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9|回复: 0

林郑月娥承诺改进教育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7 03: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23.webp.jpg


手握逾百选委票的民建联昨与特首参选人林郑月娥会面,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前主席谭耀宗、会务顾问杨孙西、多名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等超过一百五十人出席。李慧琼会后指林太表明认同民建联对下任特首提出的部分期望,相信她会採纳入政纲。谭耀宗、刘国勋及周浩鼎等均称讚林太「做足功课」,相当熟悉政策。刘国勋在会上询问问责制度的问题,並提及教育局局长表现不济,据悉林太回应指她「 爆头都未諗到可以搵边个做」,有与会者认为这暗示吴克俭来届將不获续任。李慧琼重申会待本周与另外三名参选人会面后,召开中委会才决定如何提名。

民建联昨与林郑月娥会面逾两小时,除已加入林太竞选办的两名副主席陈勇、张国钧和监委会主席卢文端,多名立法会议员李慧琼、陈克勤、周浩鼎、刘国勋、蒋丽芸、葛珮帆、柯创盛及陈恒鑌等,还有全国政协常委刘汉銓、全国政协委员庄绍绥、港区人大代表刘珮琼、杨孙西、谭耀宗、副主席彭长纬等均有出席会面。

「未諗到边个做教育」

李慧琼在开场发言特別提到自己被林太感动,「你给我的感觉有点严肃,不过昨日(前日)我很感动,有一位药剂师分享。原来司长如此忙都亲自看电邮、亲自回覆,这份认真对市民意见的重视。」久未露面的谭耀宗讚扬林太非常熟悉政策,可详细回应提问,直言「无乜人可以做到咁」,又说他向林太表示,参选是不容易的决定,因为竞选特首相当艰难及很大压力,但他暂未决定会否提名任何人。有与会者补充,谭耀宗笑言特首是一份「衰工」,对林太愿意承担表示佩服。

刘国勋表示,他问及问责制推行多年,但问责局长无权无责,市民对某些政策局的怨气波及政府,不点名提及「教育局局长做到咁,应该也要问责」。有与会者透露林太当时回应指:「我 爆头都未諗到可以搵边个做」,他们认为这暗示吴克俭来届將不获续任。另有与会者指,林太在会上提及有人说她会延续前几任特首的政策,她笑着说自己无讲过会延续很多教育方面的政策。

陈克勤则提到要加快土地规划至兴建房屋的审批流程,还有重组发展局和运输及房屋局,以理顺土地规划、房屋供应等问题。他引述林太表示同意要加快审批流程,並指私营房屋供应同样重要,若供应不足也是一大问题。有与会者指林太批评有行政部门处理过于官僚,不敢承担责任,令审批流程缓慢。周浩鼎提到林太在会上不止一次提及要有理財新哲学,指过去太保守,要有所突破,他认为这跟民建联积极有为的理念脗合。

20170204031504594.jpg


认同民建联对特首期望

李慧琼会后指席上有十五名成员提问,遍及港独、领展、发展新市镇等问题,林太对民建联提出的部分下任特首期望表示同意。问到曾俊华的民望似乎较林太高,李指民建联希望下任特首有担当、有能力,获中央接受及市民支持,民望当然包括在內,但会综合考虑。她指民建联周一、二及五跟其余三名参选人会面后,会召开中委会决定如何提名。

林太在拜会民建联前,昨还先后出席香港潮州同乡会及佛教联合会新春团拜,两个活动均有多名选委出席,林太在两场团拜分別逗留了约十分钟就离开。

丘成桐是土生土长的国际知名数学家,多年来,只要香港有大学出现校长空缺,都不期然会想起他。但他从不动心,不是对香港没有感情,而是有感这一代年轻人不尊师重道,大学校长夹在政府和学生之间,无法在学术上贡献所长。爱之深,责之切,丘教授接受本刊访问时,直指回归后中学教育完全失败,孕育出一代缺乏歷史感、文化观,没有理想、楷模的年轻人!

