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1|回复: 0

网上政务:缘何半数网民尚不满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5 18: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把政务数据库比作大水库,政务网站就像源头水,政务新媒体则是一道道支流,只有打通阻碍信息流通的阀门,让各路支流和源头水充分融合,畅通流动,经历杂质的沉淀和水质的提纯,水库才能变成汪洋大海,源头水也才能新鲜可口

  近年来,在多轮全国性大检查的推动下,各部门各地方的政务网站逐渐告别“建而不管”的局面,网站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应用等政务新媒体大量发展起来。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全国政务微博逾16万个,各级党政机关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开通的政务账号超过2000个。

  政务新媒体的形态虽然多了,但数据信息的来源仍集中在政务网站这个根上。很多政务新媒体的应用数据反馈也显示,政务网站信息资源若整合得好,政务新媒体的使用率和辐射效果更明显;政务网站信息资源若整合得不好,新媒体做得再精良,实际效用也不大。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超7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超2亿,但只有近半数网民对在线政务服务感到满意。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实操阶段,《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4个相关文件紧锣密鼓地出台,摸清了全国政务服务的“家底”,细化了顶层设计的方向,政务公开走到新的发展阶段。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变得更“聪明”,百姓也更有获得感。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说到底,“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是仅仅把政务服务搬上网那么简单,要更好地利企便民,能否实现可公开资源最大程度共享十分关键。但在实践中,一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尽如人意,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少现实部门间还没有打破信息壁垒。

  如果把政务数据库比作大水库,政务网站就像源头水,政务新媒体则是一道道支流,只有打通阻碍信息流通的阀门,让各路支流和源头水充分融合,畅通流动,经历杂质的沉淀和水质的提纯,水库才能变成汪洋大海,源头水也才能新鲜可口。

  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更好地提供便捷高质的公共服务。

  如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现阶段要实现这样的“小目标”:办事更省心,只要带上身份证,就能办成很多事;办事更省力,不用动不动回老家或者不同部门间来回跑,信息替百姓跑路;办事更省时,政务大厅、网上大厅、政府网站、手机APP、自助终端等多种方式全天候“待命”,服务全连通。实现“小目标”的前提,则是要开放共享,做好权威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和公开透明。

  互联网时代政府拥有多重角色,既是网络空间的管理者,也是网络行为的参与者;既是互联网服务的使用者,也是公共服务的网络输出者。“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时髦词汇,更意味着政府在服务上要实现理念的变化、模式的变化和观念的变化,真正让政务全天候上网,让服务24小时在线。

来源: 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6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