成的「自適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等主持完成的「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棲生态系统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主持完成的「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均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致贺,期望得奖者在科研工作上再创高峰。
今年香港科研人员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的11个项目获奖创下歷史纪录,据统计,2015年度港人主持完成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完成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完成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而2014年港人则主持完成2个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完成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完成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港医疗生物发展空间大
国家科技奖奖励办副主任陈志敏表示:香港是个科技比较强的地区,在这几年香港获奖项目不断增多,也能明显发现两地合作的科研项目入围奖项增多。香港的科技工作在高速发展,成果也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香港科技工作者和成果在世界影响也越来越大。
记者统计,在香港此次得奖的十一个项目中,有七项属于生物医疗领域。本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今年是香港拿科学奖最多的一年,特別是在医疗生物方面收穫颇丰。生物医学是未来发展的科技潮流,说明香港在紧跟这个科技趋势,我们香港还有很大的科技发展空间。
沈祖尧同时指出,香港是一个小地方,人口不多,所以需要积极和內地合作,推广科学项目的落地,拓展在內地的影响。据了解,这是沈祖尧时隔十年第二次获得国家科技奖,此前,沈祖尧教授带领的团队研究的「肠胃溃疡出血的创新非外科治疗法」项目曾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等奖。沈祖尧表示,此次获奖一方面觉得內地研究实力比十年前大大增强,香港和內地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同时,他也希望香港政府和內地可以有更多的討论,在两地科技基金互通上加强。
港人参与8项目载誉
香港科学家与內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获奖项目有8项,包括香港大学张彤参与「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別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等。
根据中新网、大公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