丘成桐学者性格,说话坦率。他直指回归后中学教育完全失败,教育政策制订者难辞其咎。

丘成桐整个成长阶段都在香港度过,接受的是港英殖民地教育。17岁培正中学毕业后,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3年间便完成4年制的大学课程,隨即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深造,在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指导下,仅用两年就取得博士学位。

1982年,因攻破困扰数学界四分之一世纪的「卡拉比猜想」(Calabi's conjecture),丘成桐获颁被视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斯数学奖」(Fields Medal)。

对于香港教育的变迁,丘成桐了然于胸,也感触良多。去年12月,他回港为有份创办的恒隆数学奖担任评审,出席参赛者答辩会。刚升读中文大学一年级的金奖得主梁辰楷令他留下深刻印象,欣赏梁同学基于兴趣钻研数学,动机单纯。但另一方面,他又察觉时下香港普遍年轻人积习深重。

20170203031506278.jpg


今年68岁的他对教育仍然孜孜不倦,中美两边飞,担任哈佛大学William Caspar Graustein讲座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过往每逢香港有大学遴选校长,丘成桐总被认为是適合人选。可惜他始终兴趣缺缺,「不能够发挥我所长,回来有何用?」他道出做校长的目标是:要能够在学术上做出成绩!「现时大学校长的困境是既怕学生,又怕政府,结果什么也做不来。」

母校中文大学正展开遴选新校长程序,接替2018年离任的沈祖尧。早前有中大学生代表要列席新校长遴选委员会,遭校董会拒绝。在此之前,不同院校学生衝击校委会或围堵校董会事件时有发生。

丘成桐不怕大学政治化,但最看不过眼年轻人动輒拿美国来相比,「以为美国很民主,民主到可以胡说八道」。

「我在美国47年,从未听闻有一间大学可以让学生加入遴选委员会,事实上连教授也未能加入」。他以哈佛为例,自己作为教授,仅获校董会发电邮邀请表达意见,最终决定权仍在校董会。「一个刚中学毕业的学生,对大学运作一无所知,学问未有基础,何以会觉得自己有资格选校长呢?」

他坦言高等教育本来就是不民主,「假如民主,为何是我作为你的导师?为何是我决定你能否取得博士学位?双方地位非对等,因我比你知得多,否则何须跟我学习?」丘成桐忆述自己就读中大时, 当时觉得遴选制度很合理,「不知为何这十多年间完全改变了!我觉得很多事情是因为中学教育失败,学生缺乏对民主和文化的基本了解!」

抗爭不忘尊师、守法

丘成桐经歷香港火红年代,读书时亦有参与社会抗爭、保钓运动,那时社会对立不比现时少,有些学生更被怀疑是共产党,但师生间仍然互相尊重。

对于有人形容现时的学生有如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丘教授觉得学生未至对老师作出身体伤害,但言语上的伤害亦相去不远矣!「在美国,学生虽会直呼我叫Yau,但基本上是尊重的,因为知道我们教授的学识比他们高。」他慨嘆,中港台学生法律观念一直都很薄弱,近年更变本加厉。他举例说,四十多年前参与保钓运动时,一些同学过马路「衝红灯」,他想阻止,对方却称「我们在搞革命,何须遵守法律?」

丘成桐认为,抗爭要在法律下进行。「没有法律基础,民主便不存在!会变成我丘成桐口中说的就是民主,你说的便不是,我比你更民主,但这怎算民主!」对于有年轻人宣称香港是一个民族,应该独立,丘教授以「可悲」、 「不幸」来形容,认为这是因为香港过去十多年取消中国歷史作为必修科,导致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认识,未能建立与中国的感情所致。

丘教授直指,回归后教育政策制订者难辞其咎,在中学取消中国歷史作为必修科,以及加入通识教育都是一个灾难!「教改大错特错,不教歷史是绝大错误,所谓通识教育是假的,真正的歷史內容 学生是必须知道的!」


