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0|回复: 0

从不停歇的创新和转型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6 21: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79ffa39227476732.jpg

  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2.05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1.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95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2.04%……这张靓丽的“成绩单”来自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

  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厂房”。这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之一,主要生产泵车、搅拌主机等产品。这里的泵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完全通过三一自主研发的装备对系统和核心零部件进行控制。厂房内,物流、装配、质检各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一个订单可逐级快速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工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正给全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佳宾说,当前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我们已经有能力走向价值链高端。

  为此,各地频出实招。仅在湖南,长沙提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推动2600多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株洲计划投资逾200亿元启动建设“中国动力谷”;湘潭则提出打造“智能制造谷”。

  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我国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如是评价。

  “中车地铁完全称得上享誉世界的国际运输线!”这句话来自巴西里约地铁公司向中国中车发出的感谢信。里约地铁公司所赞扬的,正是中国中车服务2016奥运专线的地铁列车。

  在欧美市场,中车同样依靠过硬的质量、技术,赢得了客户的心。今年3月,中国中车获得美国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订单之最的纪录。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车新签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26%。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六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出口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市场的多个转变。

  中国中车赢得全球尊重的成绩,得来不易。今天,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后夹击”之势,前头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在加速“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后面是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劳动生产成本,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为此,《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制造业发展方针之一,正是“质量为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指出,在基础领域,我们的一些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核心系统,质量和可靠性不是太高,长期依赖于进口,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要突出重围,破解发展瓶颈,就必须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状况,而这首先要从质量入手。”

  如果说,吊起“蛟龙号”这艘载人潜水器的是一根直径仅5毫米的绳子,你会不会诧异?然而在山东青岛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黄涛和他的团队,就把这样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9000米长的绳缆,要占据蛟龙号很大的空间,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重。”黄涛说,为了定制这条“生命之绳”,他和他的团队两个月来日夜攻关,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试验,最终交出一条仅108公斤的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

  一条绳子,让这个团队拥有一批“专精特新”的技术积淀,站上了中国特种绳缆的高峰。

t0196962f292084ff6f.jpg

  在北京,商用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北汽福田,把“匠心”投入到了新技术研发的同时,也没忘记提高便捷舒适的使用性能。

  现在,福田正通过应用辅助驾驶、车货匹配、信息交互等车联网技术,实现货运车辆运营的可交互、可沟通和可监控,解决物流行业车、货、人三者信息匹配问题,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当今中国,制造业面临激烈竞争形势和爬坡转型压力,产品品种少、品质低、品牌弱,都需要在创新中求解。“工匠精神”绝不仅意味着一砖一瓦的手艺,而是包含着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时代要求。

  环顾全球,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制造者的匠心始终是其中的灵魂。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的:“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打造中国制造质量品牌的关键。”

  面对市场萎缩、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改革促发展,通过瘦身健体、创新用人机制,改变国企机构臃肿、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顽症,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活力再现。

  “受2015年订货偏少及资产占用高等因素影响,一重的利润指标不十分理想,增长出现了下降,但企业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加快扭转这一局面。”中国一重股份公司董事、总裁马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一重是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多年来企业以自主制造、替代进口为目标,大力推进重型装备国产化,打破了国外装备业巨头在核电、冶金、石化等领域的垄断局面,相继研制出中国最早的万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国内首套1780冷连轧机,开发出世界最大2040吨煤制油反应器和中国首台出口国外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下降,企业增速开始放缓。

  “市场和环境变化的压力,倒逼我们必须抛弃原有的思维定式,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种种弊端进行颠覆性改革。”马克告诉记者,一重改革的核心是: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中国一重对原有的机构设置做“大手术”,实现扁平化管理,将公司管理部门压缩了三分之一。其中,总部压缩了6个,撤销业务科室69个,取消生产工段、撤销各分厂行政办及生产管控中心共计109个。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先后对各单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278个岗位进行内部市场化选聘,整体淘汰率高达39.8%。对未能成功竞聘的领导干部,通过采取“退长还员”转任业务岗位、负责专项工作、培训转岗等多种措施,妥善分流,实现市场化退出“软着陆”。

  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中国一重还在薪酬分配上向从事苦、险、脏、累、差的生产一线倾斜,企业每个月都在车间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并拿出100万元作奖金,奖励在完成急难险重生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班组和个人。

  在中国一重轧机制造分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劳动竞赛的各种标语高高悬挂;在每台机床的旁边都张贴着作业指导书,上面不仅对该产品的作业方法、时间等有明确要求,也规定了完成这个项目能够得到的奖金数额。

  “开展劳动竞赛以来,讲质量、重效率已成为一线职工的习惯。”在轰鸣机器声中,轧机制造分厂工会主席李岩说,“过去锻件出炉后大家都等它自然冷却,现在则主动吊运到通风好、散热快的地方进行冷却,以节省时间。”

  “每个月我们车间工会都会搞一次仪式,当场发奖金。”磨床操作工韩鹏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已经领到1000多元奖金。

  记者采访了解到,劳动竞赛增强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更提高了一线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和期待,从“等活儿干”变成了“抢活儿干”,大幅提高了合同“履约率”。“以前,热加工的锻件儿什么时候凉了,工人们再取走。现在,工人们提前介入‘热加工’,根据交工期限随时调整生产安排,确保锻件儿一到马上开始加工。”马克说。

  根据光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