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0|回复: 0

小桥,流水,人家,那神韵仿佛是灯影桨声中的秦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03: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6239P704DT20140217164458.jpg

  说到嘉兴,很多人想到了西塘;说到西塘,脍炙人口的当然是酒吧一条街。

  酒吧一条街已经成为西塘的文化符号,酒吧挺多,夜色、西风瘦马、西塘红,江南忆、风吟、乌托邦、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和西风瘦马挺有特色,桥下的唐朝、红庭也不错。

  乌托邦酒吧的驻唱歌手是个音乐人,自己写点曲子,弹着、唱着,不吵闹,氛围很好。在西塘,酒吧的人均最低消费基本都在50元左右,属于亲民的价格。

  西塘的雨廊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顶的街,西塘的街道大多有廊棚覆盖,使商人贸易、行人过往无日晒雨淋之忧。廊棚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供行人休息。在静悄悄的晨昏时刻,漫步在廊棚下,只有自己的心跳声还有一些很怀旧的心情。

t0114ba5e4fc7b7629c.jpg

  很早的时候,古镇西塘就是个酒镇,“酌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两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诗人高青丘乘舟过西塘,特地停下来寻问酒家。清代,西塘镇上名酒梅花三白闻香百里,民国初年的柳亚子多次醉饮镇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说与古镇同步,与古镇齐名。

  说完了西塘,我们来讲讲乌镇的乌锦织造。乌镇素有“丝绸之乡”之称,物产富足,其地宜桑,乡民多以养蚕作绵为生,更兼河港纵横,舳舻相继,乌镇便成为了囊括全镇兼而辐射周边地区的丝绸业集散中心。

  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1875年),创始人为沈学昌,几十年风风雨雨,逐渐发展成包括种桑民、养蚕、缫丝、制丝、造锦为一体的大作坊,闻名于苏、沪、杭。你可以在这儿看到河畔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桑树;蚕宝宝逐渐长成、吐丝结茧;可以亲手在古老的缫丝机上操作缫丝,也可以观看国宝级的乌锦织造工艺,欣赏精美绝伦的乌锦珍品展示。

U6239P704DT20140217164428.jpg

  如果你有兴致,可以在会景园码头或者梅湾街码头坐船看看嘉兴的环城河。全长6.7公里的环城河犹如一条璀璨的项链镶嵌在嘉兴城中,与沿岸的古码头、古桥梁、旧民居、古街古巷、水榭雨廊,构成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夜色降临,河边亮起了万家灯火,水面漾起粼粼波光,小桥,流水,人家,那神韵仿佛是灯影桨声中的秦淮,整个大运河如童话中的仙境一般,给乘船夜游的人们带来了许多惊喜,许多情调。

  沿着环城河,乘丝网船夜游嘉兴,中途游客还可以下船参观梅湾历史街区和月河历史街区,细细品味古巷老街的朴素与繁华。

  带孩子的游客可以去餐馆五芳斋产业园,园区分粽艺长廊和粽艺展馆两大特色景点。粽艺长廊是对整个粽子生产过程真实的展示场所,粽艺展馆是讲解粽子知识,与游客互动的场馆,在展馆内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粽子,还可以亲手体验包粽乐趣,是亲子游及美食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好去处哦。

  嘉兴的另一“卖点”就是海宁的钱塘潮,而观潮胜地公园则属于最佳看潮胜地。公园南临钱塘江,北靠杭金公路,抗战前海塘一带已有海滨公园,1994年起,重建海滨“观潮胜地公园”。

  公园内鱼鳞石塘、2座观潮楼、6个观潮台是天下奇观海宁潮的最佳观赏点;

  白石坛广场则集中了大型节庆活动、游览观赏、文艺表演、休闲娱乐于一体,是观潮胜地公园的标志性景观。树木摇曳,石椅长廊,亭台楼阁,曲径小道,别有情趣。

U3326P704DT20090520163943.jpg

  盐官古镇却是另有一番情趣。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我国的汉代便开始晒盐制盐,因此得名盐官镇。到了盐官还可以看看那座离观潮公园三百米远,面向钱塘江似庙非庙,似宫非宫的海神庙。

  南北湖也是嘉兴的标志性景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整个风景区以南北湖为中心,东起长山,西至海宁界,北邻六里堰集镇,南濒杭州湾,由湖塘、三湾、鹰窠顶、谈仙岭、滨海五大景区组成。一堤横卧,分湖南北,不深却曲折,其间有岛;湖的南端是海,闻名中外的钱江潮就在此形成。

  湖的四周山体连绵,松、竹、茶、橘……近翠远黛,簇拥一池碧水,可谓湖光山色,一片诗情画意。南北湖春日桃红柳绿,百花争艳,茶树吐新;夏天万木垂荫,荷花竞放,湖海浪游;秋季遍野金黄,丹桂飘香,橘压枝头;冬时鹰窠睛雪,苍山皑皑,山海湖浑然一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北湖这一大自然恩赐的瑰宝,集山水之精华,聚人文之荟萃,成为钱塘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踏白船”,这是一艘狭长的小木舟,每排两人并肩而坐,分左右划桨。视船身长短,可设三、四排或五、六排不等,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船尾两旁两支橹,用一块厚实的木板横搭在船尾,称“跳”。“跳”上立四人摇橹。船头指挥者面向划船者,不断站起大声呐喊和蹲下,有的跌坐下来平卧甲板,头发可以碰到船头水面的波浪。划船人则随其动作统一行动,船即如箭脱弦而去。比赛一般以村为单位组织参加,同村人便在两岸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先到终点者优胜,并无奖品。但到下一次比赛,得由上次的优胜船先举桨,然后各条船方可以行动。

  “踏白”,是宋朝边防军曾用过的一个番号,可见踏白船活动起始于宋代或稍后。解放前,每年举行,沪、杭皆有来观光者。解放初期为庆祝农村合作化,曾从三塔塘到南湖烟雨楼长约二三公里的距离中搞过一次踏白船活动,盛况空前。自“大跃进”之后,不复举行。近数年,嘉兴市体委组织倡导,以乡镇为参赛单位,举办过几次比赛,但其动作要求等均不及过去。

U6239P704DT20140217164357.jpg

  关于踏白船,传说早年一次干旱,南湖一带地方桑叶不长,春蚕无以为饲。一女子逃荒到湖州地界,见桑盛蚕好,便连夜急行赶回,唤乡人飞舟买叶救蚕。这一年,嘉兴蚕茧仍得丰收,该女子却因劳累过度而亡。后人尊之为蚕花娘娘,于每年三月十六划船竞赛纪念她。到这一天,村民们摇船至运河塘岸,先将带来的猪鸡鱼等在蚕花娘娘神位前祭招,然后参加比赛。比赛结束,便在野地里埋锅造饭饱餐一顿,尽兴而返。接着,便准备饲育春蚕。水网地区,养蚕皆用快船运桑叶,有“救蚕如救火”之说。

  根据新浪博客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25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