丘成桐以亲身经歷说明读史的重要性,父亲丘镇英去世前担任中文大学前身崇基书院哲学系教授,在父亲的薰陶下自幼熟读古文诗词及歷史,一套《史记》读得滚瓜烂熟。他忆述,年轻时读到唐朝盛世便觉兴奋,战败亡国就黯然伤心,透过学习中史产生了家国之情。另外,学习诗词歌赋也能牵动对中国文化的情怀。

「不教歷史,学生难以对国家有感情依托。」丘成桐认为,即使不教中史也应该教香港歷史,所有歷史都不教无异数典忘祖!对于很多人担心教歷史会被当局利用来洗脑?丘教授以他中学时期读鸦片战爭的歷史为例,当年港英政府避重就轻,將鸦片战爭称作「贸易战爭」,但课本上写「贸易战爭」又如何,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共产党可以自己宣称文革好,但最低限度大家知道箇中事实,可以用理智分辨是非好坏。」

他惋惜时下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事实亦无从掌握,公然用「支那」这种字眼,他们不知当年中国人所受到的侮辱和惨痛经歷,对这字眼毫无感觉,才会说出这种无聊话!丘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需要有歷史文化作为支撑。「我儿子在美国长大受教育,了解美国歷史,因此感情上就对美国文化有依托。」他批评,部分香港年轻人缅怀港英年代,却对港英、英国歷史很无知。

至于香港的通识教育,他认为是另一大灾难,令学生变得「通通唔识」!「有一批人,以为自己识得美国或欧洲的教育,认为学生的书包太重,便以通识取代其他科目,以为从报纸上学习,便不用强记背诵,其实有什么教育不用背诵呢?我儿子在美国读书,会被叫上台模仿林肯总统发表著名的盖兹堡演说,不也要先把演说全文背诵!」

多年前,丘成桐已批评香港教育不重视精英教育,只着重平均主义,把精英学生的水平拉低。他曾忆述,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过不少杰出的数学家,近20年少了很多,与精英教育减少不无关係,「以前香港多私立中学,很多都很高质素;二三十年前开始转为津贴学校后,水平就下降了」。

对于部分年轻人怨声载道,丘成桐认为政治问题、缺乏上流空间、以至买不到楼都只是藉口,主因是缺乏理想。他以自己为例,14岁时丧父,要背上债务,家境贫穷。为了帮补家计,中学开始兼职做补习。「八兄弟姊妹居于沙田土泥建的村屋,遇上颱风摇晃不定,隨时会倒塌,日子还是照过;试过为了方便到培正上学,寄居黄大仙天台学校简陋课室。」当年不理现实的困厄支持下去,全因心中有当数学家这一更宏大的理想。

那些年追求理想的动力来自对知识的渴求,没有考虑到生计问题,「数学是很精采的事,我觉得为咗做数学,有得食就足够,其他都不在乎,但现时的年轻人想法不一样,他们希望赚很多钱!」丘指出,美国的年轻人会花一生时间从事环保工作,希望保护地球,亦有人会远赴非洲,为当地人改善衞生条件或维护人权,他们追求的都是崇高的理想,反观在香港较少看到这种情操。

他认为,香港年轻人缺乏理想亦与缺乏文化修养有关,祸源亦是教改,因为要对歷史文化有感情寄託才能建立个人理想,才能从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伟人。「年轻人需要楷模,缺乏文化基础,犹如原始人,何来楷模?」他举例说,读生物学的年轻人或会希望成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生物学家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或者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研究物理的或会追求像爱恩斯坦或牛顿般杰出,对政治有兴趣的或会以林肯、华盛顿或孙中山作楷模;如果脑海一片空白,对歷史伟人毫无认知,如何能认定楷模,跟隨其足跡走下去!

根据星岛日报、大公报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